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代价值

2018-01-09 01:48郝欣梅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7期
关键词:自然界马克思主义文明

◎ 郝欣梅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代价值

◎ 郝欣梅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严重影响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全球生态危机。构建良好的自然、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当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自然和人类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揭示,自然、人类、社会之间在实践的基础下实现统一、和谐,具有极大的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深入解读,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涵义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自然和人类的统一、辩证关系

第一,自然和人之间存在统一性。在自然界中,人是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在经过长时间不断演化后,便产生了人类。因此,作为人类,应该对自然给予较好的爱护和照顾,人类应和自然界保持统一、和谐关系。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界好比是自己的身体,进而维持自己的生命,和其他人进行不断交往。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人类的精神生活、肉体生活均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有机整体,并非仅仅是被消费、消费关系,或者征服、被征服关系。

第二,自然和人之间存在对立性。自然界是在一定规律下进行发展的,并非是没有规律而言的,因此自然物质、人类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一定要对客观自然规律进行严格遵守,以进行物质的交换。在对自然进行支配过程中,人类还应要服从于自然,人类应该根据客观自然规律,进行相关事宜。人类必须要谨记:在对自然界进行统治时,并不是人类要像对其他种族进行征服一样,而是人类应要意识到人类的头脑、肉体、鲜血等,均是自然界所赐予的,同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

生产劳动是自然和人统一的基础

自然界是人类的主要来源,自然界是人类主要生存空间,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其中,生产劳动是人类、自然统一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存在,其重要基础就是物资资料,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即为物质生产劳动。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统一关系,主要是由生产劳动进行沟通的,人类自身的全部特征是由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且造成自然界、人类之间主体、客体分化的主要原因,自然界、人类统一的前提,都是沟通。马克思认为,一切财富并不都来自于劳动,实际上,自然界也能够创造使用价值。

和谐是自然和人类的的最终归宿

马克思的生态观对人类应对自然进行合理干预给予了高度强调,以便人类能够从自然界中获得更好的服务,同时马克思生态观还指出,人类自身行为应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应合理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切实保证自然、人类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主要基础和条件,自然、人类之间的过程是劳动,引起、控制、调节自然界、人类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主要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物质之间的变换,主要包括自然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物质变换,即为对自然运用、保护的统一性。劳动并非为对自然界中存在的规律进行消除,将自然界变为人类的附属物,劳动主要是在遵守自然界规律下,对自然界间合理运用和改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代价值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应高度重生态自然观的树立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后,不难发现,自然界和人类之间存在着统一、辨证的关系。不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文明逐渐发展成为工业文明,继而诞生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且在全世界得到极大的推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非常多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自然被人类所征服,自然被人类所主宰,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的,资产阶级只知道对自然界进行索取,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严重施暴、破坏自然界、社会,没有对自然加以保护,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在大气中,将污染物质排放到自然界中,使得自然、人类之间的和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继而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威胁。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在农业、工业下遭受的破坏和滥用,马克思的《资本论》对其进行了全面揭露。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掠夺技巧,不断提高土地肥力持久掠夺能力,不断提高土地肥力持久破坏能力,资本主义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由此可以看出,人类一旦对自然规律进行违背,便会出现多种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失衡问题、人口膨胀问题等,进而自然规律出现严重失调现象,同时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所以只有将自然、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对自然和人类之间冲突进行有效克服,保持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生活富裕、生态美好局面,才能使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的建设得到不断促进。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国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不过在最近几年中,我国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自然领域方面,我国出现很多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快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坚决不运用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生产模式,我国坚决实行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对循环经济进行大力发展,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自然和人类之间保持和谐发展关系,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应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指导

马克思认为,与其说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内容,不如说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以上观点即为自然、人类之间的关系基础,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学的重要观点。为促进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的深入贯彻,必须要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发展形势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构想,是在我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来的,自此以后,我国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为使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我国必须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大力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我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给予了高度重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资源节约和开发,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在保护环境过程中,大力开发社会资源,同时采取有效的资源保护措施,制定有效的资源利用规划,对投入力度进行提高,突出重点,通过采取有效的科技手段,有效解决社会环境问题。对社会资源的节约和开发进行大力推进,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进行切实保护,对社会运行机制不断进行创新,对改革不断进行深化,有效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以大力推动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制定有效、合理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以促进社会资源的节约、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生态保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仍需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我国已发生不少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严重的污染现象,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各种恶劣自然环境影响下,遭受严重的威胁。只有对环境保护强度、资源节约强度不断进行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体制、能源资源节约体制、技术体系、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完善,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速度不断得到有效提高。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应树立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和谐社会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并且已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将和谐社会写进去。胡锦涛同志认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然和人类进行和谐共处,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的目标。和自然和谐共存、进行平等对话、互利共生,自然、人类、社会之间进行和谐相处,这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想使中国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必须要使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真正实现。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人们应对自然规律进行合理应用和正确认识,应对自然规律进行严格遵守,对自然进行科学运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严禁出现自然破坏和掠夺行为,人们应树立资源有效节约意识,对资源产出率不断进行提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节约型社会建设速度,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系统、自然资源系统。对生态建设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但进行提高,对降低人们健康安全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促进环境、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只有将人对自然的态度进行改变,对自然持善待态度,对自然客观规律进行严格遵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自然、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为人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才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了深入解读,包括自然和人类的统一、辩证关系、生产劳动是自然和人统一的基础、和谐是自然和人类的的最终归宿。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代价值进行深入探索后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即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应树立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应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指导、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应高度重生态自然观的树立。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自然界马克思主义文明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请文明演绎
自然界的一秒钟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对不文明说“不”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