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汪榕培的《庄子·逍遥游》译文对比研究

2018-01-08 19:55钱莉
大观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逍遥游庄子比较

钱莉

摘要:主要从译文是否与原文形式、内容相贴近两方面分析比较林语堂和汪榕培的《逍遥游》英译本。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总的来说,汪榕培和林语堂的《逍遥游》英译本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比较贴近原文,但从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上来说,汪榕培的英译本更加准确。《逍遥游》属文言文,文言文英译应在理解古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译文应易于目标语读者理解,汪榕培和林语堂的英译版本均为文言文英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关键词:林译;汪译;《庄子·逍遥游》;比较

一 、《庄子》及其英译本

庄子(约前369一前280),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原书52篇,现存33篇,《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1948年, 林 语 堂 在《 中 国 与 印 度 的 智 慧 》(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写了《庄子,神秘主义者和幽默家》(Chuangtse, Mystic and Humorist)一文;威厄(韦尔)(James R. Ware)于 1963 年出版了《庄子故事集》(一说《庄子语录》),由新美国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 20 世纪《庄子》的第一个英语全译本(文军、甘霞 2012:33-34);199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汪榕培、任秀桦的《庄子:汉英对照卷》。此外,冯友兰先生等也曾译过《庄子》(Chuang Tzu)。汪译本为《庄子》全译本目前的最新译本。本文选取林语堂和汪榕培两位翻译大家的译作进行对比,以期对中国典籍英译有所启示。

二、林语堂和汪榕培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其英文著作和译著包括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浮生六记》)、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等。

汪榕培(1942-2017),中国现代教育家、翻译家和词汇学家,当今著名的典籍英译翻译家,其译著包括《英译庄子》《英译老子》《英译诗经》《英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英译牡丹亭》《英译邯郸记》《陶渊明集》等。

三、译例分析

例一:逍遥游

林译:A Happy Excursion(林语堂:4)

汪译:Wandering in Absolute Freedom(汪榕培:3)

分析:原文的“逍遥”意指身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林语堂先生把这样一种状态只用了“happy(快乐的,幸福的)”概括,简短易懂。且原文是只有三个汉字的标题,英译时也用了三个单词来与其对应,句式工整;而汪榕培先生把“逍遥”译为“Absolute Freedom(绝对自由)”,意思也很贴近原文,虽未完全对应于原文的三个字,但也只有四个单词,也很精练贴切。因此,从形式上看,林译和原文一样简洁;从内容上看,二者的译文均很贴切。

例二: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林译:When on a voyage, this bird prepares to start for the Southern Ocean, the Celestial Lake.(林语堂:4)

汪译:When the wind blows over the sea, the peng moves to the South Sea, the Celestial Pond.(汪榕培:3)

分析:原文中的“海運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构成了顶真的修辞格,但两位先生的译文中并未重复出现“南冥”,而是以同位语的形式对“南冥”直接进行了解释,灵活处理了原句中的修辞手法,值得借鉴。但在“海运”这个词的翻译上,二者译法稍有不同。在林语堂的先生的英译本中,“海运”的主语是“鹏”(this bird),因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所以第一个分句省略了主语;而汪榕培先生的英译本构成了独立主格结构,“海运”的主语是“风”(the wind ),“徙于南冥”的主语是“鹏”(the peng)。从形式上看,二者译文均对原文的顶真修辞格进行了灵活处理;从内容上看,虽二者译文皆可取,但笔者更倾向于汪译,以“风”做主语,“风吹过海面(引起海面波动)”即为原文“海运”之意,更贴切且符合自然现象。

例三:《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林译:And in the Records of Marvels we read that when the peng flies southwards, the water is smitten for a space of three thousand li around, while the bird itself mounts upon a great wind to a height of ninety thousand li, for a flight of six months duration.(林语堂:4)

汪译:According to Qi Xie, a collection of mysterious stories, on its journey to the South Sea, the peng flaps sprays for 3,000 li and soars to a height of 9,000 li at the windy time of June. (汪榕培:3)endprint

分析:关于《齐谐》(属于记载奇闻逸事的志怪书籍)的翻译,林语堂先生意译为“the Records of Marvels”,而汪榕培先生则先音译,然后以同位语的形式进行翻译,个人更倾向于汪先生的译法,其译法在保留源语文化的同时也让目标语读者对《齐谐》这本书有初步了解;此句中的“息”有两种含义:一种指风,“去以六月息者也”意为鹏鸟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往南冥,另一种意为停止,“去以六月息者也”意为鹏鸟要飞行六个月才止息。根据二者译文可知,林译中的“息”意为停止,汪译中的“息”意为风。笔者认为,把“息”译为“风”给人以画面感,汪译更胜一筹。

例四: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林译:Small knowledge has not the compass of great knowledge any more than a short year has the length of a long year.(林语堂:5)

汪译:Little learning does not come up to great learning; The short-lived does not come up to the long-lived.(汪榕培:5)

分析:原文的“知”是通假字,同“智”,二者分别英译为“knowledge”和“learning”,均很贴切。但从语言形式上看,汪译用了两个独立简短的小分句,而林译则是把原文的两句话合二为一,根据原句的特点(句式较短且对仗工整)可知,汪译更加贴切。

例五: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林译:As for one who is charioted upon the eternal fitness of Heaven and Earth, driving before him the changing elements as his team to roam through the realms of the Infinite, upon what, then, would such a one have need to depend?(林语堂:6)

汪译:However, suppose someone rides on the true course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harnesses the changes of the six vital elements of yin, yang, wind, rain, darkness and brightness to travel in the infinite. What is there for him to be dependent on?(汪榕培:7)

分析:从与原文形式是否一致看,林译和汪译均为先肯定句后反问句,均与原文一致;从内容上看,二者对“六气”的翻译有所不同。林译为“changing elements”,并未交代“六气”具体指哪“六气”,中文读者都未必能完整地说出“六气”的具体所指,更不要提作为目标语读者的外国人了,因此林译在对“六气”的翻译上欠妥;而汪榕培先生则把“六气”翻译为“the changes of the six vital elements of yin, yang, wind, rain, darkness and brightness”,他具体指出“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为六种自然现象。但鉴于目标语读者极有可能不知道这“六气”属六种自然现象,因此最好以尾注的形式进行解释。

例六: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林译:Thus it is said, “The perfect man ignores self; the divine man ignores achievement; the true Sage ignores reputation.”(林語堂:6)

汪译:Therefore, as the saying goes, “The perfect man cares for no self; the holy man cares for no merit; the sage cares for no name.”(汪榕培:7)

分析:从原文的并列结构可以看出,“至人”与并列的“神人”和“圣人”的含义类似,都是表示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林语堂先生和汪榕培先生虽然知晓这三个词含义相似,但并未局限于用一个词语来翻译这三个相类似的词,二者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三者之间语义的细微差别:“至人”更侧重“至(修养最高)”,“神人”更侧重“神(境界超凡脱俗)”,而“圣人”更侧重“圣(圣明)”。原文为三个小分句,林语堂先生和汪榕培先生的译文也都翻译成了三个小分句,但与林语堂先生不同的是,汪榕培先生所译的三个分句中的谓语动词均为“care for”,从形式上看显得更加工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汪榕培先生和林语堂先生的《逍遥游》英译本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比较贴近原文。但从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上来说,汪榕培的英译本更加准确。本文选取的《庄子·逍遥游》属于中华典籍类书籍,汪榕培先生和林语堂先生的英译本给予了我们对中华典籍类书籍英译的启发:中华典籍类书籍英译应该在理解掌握原文含义、掌握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翻译,同时还要考虑目标语读者的理解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汪榕培.《庄子》十译本选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4):62.

[2]秦旭卿.庄子:汉英对照[M].孙雍长今译,汪榕培英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3-7.

[3]文军,甘霞.国内《庄子》英译研究:回顾与前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03):33-34.

[4]林语堂.《庄子》十一篇翻译,http://ishare. iask.sina.com.cn/f/10574861.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逍遥游庄子比较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庄子说》(二十二)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同曲异调共流芳
《庄子说》(二十)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