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里的诗意

2018-01-06 09:10靳丹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时令诗歌

靳丹

摘要:由教育部编写的“部编本”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所占比例,象征着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日益增强。笔者选取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幼小国学教学”的实践,旨在通过诗歌的诵读锻炼孩子们的语感,通过诗词的摹写学习诗歌语言的精华,以新时代的精神传承并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国学教学;时令;诗歌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由教育部直接编写的“部编本”教材,此次教材大换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课文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幅度提升,这是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亦象征着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日益增强。笔者选取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幼小国学教学”的实践,从“观四时之美”“激生活之趣”“立高远之志”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诗词的诵读与摹写掌握诗歌语言的精华。

一、观四时之美,激生活之趣

在这次幼小国学教学实践研究中,笔者将时令与自然的部分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亲近自然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任何一个成功的、具有良好品质的人,都是大自然这位伟大导师的受益者。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岁月和人生经历都无法抹去的对大自然的记忆。那也许是夕阳西下时野花烂漫的山坡,也许是乡间河湾中倒映着的万家灯火,也许是一篇飘着橘子花香的橘林,也许是被雨水清洗得澄蓝如碧的辽阔天空。”①因此,笔者选取了关于时令与自然古诗词进行课堂教学,带着孩子们走到户外,读诗诵诗写诗。

春日游杜甫草堂,孩子们仰瞻诗圣雕像,遍寻春色,笔下生花。欧绍文轩写下《草堂春色》:“草堂翠竹倚春风,花香满园俏枝头。碧绿草儿茂密出,繁花似锦少陵府。”这首诗虽是句句写景,亦句句含情。翠竹倚春风,花儿俏枝头,都有欣然之感。其中“倚”“俏”“出”几个动词,又动感又出挑。末句少陵府应题,繁花似锦渲染春意渐浓。盛夏时节孩子们去成都东郊的荷塘月色赏荷赛诗,诗情飞扬。张隽语填了《采桑子》一词:“碧荷深深叠满池,滚滚玉珠,垂垂欲滴,忽作脆脆玻璃声。芙蓉点点缀荷间,粉粉面颊,淡淡容妝,笑颜甜甜两边生。”这首词虽然不合格律,但通篇叠字用得极佳,不但将景色描摹得非常形象,也使得整首作品韵律感很强。

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诗歌中对于四时景物的描写,具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春日盛放的辛夷下读王维的《辛夷坞》,秋日展露的傲霜花前诵陶渊明的菊花诗,这样的诗意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审美之趣。

张隽语在去浣花溪公园游春时,写下一则文言小文《寻春》:“仲春为宜,风景如诗如画,可赏花,可踏青。诗情飞扬,心情舒畅。”抒发他的愉悦之情;有同学摘下迎春花,调皮地插到老师的头上,这个细节也被他捕捉到了,他在《迎春花》中记录:“孟春开,花金黄,枝细长,故名金腰带。吾见赞叹不已,点缀师发上。”同样,诗里也生动记录下他们的苦恼。杨錾在游杜甫草堂时,参加飞花令活动时,因为对不上诗句而懊恼。写下《游草堂》:“今日游草堂,遇见诗词王。再玩飞花令,一字说不出。”这首诗欲抑先扬,高高起调,末句却将在飞花令中自己的紧张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立高远之志,锻词句之力

立冬时节,学生们读了宋人钱时的《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后纷纷仿作,赞美菊花的傲立霜雪抑或欣赏落叶的枝头飞舞。

朱栩汉歌咏松树的风骨,《松》:“秋日落叶满街头,唯有松叶长枝头。松叶犹如翡翠针,人也如此力之强。”这首诗的语言是孩童的稚嫩拙朴,将他读出来的精神熔铸到自己的诗歌里了,他学到了咏物诗的精髓,通过对物的歌咏抒发人的情志。观察了秋冬时节落叶的凋零后,欧绍文轩受到的启发是:落叶枯萎,却为新春带来生机。于是他写下《落叶》一诗:“秋风落叶飘街头,叶黄渐黑凌飞扬。树上秋叶无一绿,落入土中为新叶。”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将落叶由黄转黑的形象勾画了出来,“落入土中为新叶”又有着无限生机,颇似“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境。

笔者之所以选择诗歌,因为古诗的这种简练又生动的语言是中文表达的极致,能提高他们对于汉语语言的感知与运用能力。在《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曹雪芹借黛玉的口论述诗歌学习的法则:“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②孩子们写诗,笔者的主张也是“立意”要紧,这个基础上再去感悟语言。所以他们将生活中看到的景色,感受的人情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写入了诗中。

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好诗往往是修改出来的。草堂游春时,朱栩汉写下“绿树望不止,往看一片绿”一联诗,笔者建议他换一个形容绿色的字,避免重复,于是他想了“青竹望不止”“碧树望不止”都不是很满意,他琢磨了几分钟又改成了“绿树望不止,往看一片碧”。这句诗中,将“绿”“碧”二字一换位置,诗味就浓了。这是通过写诗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去推敲和感知词语,提高了他们对语言的把握能力。

综上,通过四时诗歌的诵读与摹写,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审美,锻炼孩子们的语感,他们把活泼泼的生活也写入了诗歌,以新时代的精神传承并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

注释:

①《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斯宾塞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第134页。

②《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664页。

参考文献:

[1]斯宾塞著.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1(1):134.

[2]曹雪芹著.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8:66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猜你喜欢
时令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时令湖——艾尔湖
用时令美味开启清凉一夏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赞大棚栽培技术
小小诗歌汇
夏日么么茶
春日“时令”养生法
一个诗人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35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行至心栖处,坐看云起时
散文诗里的秋天
蓝星
在苦难中蜕变
生如夏花
文星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