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2018-01-08 09:57白厚桥
医学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胃窦浆膜黑色素瘤

白厚桥 高 鹏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临床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然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多发于皮肤,也可转移至全身任何器官,胃肠道是最易受累器官之一[1]。由于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患者生前胃肠道转移确诊率仅为4%,2018年我院收治1例胃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2018年1月13日因“上腹隐痛不适、食欲减退半年”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未触及包块,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血常规及肿瘤标记物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胃体大弯侧见巨大溃疡,形态不规则,覆黑色血痂。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小弯侧见约1.0 cm×1.0 cm黑色区域,活检质软(图1)。活检病理示:胃窦小弯、胃体大弯溃疡底、溃疡边缘粘膜组织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带有色素的细胞,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示:Melan-A:(+),HMB45:(+),S-100:(-),CD68:(-)。行胸部及腹部强化CT示:胸廓对称,纵隔居中,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双肺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纵隔窗示两肺门不大,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无胸水征。肝脏形态可,实质内可见小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可,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胰管无扩张;脾脏不大,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密度影;双肾大小形态可,双侧肾盂肾盏无扩张;肠管走行可,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膀胱充盈可,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无腹水征。患者诊断考虑胃恶性黑色素瘤,转外科治疗,于2018年1月19日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盆腔未见异常,腹主动脉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肝脏表面光滑,脾脏无异常,肿瘤位于胃窦大弯侧,大小约4 cm×3 cm,质地硬,未浸透浆膜层,胃窦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 cm×1 cm的肿瘤,质地硬,未浸透浆膜层,术中诊断胃恶性黑色素瘤。行胃大部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胃-空肠毕Ⅱ式吻合。

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图2):胃恶性黑色素瘤,可见2处肿瘤结节,大者肿物侵透肌层达浆膜下结缔组织,小者侵犯胃固有肌层。幽门、贲门切缘组织中未见肿瘤,小弯侧淋巴结7/16、大弯侧淋巴结12/13淋巴结内可见肿瘤转移19/29。

2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道受累者较多,小肠为其最多见的转移部位,其次为结肠、胃及直肠,合并转移最常见的是小肠和结肠[2]。多数研究认为,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多由皮肤或视网膜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所致。胃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被误诊为胃癌,且胃镜活检病理误诊率较高。本次报道病例先行胃镜检查,提示胃恶性黑色素瘤可能性大,后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证实。患者年龄不大,一般情况可,胸腹部强化CT检查未见转移,有手术切除的指征,遂转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临床研究证实,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而HMB-45免疫组化染色对恶性黑色素瘤特异性较高,两者联合检测可用于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诊断。波形蛋白(Vimentin)是中间丝的其中一种蛋白质,负责控制从溶酶体传送由低密度脂蛋白所衍生的膽固醇至酯化位点,其为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特有的,在鉴别无色素性黑色素瘤与上皮或神经源肿瘤方面价值较大,目前也广泛用于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周孙昌.恶性黑色素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1.

[2]沈超,叶颖江.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二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4):4356-4361.

猜你喜欢
胃窦浆膜黑色素瘤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左拇指巨大黑色素瘤1例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探讨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