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城的旧时光

2018-01-08 15:17蒙胜国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崖城鹅毛鸡鸭

蒙胜国

崖城,是古城。有着两千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古崖州名城,在历史上一直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军事重镇。

1954年,崖县人民政府从崖城迁往三亚镇后,崖城依然还以世代于崖城宁远河两岸居住的城东、城西、水南,为谋稻菽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为主体人口。崖城依然因了宁远河还保留着“东西水抱孤城小”的格局。在崖城人民的物質生活没有如今丰富的年月,在我年幼最初的感觉崖城并不美丽。崖城城内城外的土道上那一早一晚牛群出城回城捣起的泥尘土,与街头弥漫着雾气的晨光和斜阳西下的霞光满天相映成趣,成为这个古城的特有的剪影。城内除了木屐“嗒嗒”敲击响街头,还有行人赤足行街。原先的南宋以及元、明、清几代修建的城墙早已是断壁残垣,废弃的城墙断砖瓦块全部倾入原先高高的护城墙下的河里。护城河已不成河,日积月累的淤泥杂物填塞满满,留下的是一条浅沟。随着雨水的到来,才注满的一滩水,古城里人家散养的猪牛,就与这滩水为伍。

崖城有一条老街,叫城东关骑楼街。老街左右两旁的三四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一家一家的店铺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衔接出一个街区。我站在崖城老街的一端,能将这二百多米长的老街望穿。这条如今铺着水泥的路面,整天的汽车与行人行色匆匆地穿梭来往,而与这骑楼老街的过去时光的商业发达,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景况相比,已经让人徒增失落感。

从前的老街崖城人引以为自豪。据说这得益于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崖城人借助四通八达的海运,出海闯南洋,走外省,用毕生攒集的血汗钱,回乡建起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让这个边陲小镇从此辉煌起来。崖城人“一铺养三代”的观念,让崖城东关骑楼街急速地发展起来,经营油盐烟酒南药材布匹建材打铁这样的铺子应有尽有。还有街上,东西南北来的生意人,已经财路通衢,财源广茂达三江,设会馆,沟通生意往来和联络乡情是必须的……时至今日,崖城老街上还保留着“打铁街”和“臭油街”街道名称。

崖城,在我年幼时就时常相跟着母亲从宁远河对岸的南滨涉水过来到崖城,买家用的日用品,还能得到一碗汤粉,这碗汤粉充实了我的童年和对那个拮据的年代的记忆。后来,少年的我经常约上伙伴,到这个古城里的长长的街道,在骑楼下的连廊连柱的长廊来回穿梭。这样的鳞次栉比的铺面竟也熟悉于心,即使迷住双眼也不会走岔道。

那时的公私合营和对财主家的财产没收充公,城东关骑楼街的原先店铺纷纷易主,成了公家创办的实体店铺。像邮电局、银行、中药铺、书店、理发店、五金店、茶馆、农具维修部,以及破铁废铜、鸡鸭鹅毛、药材的杂货品收购站等等,一家挨着一家。我的少年伙伴最爱往杂货品收购站跑,把攒来的鸡鸭鹅毛或者破铁废铜卖出去就有钱。杂货品收购站的一个高个儿男子,长着饭勺子般的长脸子上扣着一付老花镜,每当我们把一袋子、一袋子的鸡鸭鹅毛,递送到柜台上,他把头一低,眼睛从老花眼镜片上,把我们逐个的神态审视了一遍,然后才伸手到我们的每一个袋子里抓抓捏捏一番。倘若不是晒干的鸡鸭鹅毛,他的嘴一努,那支伸向你的长条的铅笔,先就来到脑壳上敲上一记。他一点都没有暴怒的样子,而且像将军般地对他手下的士兵下令,赶紧把鸡鸭鹅毛晒干了再拎过来换钱,惹得同伴们还哈哈大笑。

我年少时爱光顾崖城城东关骑楼街的书店。书店夹在邮局与药材铺当中,是一个往里纵深窄小,采光很差的店面。书店的玻璃罩木柜,是公仔书摆放的地方,公仔书是我的最爱,如《小马倌和大皮鞋叔叔》《鸡毛信》《我要读书》《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杨根思》,还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这些连环画曾经都给予了我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至深到如今,书店买书,成了我这辈子的一大嗜好。

崖城人可曾记否,臭油街的十字路口处,有一面墙,据说从民国以来,这面墙上,各种公告或什么的一类文书,需要时都往这面墙上粘贴。据说文革动乱大字报到处铺天盖地,这面墙也得到了宠幸。我少年时就见到了这面墙上贴出来的大字报。有论阶级成分的,有为个人历史问题纠缠不清的,也有为了二个红色阵营,双方轮番舌战。更瘆人的,大字报还配上丑化某某人的一幅幅漫画,或在几个人的名字上,连连打上几个红笔交叉,红笔打交叉,那是拿到刑场上毙掉的,这种活生生的场景,我真的被勾魂夺魄一样的害怕。

此时,崖城的旧时光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是斑驳陆离又驳杂的碎片,接拼出一个个完整的动感画面。

有一回,我在骑楼街将一个行人拦下来,询问他,街上原来有一家蒸粉的作坊现在哪一个位置时。那人一脸的茫然。然而我自个先就笑了,这个没上五十岁的青年小伙子他怎么识得这家作坊呢?这家作坊有一位老大娘,她是广东阳春人氏,曾经跟随丈夫闯北走南经商,后来在崖城城东骑楼街,置房产立家业,眼下子孙后代也该是满堂的了。当然,这个老人一定是不存世了。可我有着一个迫切而变得强烈的愿望,欲立马重新走入这个骑楼下的作坊,作坊能唤起我对崖城从前旧往的记忆。真的,骑楼下,我仿佛嗅到了来自作坊的烟火气味和熟粉出屉蒸汽腾腾的香味,而且当年我和同伴经常出入作坊内,用大米换取粉皮,由此而结识了一位讲着白话的广东老大娘的情境,竟也变得如此真实起来,挥之不去。

日月如白驹过隙,当年翩翩的少年,已是两鬓斑白的人了,你们生活得好吗?我有了泪目的冲动。

百年过去了,古城这个最后保留的历史意义的商业见证,曾经激荡过崖城人心灵、铭刻着崖城人风骨的民国骑楼,如今在新建筑中夹缝生存。

然而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精明的崖城人,已认识到老街,骑楼,这方寸之地的重要性,为了继续发挥百年骑楼商住功能,已开始着手对骑楼修复。

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犹如窖藏的老酒,愈老愈有味道……

猜你喜欢
崖城鹅毛鸡鸭
鸡鸭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鹅毛杀洗衣机事件
重庆南川龙崖城
琼东南盆地崖城凸起三亚组一段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方向
村妇
再见初雪
大雪飘飘赛鹅毛
剪鹅毛
崖城13-4气田湿气贸易计量系统设计与应用
我家的鸡鸭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