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下去搞调研,这样跳出“包围圈”

2018-01-09 01:00
廉政瞭望 2017年23期
关键词:包围圈真话官员

文_本刊记者龙在宇

领导下去搞调研,这样跳出“包围圈”

文_本刊记者龙在宇

最近,《半月谈》一篇《一年接待500多批领导调研,主题雷同还需错峰!形式主义调研让基层累惨了!》的文章引起热议,也引发了对领导如何搞好调研的关注。

数年前,记者曾跟随一名正厅级官员去基层调研。在村委会前的院坝上,当地干部正在介绍村务公开情况。正厅级官员上前一步,摁了一下张贴栏里的布告,结果却有浆糊溢出。该官员摇头道:“你们造假也不用点心?浆糊都没干。”现场的人面面相觑,一时颇为尴尬。

调研的另一个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首创的村民议事论坛被多家媒体报道过。官员翻阅会议记录时,脸色又沉下来:“你们倒用了些心,笔迹是不同人写的,墨水也是不同颜色。但仔细看,还是破绽百出。”

该官员接着说:“论坛不是半个月举行一次吗?怎么这些笔迹、墨水不同的会议记录,信笺纸页码全是连着的?”隔了一会儿,当地干部解释说:“之前的会议记录笔迹太潦草,担心领导看不清楚,所以让人誊抄了一遍。”听到这个解释,官员未置可否。

把功夫下在一个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痛批有的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

近日,新华社刊发报道,称当前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更勤了,调研现场张贴悬挂标语横幅、铺设红地毯等现象已很少见。但在个别地方,一些调研出现形式主义苗头,且日益成为基层新负担。最极端的例子是中部省份某个乡镇,成为全省出名的“被调研明星乡”。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有500多批次领导干部前来调研。“这意味着乡里一年365天,平均每天至少都有一拨领导前来调研。”

一名曾担任过县委书记的退休官员告诉记者,对领导调研活动提前打个招呼,规划一下路线,本意是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久而久之,变成了形式主义甚至是弄虚作假。现实中,只要提前打了招呼,按规定路线进行调研,所呈现出来的往往是精心准备的东西。

“调研中还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认为行程安排得越紧密,调研的点越多,就越是沉得下去。”这名退休官员坦言,有些领导调研活动,一天安排好几个点,每到一个点还要求对方控制时间,汇报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走一天,看的点不少,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很少。“调研要沉下心,与其走马观花看几个点,不如在一个点上扎扎实实了解情况。”

陈云曾说过,领导者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花在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上,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制定政策。因此,在调研上花时间与精力是绝对值得的。

记者了解到,一名西部地区某市的市委书记,上任后不久就去山村蹲点调研半个月。事后他对人说,开始的两天,县里领导陪着,还有媒体记者拍照,场面很热闹,却很难听到真话。后来他把所有人都请走了,连秘书也不留。自己白天与农民一起劳动,晚上走家串户聊家常,渐渐听到了许多真实情况。

十次“正规战”,不如一次“突袭战”

四川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王雁飞曾举了他在河北工作时的例子:“当时我们要了解一个县派出所的工作情况。先‘暗访’,去的途中随机问老百姓,‘派出所怎么样’。这个派出所自身有问题,老百姓没有一个不骂的。”

第二天,他们一行人到了该县后,由镇党委出面,召集村干部、党员、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开座谈会。会上,大家却异口同声对派出所大加称赞,露了馅。

这样的情形现实中时有发生。以至于有人形容调研工作说,十次“正规战”,不如一次“突袭战”。

有媒体指出,领导下基层调研,往往进入别人早就安排好的“包围圈”。听汇报,看展板,甚至与某些特定的群众代表座谈,不过是在“包围圈”里打转转。想要跳出“包围圈”,最好是采取不打招呼地调研甚至是突击暗访。

据报道,一名已卸任的省委书记有早晚散步的习惯,每次散步身边只跟着秘书一人,而且一定得走到院子外。他把散步当成调研的一种方式,边走边看,发现问题就让秘书记下来。曾经有一次,路上发现的问题太多,他实在忍不住,破例打电话请市委书记过来现场处理。

调研不仅要走到群众中去,更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一名官员向记者讲述了调研过程中的故事——他下乡蹲点时,按规定交了生活费,也自带了铺盖,但那床铺盖却从没用过。“村民知道客人要住他家,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铺盖也换了新的。我倒下床就睡了。”

这名官员表示,调研过程中领导希望听到真话,一些群众其实也在观察领导,能够接地气的领导才更能听到真话。“我曾陪着一名领导蹲在院子里和村民围成一圈聊天。村民们当时正在抽旱烟,而且是一杆烟轮着抽,一人抿几口。传到领导那里,他也拿起来抿了一口。”

别急着表态

调研,顾名思义是调查与研究。但某些时候,有人只顾着调查却忽视了研究。通过不打招呼的突袭或是微服私访,或许能听到真话,但是,真话有时也未必是全面情况。

记者曾跟随某市领导去调研经济工作,第一站是一家煤炭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反映了许多实际困难,领导当时便答应给予相应扶持。第二站是去发电企业,这家企业也是大吐苦水,并抱怨说利润让煤炭企业拿走了,亏损全由发电厂承担,领导便陷入尴尬。

事后,一名官员告诉记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煤企与电企说的都是真话。这时作为领导者,就需要统筹全局,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决策。假若草率表态,后面的事就难办了。

一名退休干部表示,调查与研究不可偏废,调查行程再紧凑,晚上也要抽时间独自静下来,把搜集到的情况认真梳理,研究比较,“要把许多人的真话凑到一起,才会得出真实情况。”另外,领导既然下来调研,就说明你对某些情况掌握得不够全面。这时需要谦虚求教,而不是在调研过程中急着发布指示,把调研变成了定调。

猜你喜欢
包围圈真话官员
热气球的逃生路
走出负能量的“包围圈”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真话都可以写吗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晒书榜
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