对小学生“厌操”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01-05 11:24王艺兵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现象小学生对策

王艺兵

【摘要】目前,一些小学校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厌操”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做操不用力,动作不到位,边做边聊天甚至队伍里打闹同学等现象。课间操虽然天天在做,但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锻炼效果。为此,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力争扭转这一局面,恢复、增强课间广播体操的活力和效力。

【關键词】小学生 “厌操”现象 对策

一、研究目的

课间操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协调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都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们越来越发觉做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只是在应付差事,而且很多学校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厌操”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做操不用力,动作不到位,边做边聊天甚至队伍里打闹同学等现象。课间操虽然天天在做,但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锻炼效果。为此,我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力争扭转这一局面,恢复、增强课间广播体操的活力和效力。

二、研究对象

对北航附小、羊坊店第四小学、实验三小、二里沟中心小学2—6年级共243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2430份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95份,有效回收率为94.4%

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材料4篇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2295名同学中竟有高达1492人不喜欢天天做广播体操,而只有可怜的585人喜欢做,两者之间相差甚远。为了探究其原因,我们对这1492人,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1492份问卷,有效回收1438份,有效回收率为96.3%),经过归纳统计,主要表现为(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发现,这些同学不喜欢广播体操主要原因有四点:其一是认为每天上操总是体育老师整队、放音乐做操、齐步走回班,形式过于单调、呆板,缺乏趣味性和竞争性;其二是认为天天做这几套操,刚学完时还觉得挺有意思,时间长了早就没新鲜感了早就烦了;其三是认为课间操时间能不能增加一些其它的体育活动内容,既可以锻炼身体,同学们又感到很新鲜、很高兴,从而增加每名同学的锻炼兴趣;其四是认为是否认真做广播体操与增强自己的体质关系不大。通过归纳统计,简单的几种原因却比较深刻的暴露了目前课间广播体操面临的困境和尴尬。基于此,我们又对学生进行了第三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3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见表3。

经过归纳、统计我们发现球类活动和游戏排在前2名,其后分别是跳长绳、跳皮筋、跑步。很明显同学们不是不愿意、不喜欢进行体育锻炼,而是他们更喜欢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形式、项目来进行锻炼,但是这一结果就与我国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课间广播体操制度发生了矛盾。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做到既要兼顾课间广播操制度,又要尊重同学们的意愿和兴趣,切实利用好这点宝贵的时间,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呢?如何才能将课间广播体操的“锻炼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呢?为此我们又对三所学校的领导和部分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想听一听他们的想法。经过归纳、统计,主要表现为4点(见表4)。

通过表4,我们得出结论,课间操水平的高低与学校全体领导、师生的重视程度,以及科学的激励、评价制度密不可分的。

五、改进措施和对策

经过粗略的调查研究之后,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了一些相关材料,还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此,我们从理论层面以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1.应加强对课间操的组织管理工作

(1)学校须高度重视课间操的日常组织与管理

各个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课间操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成立由校长总负责,主管领导和体育组协同配合协同组织的管理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行动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日常课间操的管理

学校每天上操时,体育组全体老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一人领操,其余体育老师分年级进行精准指导和管理,学校还要调动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课间操的管理中来,使全校形成合力,大家齐抓共管,提高课间操的质量和水平。

(3)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对课间操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的高低,严重的影响着其所带班级的做操质量。所以,学校应制定专门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使其主动、自觉的协助体育老师管理好本班同学。

(4)组织校内课间操比赛

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课间操比赛,上下两个学期分别组织年级课间操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和老师们的积极性,以比赛促练习、促提高,赛后须及时对优胜班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全校性的表彰,引导全体同学形成以做操为荣的良好风气。

(5)不断推出新操,努力形成课间操特色

体育老师在教授一套新操时,学生们往往会注意力比较集中,做起操来也很卖力气,这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但是做的时间长了,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兴趣,诸多问题就会凸现出来。为此,我们最好是不断的推出“新”操,始终调剂着学生们的胃口,尽可能的保持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如韵律操、器械操(手持哑铃、小呼拉圈、踏板、皮筋、短绳等)武术操、形体练习、双人操等

2.课间操内容须多样新颖

每天做同样的广播操天长日久学生们肯定会厌烦,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课间操内容,除了完成教育部要求的广播操以外,学校可以自主创编一些新颖、实用的韵律操、器械操、身体素质操、软梯练习、球类活动等,努力做到一学期一更新,形式内容总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组织形式不断变化

内容有变化,组织形式也要不断变化。如:做操时男女生互相观摩,男生做一节,女生做一节,同学间相互评价,相互促进、体育教师发现做操认真的同学或班级,到领操台上给大家展示动作、做操同时变化队形等形式,通过组织形式上的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锻炼效果。

六、结论与建议

1.只要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变换课间操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他们逐渐会从“厌烦”上课间操,慢慢转变为喜欢上课间操的。

2.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课间操,从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调动起老师们和同学们的积极性。

3.体育老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动脑筋、想办法,搭建一个令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体育锻炼平台。

参考文献:

[1]孙永盛.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M].中国学校体育,2004,(05).

[2]戚子华,叶条凤.对改革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思考[M].体育师友,2004,(02).

猜你喜欢
现象小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我是小学生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