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协调发展探讨

2018-01-05 11:40付钰婷袁永友
商业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协调发展

付钰婷 袁永友

[摘 要]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武汉、宜昌、襄阳被列入湖北自贸区三大功能片区。建立湖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又是加快推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湖北建立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的有效途径。由于各片区制度创新角度不同、招商引资政策各有特色等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的差异化使得湖北三个片区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湖北自贸区的发展。为促进三大片区协同发展,应由湖北省政府全面完善引导三大片区协调机制,三大片区发挥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大制造业和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与沿线国家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各具特色、合作共进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湖北自贸试验区;协调发展;深化改革;中部崛起

[中图分类号] F7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055-03

一、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际上自由贸易区有两类:一是FTA(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比如北美自贸区。另一个是FTZ(Free trade zone)指的是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本文是指FTZ,探讨一国家或地区实施特定的货物监管、外汇管制和其它特殊政策的区域,从而促进外贸行业的发展,刺激转口和出口贸易行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繁荣某一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的效应。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显然含义不同,除了字面上强调是中国自贸区的试验之外,多从现阶段我国国情及目标角度论述的。我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主要有如下观点:

中国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任务,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徐晨,2013)。中国自贸试验区是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兼有的自贸区,区内大力发展的金融、保险、航运、物流等都属于服务业,因此可以称之为“国际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刘崇献,王茜,2014)。自贸试验区是一个崭新的示范区,是“系统性改革试验区”,比自由贸易园区的定位更准确(郑联盛,2015)。在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将会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开放层次更高、力度更大,形成更高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有助于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白明,2017)。以上学者是从试验区的普遍意义上讲的,联系到具体区域,其特点和内容会有不同。湖北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批准的我国第三批内陆自贸试验区之一。

二、湖北自贸试验区区内比较

总体上讲,湖北省是全国“四大区域板块”(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和“三大战略支撑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结合区。无论实施哪项战略,自贸试验区可以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转型。湖北自贸试验区有针对性地加大投资领域对外开放力度、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打造内地开放平台与创新开放模式,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湖北自贸试验区申报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武汉70平方公里、宜昌28平方公里、襄阳22平方公里。武汉自贸试验区设立在光谷,不再包括东西湖、阳逻等区域。在湖北地图上,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城市形成三角形,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将围绕这个“金三角”展开。

(一)各片区制度创新角度不同

湖北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均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发展目标。武汉片区重点开展先进制造、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襄阳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铁路物流等产业;宜昌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航运物流、设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

1.武汉片区。该区基础好,发展快。截至目前,武汉片区初步完成了40多项改革创新的实践案例,4项制度性成果已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在全国推广复制。“湖北自贸试验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的实践,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先出区、后报关”2项创新措施和国地税合办营改增试点入选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案例。“企业股权转让登记远程核实”等6个改革试点经验,“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创新创业”等6个创新实践案例,拟在省内复制推广。此外,武汉片区还获得首届湖北改革奖和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在全省发挥了示范效应。

2.宜昌片区。实施了由7类22项178条改革创新任务组成的《宜昌片区实施方案》,在湖北和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率先推行“43证合一”、企业经营场所信息申报制、集群注册、“证照分离”、电子证照等改革,切实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条件,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推行环境影响评价豁免清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豁免清单内的项目免予审批,负面清单内的一律不得引进,为全力保障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立足三峡,承东接西,服务全国,成为三峡地区有序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和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

3.襄阳片区。实现市场准入无门槛、登记注册便利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进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变化。“九证合一”改革最为典型,即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将海关报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对外贸易经营和公章刻制的编号或标识也一同标注在营业执照上,实行一次申请、一窗受理、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还有五个“零”、“直通车”服务。即“零限制”、“零门槛”、“零首付”、“零束缚”、“零障碍”,涉及投资主体、名称登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和审批发照的各环节,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各片区招商引资政策各有特色

1.武汉片区。2017年全年新引进百亿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3个,知名企业产业研发机构1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个,民营500强项目9个,央企投资项目12个,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36.6亿元,外贸出口705.61亿元。

2.宜昌片区。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切实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条件。推行“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验合一”改革,将施工图设计方案审核、评估评审、竣工验收由串联改并联,投资报建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压缩到66个工作日。2017年4月挂牌以来,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227亿元,特别是以工业园区为单位,由政府出资统一评估,项目单位免费使用评估结果,亩平降低成本2万元、节省时间30个工作日的“区域综合评估”改革获得普遍赞扬。

3.襄阳片区。2017年获批以来共引进40个项目,总投资268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一城三园”(襄阳科技商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的构架,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

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选取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以全国23个自贸试验(片)区为对象)显示,武汉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指数为76.24,在全国同批次自贸区中排名第二。在制度创新指数的5个一级指标中,武汉、襄阳和宜昌自贸片区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指标得分,分居全国同批次15个自贸片区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六名。

三、湖北三大片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湖北三大片区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差异大。以投资为例,湖北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各片区涌入大量资金,但武汉占压倒优势。2017年全年招商引资总额武汉片区达975.56亿元,而宜昌片区与襄阳片区2017年的投资额分别为227亿元和268亿元。武汉片区为宜昌片区的4.3倍,为襄阳片区的3.6倍。武汉片区具有的区位、经济、交通、人才的优势,是湖北的省会城市,历来有“一市独大”之说,武汉片区的投资吸引力理所当然较宜昌片区与襄阳片区更强,能吸引更多资源与企业聚集,规模经济效应显著,因此加大了三大区发展不平衡。至于各区的GDP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进出口总额的差距更是如此。

表1 2015-2017年武汉,宜昌,襄阳GDP总量

数据来源:根据搜狐网和湖北商务厅2018年数据整理

2017年武汉市GDP总量分别为宜昌市的3.5倍,为襄阳市的3.3倍。2015、2016两年的比例基本类似。

表2 2015-2017武汉,宜昌,襄阳各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根据武汉统计局、宜昌市、襄阳市人民政府网资料整理

2017年武汉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宜昌市的1.6倍,为襄阳市的1.6倍。2015、2016两年的比例大体相似。

表3 2015-2017武汉、宜昌、襄阳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武汉、襄阳统计局、宜昌商务局资料整理

以外贸规模比,2017年武汉进出口额为宜昌的10.5倍、为襄阳的12.8倍。以出口额比,武汉出口额为宜昌的7.3倍、为襄阳的9倍;以进口额比,武汉为宜昌的31倍、为襄阳的34倍。2015、2016两年的比例也基本相当。这一现象短期不会大变。

由表3还可以看出,在2016年,武汉、宜昌和襄阳三市的进出口额相比于上一年有所下滑,但在2017年,受湖北自贸试验区的挂牌等利好因素影响,武汉、宜昌、襄阳外贸主体继续壮大,外贸新业态发展有所突破。2017年,武汉市全年进出口额286.7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3.3%,宜昌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7.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襄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4亿美元,增长16.5%。从整体上看,三市的进出口稳中向好趋势明显。

湖北省政府大力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完善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科技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银行设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适合科技型企业的担保方式,在自贸试验区内先行先试,拓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2017年,武汉畅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经历了行业市场下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发展困难,人保财险东湖科技支公司主动了解企业情况,并结合科技贷保证保险和商务厅对出口企业的相关政策,在调查买家信资与分析国际市场情况后,给出了投保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险的建议。凭借人保的出口信用险和保证保险保单,中国银行武汉自贸区分行支持企业融资200万,2018年6月27日,武汉自贸片区完成首单科技贷。

襄阳片区仅2018年上半年,企业出口销售收入超3000万,超过2017年全年销售收入,预计2018年全年出口额将突破1个亿。为鼓励片区企业大胆走出去,湖北省政府出台企业可享受政府报废补贴和贴息的政策,降低了企业实际成本。

四、湖北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协调发展对策

湖北自贸试验区设立后如何解决片区与片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如何协调自贸试验区与原有的保税港区、高新技术区、保税区的关系?如何使各片区之间实现“1+1+1>3”的整体效应?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扬长补短:湖北省政府全面完善引导机制

湖北政府首先要加快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通过三大片区“一盘棋”机制来促进三大片區之间的协调发展。要确定三大区与所属地方城市的权力定位,构建合作发展关系,建立健全双赢的利益协调机制。各片区可以通过自贸试验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自贸试验区的最新动态、政策亮点和发展特色等信息,提高自贸试验区政策举措的知晓度,吸引更多企业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发展自己。建立自贸试验区工作成绩评估指标体系,及时反馈工作进度,量化对自贸试验区工作和成绩的考核,督促各片区发展过程中及时制定解决方案,营造三大片区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差异化发展:三大区企业继续彰显各自特色

目前三大片区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同质竞争不可避免,但作为自贸试验区,除均需完成的基本要求,即“规定动作”外,必须创新发展,做好各片区的“自选动作”,发挥湖北自贸试验区的特色和整体效应。

如襄阳片区定位于商贸物流、高端制造,宜昌片区定位于设备制造,高端技术产业,功能定位上与武汉片区重复,但企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实现错位发展。通过差异化发展带动湖北自贸区的整体发展。襄阳是全国、全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襄阳片区依托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襄阳科技商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尤其作为二汽、东风汽车原产区,因此,可以借助此坚实的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汽车工业,如政府推出新举措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襄阳片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铁路物流等产业。发展外贸新业态,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法律、会计及后期服务“便利化”措施和环境。宜昌片区应该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航运物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

(三)“双业”招商引资:加大制造业和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

各自貿区片区要制定符合湖北发展情况的招商引资策略,鼓励三大片区先行先试,实行优先放权和差异性放权。积极引进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等示范性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产业链的配套发展,深化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逐步设立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分销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为外商提供一个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要继续细化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进一步激发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的热情,落实企业发展的需求,及时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

(四)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与沿线国家紧密合作关系

首先,湖北自贸试验区要形成“一带一路”格局的发展平台和重要开放窗口。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管理简化等具体方面先行先试是自贸区职责。支持自贸试验区优势企业“走出去”,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支持更多的企业参加国际会展,对参展企业给予一定的参展费用补贴,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其次,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各类业务提供项目推介、政策、翻译、金融、法律等服务;三是鼓励银行、保险公司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贸易和投资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与多元化的保险服务,通过集中融资、跨境结算、跨境交易、信息咨询为企业与所在国的地方政府构建合作网络,搭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服务平台。打造内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总之,湖北自贸试验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新格局、新变化,突破外向型经济发展贸易依存度低和产业结构不优的压力,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企图通过贸易结构调整制约中国的不利局面,实现以点带面,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徐晨.FTA与FTZ[J].中国海关,2013(2):59-60.

[2]刘崇献,王茜.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内涵、定位及其前景探讨[J].国际商贸,2014(6):167-170.

[3]郑联盛.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需更多配套改革[J].中国金融,2013(20):46-48.

[4]林雄.中国自贸区建设与国际经验[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01-02.

[5]李光辉.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J].国际贸易,2017(6):34-35.

[6]杜金岷、吴非、韩亚欣.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目标导向、制度约束与突破路径[J].亚太经济,2017(1):147-153.

[7]涂山峰.“双轮驱动”推进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建设[J].政策,2017(1):43-45.

[8]陈波,张程程.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探索[J].国际贸易,2017(6):29-33.

[9]王珍珍.统筹推进福建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协同发展[N].福建日报,2015-08-24(011).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协调发展
改革要“落地”,不能“空转”
鞍钢无缝钢管厂全面深化改革之我见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