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中街小学门前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2018-01-09 05:36马晓东苏文鹏韩凤春
关键词:人行横道路段摩托车

沈 文, 马晓东, 苏文鹏, 韩凤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 北京 10038)

新罗区中街小学门前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沈 文, 马晓东, 苏文鹏, 韩凤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 北京 10038)

校园门前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中街小学门前道路环境、交通流参数、交通安全现状、学生出行特性的实地调查,分析学校门前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针对学校门前学生出行安全的管理对策,研究成果对改善校园门前交通安全状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交通调查; 交通安全; 出行特性; 管理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以私家车为主的出行方式增加较快,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上下学期间校园门前道路形成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的复杂交通状况的同时,私家车的停车需求随之增大,违法占道停车问题突出,不但影响学校门前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也影响学生的出行安全,上下学期间学校门前的交通安全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对校园门前交通安全做了系统研究,主要通过学生出行特性分析、交通拥堵治理、交通安全设施综合设置、交通组织优化等方面改善校园门前交通安全状况。刘爱玲在论文《我国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分析》中,对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出行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中小学生上下学的出行特性;陆化普在论文《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对策与系统规划设计研究》中,提出了缓解校园门前交通拥堵的具体对策,从而提升了校园门前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赵晓华在论文《小学门前交通安全设施组合优化实验研究》中,探讨了学校门前交通安全设施组合优化设置,对不同交通设施组合设置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中街小学门前道路及交通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学校门前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提升上下学期间学生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1 交通调查与分析

根据新罗区中街小学门前道路交通运行特点,研究范围为新罗区龙川路中街小学门前100 m范围内的路段,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范围示意图

1.1 交通参数调查

道路特性:龙川路中街小学门前路段由东向西,四车道变为五车道,北侧道路增加一条机动车道,沥青路面,路幅宽21.7~30.6 m,机动车道宽3.2~3.5 m,北侧人行道宽4.5 m,南侧人行道宽3.2 m,绿化带宽5.7 m,中心无隔离护栏,道路南侧设机非分隔带,未设非机动车道。

交通流特性:上下学期间龙川路中街小学门前机动车流量、速度调查如表1,可知:

表1 龙川路中街小学门前交通流参数

(1)龙川路上下学期间摩托车流量为800 veh/h,客车流量为1 710 veh/h,摩托车流量与客车流量比例约为1∶2,摩托车所占比例较高;

(2)摩托车平均速度超过了30 km/h,客车平均速度超过了40 km/h,行驶速度较快,对学生过街产生了安全隐患;

(3)不同方向机动车流量接近1∶1,交通流无潮汐现象。

1.2 学生出行特性调查

上下学期间对学生出行特性的抽样调查如图2和图3所示,可知:

图2 学生出行方式比例图

图3 学生过街方式比例图

(1)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趋于多元化。其中乘私家车上下学的学生人数占抽样总数的37%,乘公交车及摩托车的学生数分布比较平均分别占抽样总数的22%和27%,步行的学生数最少,占抽样总数的14%;

(2)利用机动车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比例最高。乘摩托车和私家车上下学的学生之和占抽样总数的64%,导致上下学期间学校门前停车需求明显增加,中街小学门前未划停车位,上下学时段学校门前交通混乱;

(3)学生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现象普遍。仅有62%的学生利用人行横道过街,高达38%的学生抱有侥幸心理,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

1.3 交通事故调查

(1)交通事故形态

中街小学门前发生的交通事故以学生与机动车间的剐蹭事故为主,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较少。

(2)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分布

在中街小学门前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41%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上午7:00~8:30和下午16:30~18:00之间。此时正处于学生上下学与早晚高峰重叠的时间段,学校门前道路的最外侧车道和人行道停放了大量私家车和摩托车,占用了道路资源,导致路段交通秩序混乱,加之有接近40%的学生不走人行横道过街,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随之上升。

(3)交通事故发生位置分布

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发现,上下学期间83%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学校门前50m范围内,其中76%发生在机动车道,24%发生在人行道,发生事故的主体以学生与机动车为主。

(4)交通事故车型分布

中街小学门前发生交通事故的主体以小型客车、摩托车为主,公交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较少,近五年仅有一起死亡事故与公交车有关。在对私家车与摩托车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公交车的管理。

(5)交通事故原因

中街小学门前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数的62%,其余的交通事故以视距不足、行人违法等原因为主,可见对中街小学门前机动车车速的控制是预防交通事故的重点内容。

1.4 交通管理措施调查

(1)交通管理设施

中街小学门前路段交通标志缺失,学校门前未合理设置警告标志、禁令标志;交通标线施划不完善,部分标线模糊不清,影响驾驶员的判断;

中街小学门前道路设有少量减速带,由于磨损严重,无法对机动车起到减速的作用;

中街小学门前施划了人行横道线,位于弯道处,设置位置不合理;

龙川路未设置中央隔离护栏,道路北侧未设置机非隔离护栏,道路南侧设有机非隔离带。

(2)停车管理设施

龙川路全程未设置机动车路内停车位,无停车管理设施。上下学期间,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只能占用最外侧车道停车。摩托车由于体积小机动性强,多数家长会将摩托车放于人行道,部分摩托车也停放在最外侧车道,导致行人与机动车之间产生了大量冲突,影响交通安全。

(3)执法现状

上下学时段,中街小学门前没有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也未安装电子警察对车辆超速行驶、违法停车等行为进行查处。

2 交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机动车行驶速度过快

中街小学位于道路弯道处,转角70°,弯道内侧行车视距不足,使得驾驶员对交通状况的感知能力降低。该路段小客车的平均行驶速度超过40 km/h,摩托车的平均行驶速度超过30 km/h,中街小学门前交通事故频发。

2.2 摩托车缺乏管理

摩托车体积小,机动性强,行驶过程中时常穿梭于机动车空隙之间,违法占用人行道行驶的现象很普遍,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及行人的安全。

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和摩托车占用最外侧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导致路段交通混乱。中街小学处于道路的转弯处,行车视距不足,摩托车的随意穿行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3 交通管理设施不完善

交通标志标线:中街小学门前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未设置必要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等。交通标志与标线间的警示信息不连续不系统。

减速设施:中街小学门前只有少量的减速带,且减速带缺乏维护基本毁损,无法起到警示驾驶员减速的作用,致使学校门前机动车行驶速度过快,对过街学生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

隔离设施:中街小学门前靠近学校一侧的人行道在上下学时段学生流量较大,只有局部设有机非隔离护栏,行人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

过街设施:人行横道线位于弯道处,机动车与行人间冲突区域较大,由于道路两旁树木茂盛,行人及机动车驾驶员视线受阻,行人过街安全受到影响。

停车设施:龙川路中街小学门前路段摩托车占用人行道停放的现象较为普遍,挤压了行人空间,尤其在上下学期间,人行道上停放了大量的摩托车,影响学生出行;私家车停放在弯道内侧,行车视距不足,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4 公交车站位置设置不合理

在中街小学门前的弯道进口设有公交车站,距离弯道不足20 m。公交车进场停靠,最外侧车道的交通秩序十分混乱,且其车型较大遮挡了后方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影响驾驶员对弯道信息的判断。

2.5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学生过街时通常抱有侥幸心理,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只有62%的学生选择走人行横道过街,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应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提升管理水平。

3 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机动车行驶速度较快、学校门前交通秩序混乱以及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是影响中街小学门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管理对策。中街小学门前交通组织优化如图4所示。

图4 中街小学门前交通组织优化示意图

3.1 交通组织优化

(1)交通标志标线

在学校门前设置减速让行、注意行人、禁止鸣笛、限速30 km/h等标志,在减速让行标志处设置减速让行交通标线;施划最高速度限制路面标记;在交通标线模糊的路段增补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协调配合,提升管理水平。

(2)减速设施

减速设施是降低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有效方法,在学校门前及人行横道前设置横向减速带,通过减速让行标志及物理减速设施的配合使用,形成视觉和触觉刺激达到减速目的。

(3)行人过街设施

调整人行横道线位置,将原来在弯道处施划的人行横道线转移至平直路段上,减少弯道冲突数量;若学生过街需求不断增大,考虑在路段合理位置设置行人过街天桥,为学生营造安全的过街条件。

(4)隔离设施

在中街小学门前道路靠学校一侧全线安装行人隔离护栏,通过物理隔离减少学生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降低机动车与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5)停车设施

为解决小客车与摩托车的停车问题,建议在路段上施划适量的机动车限时停车位,规范小客车停车秩序;在保证行人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在人行道上施划摩托车停车区,规范摩托车停放,做到适当满足摩托车停车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摩托车停放对学生出行的影响。

3.2 公交站台合理设置

上下学时段公交车停靠导致弯道处及最外侧车道交通秩序混乱。建议公交站台适当远离中街小学门前的弯道,降低公交车停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3.3 加大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执法力度

中街小学门前路段机动车行驶速度较快,对学生的安全出行影响较大。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在此路段加大执法力度;上下学时段加强交通警察现场疏导,维护学校门前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参与者的违法现象,保证学生的出行安全。

3.4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学生在出行时存在侥幸心理,对交通安全认识浅薄,时常做出不安全的举动,带来安全隐患。应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理解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加强校园门前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龙岩市新罗区中街小学门前的交通运行状况、道路参数、交通事故、学生出行特性的调查,分析了小学门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出行特性和机动车运行特性,提出了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合理设置公交站台、加大交通安全执法力度、加强安全教育宣传等方面的管理策略,对确保学校门前学生交通安全状况,创造良好出行环境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刘爱玲, 胡小琪, 李艳平, 等. 我国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1):8-10.

[2] 陆化普, 张永波, 王芳. 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对策与通学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5):91-95.

[3] 赵晓华, 李佳辉, 李剑锋,等. 小学门前交通安全设施组合优化实验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4(6):207-212.

[4] 程传伟, 韩娟, 沈晨卫. 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 29(2):100-103.

D631.5

沈 文(1992—), 男, 福建龙岩人,公安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交通管理与控制。

(责任编辑陈小明)

猜你喜欢
人行横道路段摩托车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到底怎么“让”
开摩托车的闪电小鸡
常虎高速公路路段拥堵治理对策探析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高速公路重要路段事件检测技术探讨
大笨狗酷比多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图侃天下
世界各地创意人行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