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济南的城市猜想

2018-01-09 17:08吴越
齐鲁周刊 2017年51期
关键词:济南交通中心

吴越

城市有其丰富的灵魂,发展历程如同一个人的奋斗史。济南,这座我们栖居的城市,因其包容、温吞而显得亲切。新时代的济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发展,超越已有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格局。现代济南与未来济南在此相遇,历史的节点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在见证一座城市的涅槃。

济南府的蜕变与重生

差不多一百年前,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的津浦铁路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你上哪儿啊!”一个问。

“上济南府。”一个答。

处于天津、徐州、青岛之间的中心位置,两条铁路交汇,彼时,济南府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譬如上世纪30年代,旅行家、作家倪锡英出版了9本介绍全国最大城市的书,其中就包含一本《济南》。他在书中说:“‘济南府这三个字连在一起的名字,在山东人口头和耳边是惯常会道出或听到的。正好比江南人提到‘上海,是连三岁的孩提也知道的。”

如果没有铁路,济南会是什么样子呢?彼时,古老的济南城因两条铁路而一跃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避免了洛阳、保定等传统政治文化中心在现代化面前“沉沦”的命运。交通的改变,给济南带来了大洋彼岸的工业科技、人文思潮,为自主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济南的对外交通依旧以东西、南北两条铁路为主,贯通大海,辐射内陆,连接京沪。

然而,城市的落伍最终成为济南挥之不去的阴影。普遍的交通大变革时代,区域性的交通优势很快被整个交通网络覆盖,过去的优势不再明显。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随着青岛、烟台的强势崛起,济南在省内经济排名长期维持在第三位,这在全国的经济大省中也是比较尴尬的。

在其他方面,文化领域的特色缺失也是一个很显然的问题。比如广受诟病的老火车站的拆除、老城区大量古建筑的拆除,一座缺少了文化特色的城市,不再具有典型的特殊性。再加上雾霾锁城、交通拥堵,曾几何时,济南就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步履蹒跚。再看整个城市,在保泉与经济建设之间左右摇摆,顾此失彼;向北看,伟大的母亲河没有给城市带来荣光,反而成为城市建设的障碍,阻断了想象的空间。

山东2016年GDP总量为6.7万亿元,济南为6536亿元,占全省的9.7%。这样的比例,在全国各省中属于偏低的。再从人均GDP来看,济南去年人均GDP 92577元,省内排名第六。

早在2000年,全球GDP的90%就已由城镇生产。而这90%中,又有50%以上由国家中心级别城市生产。在城市化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地位,正是由中心城市的地位所决定。济南落选国家中心城市,在情理之中,自然,这也不是以自身的实力为准绳的,“中心城市”所需要的区位优势,济南好像并不具备。

就城市内部结构而言,交通是长期束缚济南人的一块心病。曾几何时,拥堵的话题每天让許多市民挂在嘴上。济南也曾占据中国拥堵第一城的“美誉”,在不大的主城范围内,一辆辆车静止在路上,形成一道“奇观”。

新城市格局下的自我发展与外部连通

新的城市格局已经初露端倪,同级别甚至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比如人才吸引,和济南地位相当的一些省会城市,比如郑州、合肥、武汉、长沙等都出台了相应的人才政策,比如博士、硕士学历的人才在就业、住房等方面的补贴,以及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济南也不例外,在这一轮的竞争中没有落在后面。

在济南面前,是郑州、合肥、长沙等昔日经济相对较弱的省会“兄弟”的赶超,是杭州、南京、武汉等强势省会的不断崛起。尤其是杭州,这些年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输出等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阿里巴巴、网易、西湖、大运河等符号已成为这座城市扬名世界的资本。秀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藏富于民、接近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活跃的民间投资,杭州当之无愧成为诸多省会城市的楷模。

2017年5月,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带领济南党政考察团到杭州进行参观考察,一时间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在新崛起的城市面前,济南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塑造自己新的城市形象。

早在2015年,王文涛就把济南城市发展总的目标定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即:打造全国的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

变大明湖之城为黄河之城,携河发展使黄河成为城中河;深刻挖掘济南的泉文化,将城市特色打造成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再就是交通,这个曾经带领济南走向现代化的“利器”,将再次带领济南超越未来。争论多年的地铁终于露出端倪,新的高铁站增加了城市的容量,四个方向二环高架的贯通,市内交通为之改观。从城市的任何一个点位,向四周出发,回环往复的高架使得畅通无阻成为常态。

“文明城市”为济南插上了一双翅膀,随着创城的不断进行,以及交通状况的大改观,拥堵逐渐成为历史,济南也已退出中国拥堵城市榜首。在过去,不仅城内拥堵,出城、进城的几条道路也是常年拥堵,随着几条标志性隧道的打通,几条标志性道路的开通,不仅市内交通网络逐渐便捷,济南与周边城市之间也逐渐形成了密切的交通网。作为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城市,济南对周边莱芜、泰安等地的带动作用正在逐渐加大。

有经济学家提出,如果想防止一线城市出现房地产泡沫,中国需要更多的一线城市。近两年,社会各界也常讨论“新一线城市”话题。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程度显然还有差距,未来城镇化进程加速,更多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陆续跻身一线城市是必然趋势。就这一点而言,济南显然还有相当差距。

不过,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济南当之无愧有着自己的性格。一座城市不仅有自己向内的品格,还有向外开拓的勇气。只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将省会的优势不断落到实处。中国的城市格局一直在发生变化,除京津外的北方内陆城市,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发展前景。就这一点而言,济南面临的机遇要超过一百多年前的自行开埠,并有足够的能力发挥出自己的能量。

猜你喜欢
济南交通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Hi济南
Hi济南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