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引导策略研究

2018-01-09 12:42吴光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行为习惯微信

吴光华

摘 要 微信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们的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分析微信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探讨高校引导其正确行为习惯的策略,培养其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规范其网络行为习惯。

关键词 微信 大学生 行为习惯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言和视频,支持多人群聊和视频的新型社交软件,用户只要具备手机和网络的基本条件,就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类似于短信、电话和视频等方式的交流。“自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以来,微信就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微信注册数呈几何级快递增长。到2013年10月为止,微信用户已经达到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9%的大学生正在使用微信,大学生在享受着微信带来的各种有益便利的同时,其行为习惯也在受到微信潜移默化的改变。

1微信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1.1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新型平台

微信对用户的使用入门要求相对简单,只需要通过手机注册的账号,运用网络使用微信APP即可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通过微信平台方便、快捷、高效的接收与传递文字信息,发送图片和视频。相对传统的书本教学课堂而言,网络媒体遥相呼应成为了锦上添花的辅助工作,未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在课堂外的时间内,微信为老师和学生建立了一个沟通平台,方便老师和学生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直接私信进行交流,快捷方便。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发送视频、图片和文本等资料给学生。在课外学习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公众号订阅和学习相关的内容,以增长见识,补充知识。

1.1.2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微信公众平台是集文化知识传播、人际社会交往、消费等生活方式多种复杂功能一体的功能模块。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订阅微信阅读等形式,借助微信平台的功能,随时随地接收推送的文章。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們书本阅读的繁杂性,用手机代替部分传统书本的功能,减轻负担,不需要随时随地的背着书本,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阅读学习,丰富自身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公众订阅号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对的针对性,根据某个关注的重点集中发布信息,比如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VOA英语口语”等公众号,具有专业程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性,学生们可以根据各人的专业或各人自身条件,选择订阅合适的公众号以增加课外的阅读。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66.9%的大学生关注了新闻与评论(时事、热点、评论等)、31.69%的大学生关注了名人明星(言论、近闻、八卦等)、60.56%的大学生关注了专业阅读(职场、学习、服饰等)、52.11%的大学生关注了生活服务(美食、购物、旅游、健康、娱乐等)、26.06%的大学生关注了体育健身(体育频道、教程等)”。

1.1.3微信为大学生拓宽了人际交往的平台

微信最大的功能是社交功能,通过发送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丰富自己的朋友圈,加强同学和朋友间的及时互动,扩大社交范围。虽不能天天见面,通过微信朋友圈上的状态也可以时刻了解到朋友的学习生活状态。微信中还有“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社交功能扩大了大学生交友的范围,增加了更多人际交往的可能性。微信通过扫二维码可以迅速的添加对方为好友,方便快捷。有数据显示“84.5%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是因为使用微信能方便圈内好友的沟通,46.9%的学生希望通过微信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大学生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凸显了自己的个体性,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评论区可以接受朋友们的点赞或者文字回复等,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也与朋友们进行了互动。

1.2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改变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

1.2.1造成了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有数据调查显示“53%的大学生每天开机的第一件事是看微信,有76%的大学生随时随地发微信,吃饭和上厕所也不耽误,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超过1小时的有36.4%,使用微信在0.5到1小时的有61.7%。”微信的广泛应用,学生们随时随地的查看手机成为了一种习惯,占据了学生的大量时间,甚至有老师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反复查看手机的现象感到深恶痛绝。网络资源的开放性让大量的课业内容公开化,只要通过网络平台的搜索和微信的转发等,学生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答案,不再主动的思考学习解决问题,过度依赖网络,才会出现老师们普遍发现学生们的作业呈现大致一样的内容。更严重者,“微信依赖者表现出更高的逃避倾向,他们会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停留在网络碎片上、无意义的信息上,拖延甚至懈怠学业。此外,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有近47%的大学生具有社交媒体依赖倾向,他们往往因为过度关注有没有评论、朋友圈是否有动态更新等,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学业上来。”

1.2.2导致了大学生对网络的消极沉溺

微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五彩缤纷的虚拟世界,大学生在其中可以拥有虚拟的称呼,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如意也可以选择在网络上肆意宣泄,导致出现所谓的“键盘侠”。网络这把双刃剑注定了资源信息的良莠不齐,在收获大量有益内容的同时,也会发现许多负面的内容。初入大学的青少年们在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方面不够成熟,还未完全形成正确全面客观的价值观,在面对大学学习、人际社交关系等方面遇到难题或者碰壁时,难免会产生低落的消极情绪,为躲避这些难题或是逃避学业就业带来的压力,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虚拟网络上暂时忘记这些烦恼,容易导致沉溺其中。长此以往,会形成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就选择在网络上宣泄不满情绪或沉迷在网络世界中不愿面对现实的恶性循环。endprint

1.2.3阻碍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

微信使大学生跨越地域界限实现面对面的即时交流,却阻碍了他们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学生们积极的在虚拟世界中塑造自身的形象,美化个人图片,推送自己的朋友圈,展现个人的学习生活等,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交流上。但真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却远远不同于微信上的交流沟通。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展现的是真实的自己,通过口语交流,面对面的谈话和生活学习上的互动等塑造自身的特征,而网络上单纯依靠文字交流,无法真实体会到对方的态度,出现了大学生在微信社交平台上的活跃度与现实生活中交往能力巨大反差的现象。一些在网络中侃侃而谈、活泼幽默的学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反而比较沉默寡言,严重者甚至不愿意或害怕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在长期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反而会导致他们更加沉溺于网络。

2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策略的分析

2.1积极发挥微信的正面作用,进行大学生成长教育

微信的普及和应用,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积极发挥微信的正面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微信这个大平台,广泛建立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班级建立微信群,共享图片、视频、文字等,共同探讨专业知识、分享兴趣爱好,以达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正能量的目的;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微信群开展同学间的各项交流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实际交流,促进感情;利用服务号、订阅号开展学校党、团组织群,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利用微信朋友圈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分享爱国人物事迹,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开展定期的学习心得讨论会;利用政府、学校的公共微信号开展社会实践学习群,帮助大学生更直接、全面的贴近社会,引导他们积極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与现实的有效衔接机制,打通虚拟与现实的通道,有效的防止大学生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

2.2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

凡事都有两面性,微信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弊端。只有正确认识微信,认识到其利弊,充分了解过度依赖微信会造成的危害,在使用微信时候才能够很好的把握住适度原则。因此,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加强正面思想宣传的同时,可适当的利用反面教材充分辩证的让学生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有益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培养学生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学校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点观察学生,关注较为内向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面对虚拟世界的诱惑时,只有自律才能让学生们时刻警惕,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

2.3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管机制,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

社交网络的开放性给用户们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同时,因其匿名性也造成了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更甚者,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弊端在网络平台上散播谣言,进行欺诈等违法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高校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网络平台发布个人言论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社交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让学生们主动意识到要遵循“谁传播,谁负责”的原则,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在学生们利用微信群推送文章开展实践活动时,辅导员因做好监管的工作,在发布文章等活动信息前,做好审核工作,帮助学生规避网络平台可能带来的各种弊端。只有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取微信精华,去其糟粕。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Z2017034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坚,卢春天.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5(03).

[2] 王彦风.微信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6.

[3] 王玲宁.采纳、接触和依赖: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大学,2014(06).

[4] 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4(02).

[5] 刘振声.社交媒体依赖于媒介需求研究---以大学生微博依赖为例[J].新闻大学,2003(01).

[6] 李萍.推进网络伦理建设[N].光明日报,2015-1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行为习惯微信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微信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