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非洲菊组培苗驯化基质配方筛选

2018-01-06 03:16樊晓亮卜崇兴
现代园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组培苗筛选基质

樊晓亮 卜崇兴

摘要:盆栽非洲菊是近年国际上新育成的盆花品种,其植株较矮,花茎粗壮,叶片较短,花径略小,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经济效益。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是为园艺应用提供大量种苗的有效途径。本试验比较了草炭、珍珠岩、蛭石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5种基质对盆栽非洲菊组培苗驯化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有草炭的基质盆栽非洲菊成活率高,幼苗冠幅较大,叶片叶绿素含量高;而草炭含量达75%的配方c叶绿素含量较草炭含量较低的A、B配方要低,因此,配方A(草炭:珍珠岩=1:1)、B(草炭:珍珠岩:蛭石=1:1:1)为盆栽非洲菊的理想基质配方。

关键词:盆栽非洲菊;组培苗;基质;筛选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又名扶郎花、大丁草,为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朵硕大、花色丰富、易于栽培管理,在温暖地区可常年供应,近几年已成为世界鲜花市场中最畅销的花卉之一。

我国切花非洲菊的栽培比较普遍,在鲜切花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而盆栽非洲菊是近年国际上新育成的盆花品种,盆花非洲菊或盆栽型非洲菊相对切花非洲菊而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株型上植株较矮,花茎粗壮,叶片较短,花径略小。盆花非洲菊喜光照充足,光线充足能使叶片生长健壮、花梗挺拔粗壮、花色鲜艳。对日照长度无明显反应,温度适宜时可周年开花。目前,市场上高质量的盆栽非洲菊非常罕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经济效益。

盆栽非洲菊的主要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组培繁殖等,由于传统的播种繁殖或分株繁殖不仅会传播病虫害,而且不适合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因此非洲菊广泛采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种苗。

组织培养是现代花卉种苗工厂化快速繁殖的重要生物技术手段,在组培快繁过程中,组培苗出瓶移栽是组培苗成活的重要环节,而栽培基质是影响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种类不同,根系对基质透气性和保水性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不同花卉的组培苗需采用不同的移栽基质配方。为进一步筛选适合盆栽非洲菊组培苗驯化移栽适宜基质及配制比例,我们选用草炭、珍珠岩、蛭石,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得到5种基质进行试验,比较成活率和幼苗生长指标,以获得适宜推广应用的盆栽非洲菊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配方。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用太仓戈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盆栽非洲菊新组合(GL-2015R)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试验所用的5种基质配方为草炭(粒径0~10mm,国产)、珍珠岩(江苏太仓)和蛭石(河北)按体积比配制成5种混合基质(见表1),用0.2%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备用。

1.2试验处理

将组培瓶苗取出,轻轻用手挤掉根上的培养基,用自来水冲洗根部,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盆栽非洲菊组培苗供试验。将72孔穴盘装满上述5种基质,浇湿,将洗净的组培苗移栽到不同的基质中,移栽后浇透水,喷洒0.2%甲基托布津溶液,然后将穴盘置于有塑料薄膜小拱棚覆盖的苗床上保湿,第1周保持拱棚内相对湿度90%以上,然后逐步降低至80%左右,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70%。每种基质种植5盘。3周后测定成活率、幼苗冠幅、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重。

1.3测定方法

不同栽培基质容重、孔隙度、EC值、pH值参考澳大利亚基质标准相关方法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叶片,利用SPAD-502便携式叶绿素计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每张叶片避开叶脉测定4个点得到平均值,每个处理测定不同植株上的6张叶片。

叶绿素含量测定:將叶片切成细丝称重,用5mL95%乙醇浸提24h,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663nm、645nm的吸光度,按照Lichtenthaler的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每个处理测定6张叶片。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基质的理化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5种混合基质配比均有较高的总孔隙度,但配方E通气孔隙偏小,只有4.7%,持水孔隙高达78%,原因是吸水性较好的蛭石比例达到75%,而所使用的蛭石粒径较细,且在混合过程中容易破碎;其它4种配比均有11%以上的通气孔隙,较为适宜。pH值方面,凡是添加草炭的配方,pH值都在5.5左右,而没有草炭的基质pH值在7.3~7.5,偏高。5种混合基质电导率在0.17~0.42dS/m间,泥炭比例较高的处理,电导率也相对较高。

2.2不同基质对移栽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采用不同基质配方对盆栽非洲菊驯化时,均有较高的成活率,且配方A、B、C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分别为99.2%、98.3%、96.2%,明显高于配方D(87.1%)、E(92.4%),说明盆栽非洲菊组培苗在偏酸性基质配方中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2.3不同基质对移栽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所有基质处理中,每棵植株的地上部鲜重、干重和叶片含水量、干鲜比等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这5种混合基质都可以用来作为盆栽非洲菊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但从植株冠幅看,没有添加草炭的D、E配方则冠幅小(表3)。

通过对不同基质配方中非洲菊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表4),从相对叶绿素含量来看,配方E明显低于其他配方,存在显著差异;配方A、B栽培则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均高于配方D、E;各配方中,叶绿素a/b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从幼苗叶绿素含量分析,配方A、B非洲菊组培苗叶片含量明显高于配方D、E,更加适合盆栽非洲菊组培苗驯化移栽。

3讨论与结论在盆栽非洲菊脱毒快繁过程中,组培苗驯化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而驯化基质的选择是影响组培苗成活的重要因素,非洲菊根系具有一定的肉质性,疏松透气、保水性好是非洲菊组培苗对基质的基本要求,常用的栽培基质有蛭石、珍珠岩、草炭等。混合栽培基质优于单一栽培基质,混合基质可以调节单一基质性状的不足,形成质地疏松、透气、保水性强、养分协调持续供应,明显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本次研究表明,各基质配方均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配方A、B、C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高于配方D、E,幼苗地上部鲜重、干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非洲菊组培苗在保证基质的孔隙度和空气湿度的情况下,偏酸性的配方有利于非洲菊组培苗成活。同时,发现未添加草炭的配方D(珍珠岩:蛭石=3:1)、配方E(珍珠岩:蛭石=3:1)栽培的非洲菊组培苗冠幅相对较小,叶片叶绿素含量也较低,说明只有珍珠岩和蛭石的栽培基质虽然也能进行非洲菊组培苗的驯化,但成活率及各方面性状指标均比含草炭配方基质低,因此,不能做非洲菊组培苗驯化的推荐配方。

盆栽非洲菊在基质A、B、C 3种配方中均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量,但配方C组培苗叶绿素含量低于配方A和B处理,因此配方A、B为盆栽非洲菊的理想基质配方,生产中可综合考虑原料来源、经济成本等因素,选择相对适合的基质配方进行盆栽非洲菊组培苗驯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培苗筛选基质
蓝莓基质栽培幼苗根系处理不当引发苗木死亡
蚯蚓粪配比的泥炭基质特性及其栽培的小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
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魔芋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
金娃娃萱草组培苗耐盐性研究
桂平市早稻不同育秧基质育秧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