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需要和动机策略的运用

2018-01-09 12:56梁雅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梁雅瑜

摘 要 人的各项积极的活动,都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把心理学中的需要和动机的策略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去,明确需要和动机的密切关系,满足学生各种需要,激发学生积极动机,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品学兼优,和谐发展的班级。

关键词 班级管理 需要 激发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需要是人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需要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着一定目标努力,以求得到自身的满足。

需要和动机是紧密相联系的,需要是在主观上常常是以愿望或者目标的形式体现,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愿望或者目标的层次,不把它付诸于行动,那么这种需要还不能成为活动的动因。只有当愿望或者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时,需要就能成为活动的动机,推动人向着目标奋进。因此,在班级管理当中,恰当运用心理学中需要和动机的策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激发积极动机,推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打造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优秀班级。

1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班级氛围,满足学生归属感的需要

在班级管理当中,一旦学生犯错,学生第一时间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不是我第一个干的。”“是谁谁谁叫我这样做的,不关我的事。”等等。教师也往往会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似乎犯错完全是学生个人所为,与班级环境、教师没有一丁点的关系。所以有的学生回到学校,就步步为营,生怕犯错,惹教师不高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班级的管理。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班集体中成长,教师就要更新观念,改变做法。当学生犯错时,教师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并与学生一起面对,这样学生不至于害怕教师的责骂和惩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向教师隐瞒事情的真相或者撒谎。许多心里话也愿意与教师交流,让学生明白,当他犯了错,不但不会指责、谩骂,教师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与他们共同面对,共同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增强班集体的归属感。

2关爱弱势群体,满足学生爱的需要

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业水平有高低,能力也有强弱。教师在关注优等生的同时,更要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的各种表现或个别学生的异常行为都值得教师关注, 特别是心理异常学生和学困生,对其进行引导。

3激发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 学生的学习管理是班级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班级管理永恒的话题。因而教师在班级管理中, 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尽最大努力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打造“品学兼优” 的班级。

3.1激发成就动机,在愉悦当中学习

在众多学习动机中影响较大、且能得到大家共识的是成就动机,即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实现目标的一种动机。它的主要表现为追求较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例如:开展“我是小明星”的活动,让学生在争当“阅读之星”、“计算小能手”、“小小翻译家”、“小小发明家”、“我是小作家”过程中,完成学习上的各种任务,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在竞争当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通过这些有趣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内驱力,感受超越别人的愉悦感,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实现目标,为了赢得名次或等级、自尊与地位而努力学习。

3.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引发学习需要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由主讲者转变为主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学习方法,并且会举一反三。其次,教师积极改进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拓宽知识信息的广阔性,积极采用启发式、发现式、集体探究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与方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自觉性。再次,促使学生把对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上去。有些学生好动而不好静,不愿学习文化知识,喜欢娱乐、文艺、体育和社交活动,教师应善于把这些活动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3.3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动机的变化,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设定奋斗的目标

人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动机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例如:刚入学的小学生,其主要动机可能是出于对小学生的地位努力当个合格的小学生,成长了以后,其学习的主要动机就是在班级中取得应有的地位。例如是争当班干部、三好学生,在班级里面名列前茅等。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是班级管理,激发学习动机的必要方法。通过开展各种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活动,把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萌发学习的责任感,产生学习的愿望与需要。当然,提出的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知识和能力水平,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要让学生感到目标虽高但只要努力便可达到。

4接纳欣赏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

教育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当师生之间相处融洽,关系良好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学习成绩也相对有所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赞扬优等生,忽视中层生,厌恶后进生。在不自觉当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就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绝对不会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十根手指有长短,不可能每一个都一样,他们都要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各有千秋,不能单以成绩看高低,以成败论英雄。教师学会宽容对待学生,接纳学生,欣赏学生。一旦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形成内驱力,更加努力学习,表现得更好,进一步赢得教师更多的尊重和好感。

5通过多彩班级活动来教育学生, 满足学生施展才华的需要

开展多彩的班级活动,形成良好的、坚强的班级, 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学生的年龄所决定的。多姿多彩的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 培养他们的交际心理;而且班级活动为他们提供了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学生的施展才华,感受成功的心理需求,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得到有益的培养。

6设立激励机制,满足学生良性竞争的需要

设立激励机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例如:设立“学子银行”的激励机制,每个学生发一个老师亲手做得“学子银行”的存折,学生的一次作业答案全部正确,拿到优秀等次,奖励一个奖章存在“学子银行”里,一次测验得到优秀等次,奖励5个奖章,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奖励一个奖章,集齐10个奖章可以当上学习小组长,带领四人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小组长有权利考察组员一次的背诵语文书或者英语书中片段的能力或者批改一次口算作业,分数纳入组员的平时成绩当中。集齐50个奖章可以当一次家(就是当班长),可以跟老师共进早餐,可以提出免一次作业等奖励。当然后进生教师会适当降低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奖励1个奖章,一天不违反纪律奖励1个奖章等。学生这种有趣、不同寻常的激励机制兴趣满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良性竞争的需要,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3.

[2] 王有智.学习动机理论在中小学生学习中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