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2018-01-09 19:27葛道凯
江苏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教育改革

葛道凯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0-0007-02

笔者到江苏后,调研了七八十所学校,感受到了江苏各级党委政府、老百姓和老师们对教育的期盼。笔者认为,“适合的教育”比较贴近目前社会各界对江苏教育的总体期待。

一、如何理解“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过程中,“适合的教育”曾经是讨论的一个话题。但是基于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适合的教育”没有最终表述为一个国家总体的目标。但在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现在提“适合的教育”,就是要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没有解决好的,或者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现在全社会都在抱怨“应试教育”,但是很少有人能摆脱“应试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切入点。“适合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另外一个角度的体现,是素质教育另一个角度的体现,也是因材施教的另外一种表述。“适合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素质教育及因材施教在新时期新阶段的一种应用。所以,“适合的教育”应是问题导向,而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对政府来说,要发展“适合的教育”;对学校来说,要提供“适合的教育”;对学生与家长来说,要选择“适合的教育”;对社会来说,要支持参与“适合的教育”。

当今的江苏教育不是零起点,不是低起点,而是高起点。如果没有高起点的教育,我们就无从谈起“适合的教育”。现在提“适合的教育”不是对过去的否定,不能因为有新的提法,就否定过去,这不是辩证的思想方法。过去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不仅要继承、坚持,还要发扬光大。所以,“适合的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问题的一个解决思路,是一个技术路线。笔者更愿意将“适合的教育”看得小一点,而不是难以抓住的大概念;是解决当今教育问题一个技术路线,而不是解决方案。

二、“适合的教育”适合谁

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今天,所有校长都提到“要适合学生”,这是从个体的角度讲的;如果从对象讲,或者说从教育的对立面讲,适合社会的才是适合的教育;从区域讲,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地区、适合国家的。中国的教育要适合中国,不能把美国的教育搬到中国来。因此,习总书记反复讲,一定要办中国特色的教育。换一句话来说,“适合的教育”就是要把教育放在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谋划,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太多。教育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匹配。从时间的维度说,“适合的教育”就是当下的,或者是即将到来的当下的教育。

三、如何才能知道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

这是真正的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究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当我们提到“适合的教育”的时候,本身就有个假设——世界是不同的。不同就是承认有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前提。只有知道差异在哪儿,才能知道如何对待差异。如何发现,或者是准确发现差异,这是“适合的教育”的核心问题。要发现不同,最好的办法是比较。只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当前的教育较少教学生去比较。要想孩子成长,一定要让孩子去认识、去尝试、去感受、去体会。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孩子发现自己所长的唯一的可靠的途径。当然,仅仅实践是不够的,还要辅之以理性的思考和教师、家长的引导。这样发现的不同,才是真正的不同。

四、如何做到适合不同

笔者的体会,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而言,回答是不同的。

对于政府而言,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要提供足够丰富的教育资源;二是要提供足够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当然,丰富与多样化,是要基于社会发展阶段的。

对于学校而言,富有特色与符合教育规律的灵活,那是“适合的教育”的关键。一个学校的多样化再多也多不到哪儿,重要的是要有自身的特点,办出特色。

对于家长与学生而言,要做到适合,一是选择,二是尝试。只有选择没有尝试,不是真正的选择。

对于社会而言,支持与参与“适合的教育”,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尝试实践,不能仅仅采用理论推理。

同时,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思考,什么是终极的适合?它一定是孩子知识、能力、素质与社会角色的适合,真正的孩子对自己未来角色的适合,要靠不断尝试来实现,要在实践中发现自身适合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我们既要通过实践来发现不同,又要通过实践来解决不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党的教育方针,也蕴含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思想的部分内容。现阶段,重视实践是“适合的教育”的重要抓手。这也是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体会。习总书记特别重视教育中的实践,他只要谈到学习,必谈实践。

五、如何把握“适合的教育”

宏观层面,“适合的教育”其实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细化为贴心的教育服务,要让老百姓学得舒服,学得快乐,学得享受。拥有获得感,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

中观层面,“适合的教育”就是把满足选择作为教育改革的坚定方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走到今天,各界常讲“以人为本”,但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教育者与管理者为中心。“适合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的选择和社会的选择作为第一考虑因素。从序列上,应该把学生和社会放在前头,教育者和管理者放在后头。

微观层面,就是要把推动学生认识社会、感受职业作为改革的重点。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江苏教育走到今天,要让江苏教育再次回归,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改革的重点,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特长与兴趣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厅党组书记、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endprint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教育改革
以人为本,提供“适合的教育”
做“适合的教育” 圆学子的梦想
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