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之间

2018-01-06 09:10汤惟肖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颜色词中西方白色

汤惟肖

摘要: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自然界中。在人类所有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映射着文化的方方面面。中西方对于颜色有着各自迥异的诠释,在具体生活实践中便可管窥一斑。红色与白色作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两类,在中西文化中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中国的红色“祥瑞”亦或是白色“丧阴”,无不来源于古老的原始想象,如“红色典礼”、“白脸奸雄”;而西方的红色“邪恶”及白色“圣洁”则直接起源于直观层面上或邪恶或美好的事物,如“红色巨龙”、“白色和平鸽”。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红”、“白”颜色词的内涵进行对比论述,探究其中含义深广象征意义,来辨析不同民族对同一颜色的崇尚和禁忌,以做不同民族文化的研究之用。

关键词:红色;白色;中西方;文化;颜色词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自然界中。在人类所有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映射着文化的方方面面。

作为对于光的视觉感受,颜色在人类生活中蕴含有千式百样的具体内涵,从不同文化习俗中亦可见一二。中西方对于颜色有着各自迥异的诠释,在具体生活实践中便可管窥一斑。红色与白色作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两类,在中西文化中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红”、“白”颜色词的内涵进行对比论述,探究其中含义深广象征意义,来辨析不同民族对同一颜色的崇尚和禁忌,以作不同民族文化的研究之用。

红色:亦正亦邪?——中国之“义”与西方之“恶”

红色,是光的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但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却赋予了它不同的联想内涵。红色于中国而言,是祥瑞之色、正义之色;然而对于西方,却是愤怒之色、邪恶之色。(见表1)

红色在中国的文化认知特点集中体现在婚礼习俗及近代革命中。在中國数千年漫长的发展史中,红色彰显中国传统“喜文化”特征,映射着中式婚礼的主旨——“吉祥”“祝福”。“红绸”、“红纸”、“红花”、“红地毯”,毋庸置疑,红色为婚礼添了好兆头。同样,象征着华夏礼仪荣耀的“凤冠霞帔”,也素来以红色元素为主,以示荣耀和祥瑞。而到了近代,红色则逐渐演化成了中国近代革命史的主色调,吹响了革命志士“爱国”、“舍身”、“无畏”、“奉献”的正义号角。“红色精神”一词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再到西柏坡精神,“红色中国”的正义革命从星星之火逐渐蔓延成燎原之势。此外,中国国旗也以鲜艳的红色作底,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与爱国主义的豪情。由此可见,红色是中国习俗的祥瑞之色,是中国革命的正义之色。

而在西方社会,有别于中华文化对红色的赠谥褒美,西方文化中的红色是“火”与“血”的联想,是愤怒和邪恶的象征,这在西方的社会风俗及宗教信仰中有所体现。“斗牛”是一项广受西方社会青睐的一种运动,斗牛场上,斗牛士挥舞着的红布是斗牛的经典标识,由此不难从斗牛联想到那块翻飞的红布和斗牛眼中的怒火,红色在这里成了社会的“怒火”和“狂热”。同样,西方对红色的意象联想还体现在其宗教信仰方面,据记载,西方的《圣经启示录》中曾提到过一条红龙,并对此做出预言,论断将来这条红龙将来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人类将难逃一劫。这条龙喜欢红色,并以红色命名其在人间的军队,肆意屠杀人类,在此,“红龙”是嗜血嗜杀的“邪恶”象征,许多人将被这股邪恶势力迷惑,轻信谎言并举右手握拳宣誓为其奋斗一生,不惜为此献上生命。由此可见,红色是西方社会的愤怒之色,是西方信仰的邪恶之色。

白色:亦丧亦圣?——中国之“丧”与西方之“圣”

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中西方却也赋予了它不同的理解和想象。白色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丧”“阴”之气,却成为西方圣洁、高贵的象征。(见表2)

白色在中国的文化认知特点集中体现在传统礼俗和艺术表现中。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是刑天杀神,主肃杀之秋,因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消退”、“死亡”的征兆。《史记·天官书》记载:“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白衣会”即为办丧事之意。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 按照许慎的说法,白的概念带有“阴”的意味,因此也影响了中国人长久时间里,在丧事中使用白色的表达习惯。如穿“白孝服”表示对亲人离去的尊重,设立“白灵堂”、出殡时打“白幡”,而这一系列的礼俗统称“办白事”。在战争时期,“白”象征着战争失败,战败方总是会用“挂白旗”的方式表示投降,亦即一种战事之“丧”。白色的意象联想同样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丰富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对于白色也有着生动的诠释。“白脸”表示“阴险”和“狡诈”,“白脸奸雄”即象征浅薄无功名,而得罪人做事被称为“唱白脸”。较之于红脸所象征的激励、表扬之意,“白脸”的地位自然低下三分。由此可见,白色是中国礼俗的“阴”、“丧”之色,是中国艺术的“阴”、“丧”之色。

而西方文化对于白色的理解和象征意义主要来自于具体的事物。如英文中的白色“white”与麦子“wheat”类似,带有“富庶”、“美好”的原始内涵,它是所有光谱的集合,是阳光的颜色,也即最“神圣”的色彩,这在西方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演进中有所体现。在西方早期希腊神话中,“白公牛”、“白天鹅”曾被认为是天神宙斯的化身。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白鸽”被认为是“圣灵”的显现:天使手持“白色的百合花”出现在童贞女玛丽亚的面前,宣告她将以处子之身接受“圣灵”而孕育“圣子”,因此白色的百合花也被称为“玛丽亚百合花”,代表“纯洁”与“高贵”。在西方古老的传统中,很多白色的动物因为其白色这一“纯净”的特质,也常被选作献给“神明”的祭品,白色在西方的神圣地位可见一斑。白色在西方的神圣地位随着历史的演进也在不断发展,十九世纪之后,欧洲知识界因为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热爱而崇尚白色,逐渐对于一切其它色彩都不堪忍受。歌德曾说“有知识的人们对色彩有些厌恶”,那时的人们甚至认为五颜六色是“粗鄙低俗”的,鲜艳的色彩只有未开化的民族或无知的孩童才会喜欢。因此在着衣风格上,白色因其难以保持干净、需要被精心打理的特质而被认为是着装者社会地位“高贵”的象征。 由此可见,白色是西方宗教的“神圣”之色,是西方历史的“高贵”之色。

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心理因素、宗教信仰、思维定势及文化背景的种种差异,惯于按照自身的价值尺度去塑造颜色意向,赋予词汇以文化内涵。中国的色彩学更多偏重内在涵义,建立在相对主观和联想的形而上层面;与之相异,西方的色彩学则注重自然表征,建立在相对客观且直观的视觉基础上。这在“红”、“白”两种极具代表性的颜色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的红色“祥瑞”亦或是白色“丧阴”,无不来源于古老的原始想象,如“红色典礼”、“白脸奸雄”;而西方的红色“邪恶”及白色“圣洁”则直接起源于直观层面上或邪恶或美好的事物,如“红色巨龙”、“白色和平鸽”。

中西方色彩认知来源的不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庆幸的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文化自身的发展及各方的交流不曾间断,并逐渐衍生出新的趋势。近年来,西式教堂白纱礼服的仪式装束在中国越来越受追捧,俨然已成为一种新式文化时尚;而越来越多的来华老外也越发迷恋中式的“大红大紫”,中西两种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正在逐渐相互影响,而各类交流和学习加剧了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文化差异也好,文化融合也罢,为降低中西方文化的交际障碍,对不同文化中颜色词的感知和理解显得蔚为重要。红与白,亦可承载起中与西,在时光的涌流中兀自远航。

参考文献:

[1]张亚蓉.说文解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9).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3]林曼辉.中西颜色词差异对比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4]石江泽.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不同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1(1).

[5]于逢春.论民族文化对颜色词的创造及其意义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6]周艳.译文的归化和异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3).

[7]蒋栋元.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3).

[8]袁满.论中西方颜色词的文化意义的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7).

[9]郭晨.从西式婚礼设计说起——谈白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J].艺苑,2013.

[10]秦辉,刘秀娟.從红黑两色透视中西颜色文化差异[J].中国科技博览,2008(19).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

猜你喜欢
颜色词中西方白色
雪为什么是白色的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从色彩心理学看《藻海无边》中颜色词的功能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35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行至心栖处,坐看云起时
散文诗里的秋天
蓝星
在苦难中蜕变
生如夏花
文星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