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地方命题

2018-01-09 13:31吴明华
决策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动力现代化报告

吴明华

“大的宏观体系构架下,每个地方、每个行业都面临这样的选择,都面临发展动力变化的过程。”

国家整体的制度完善和体系完善

《决策》:十九大报告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概念,并将其作为经济建设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如何理解这一新概念的内涵?

王小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它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需要。

要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现代化。近代以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经济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实现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其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富强强调经济建设,民主强调政治建设、文明强调文化建设、和谐强调社会建设、美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描绘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

另外,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即将实现的现代化提出的要求,它源于我们对现代化的追求。

现代经济体系是国家整体的制度完善和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各种“零部件”,比如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业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际上都是为了经济现代化。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零部件”都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完善的制度框架,从而达到现代化的彼岸。

从地方上来说,不是每个地区都搞一套现代化经济体系,我觉得不是。它是国家层面的概念。

核心是动力体系和产业体系

《决策》:具体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由哪些方面构成?怎么把握它的重点?

王小广:它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动力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而完成动力转化,形成现代动力体系。

动力体系怎么来衡量?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指标,这是现代动力体系最终要实现的目标。简单地说,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在达到现代化水平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要超过60%-80%。这时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建立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因此,现代动力体系的形成,最终是要让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

现在这个阶段,即使是中西部地区,靠要素投入潜力也不大了,更多地要在效率上做文章。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就是效率驱动,就是动力的变革。落实到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就是增长靠什么?每个地方都面临这个问题。大的宏观体系构架下,每个地方、每个行业都面临这样的选择,都面临发展动力变化的过程。

二是产业体系。它跟动力体系是相关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动力体系,但是它们有时候是不完全一致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就是指产业不断高级化的过程,而且产业高级了以后,内部结构又要升级。同样的制造业,你在产业链的上游还是下游,是否有核心技术,是否能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所以,不仅仅是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包括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要占据产业链条的高端,掌握核心技术,才可以说是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经济体制。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我们将现代经济制度分为现代产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现代金融制度。十九大报告要求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决策》:从地方上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在哪?

王小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核心是现代动力体系和产业体系,这两个是关联的,不能把它们完全分开。

要形成现代动力体系和产业体系,第一靠改革。改革就是放权,减少一些不恰当的政府行为,现在政府管的东西还是太多了,要“放管服”結合,搞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改革就是要破除利益的障碍,拆除地方保护主义的“篱笆”,让生产要素在市场间流动地更加合理公平。改革实际上就是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新动力,同时也是优化结构的过程。

在建立现代经济体制中,国家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地方上可以做好重点领域改革,比如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等。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破行政性垄断”,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这个事情很重要。各个行业,行业主管部门都要打破行政垄断,包括国企改革要退出竞争性行业。

第二是靠创新。要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结构调整,就要创新,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效益,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处在现代化的高端水平。我们现在专利数量世界第一 ,R&D超过GDP的2%,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也要看到,按照创新分类,我们申请的专利主要都是实用新型的,就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的创新,占比很高,可能占到90%。我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还很少。所以不能光讲数量,还要讲质量。

动力体系靠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创新能力靠什么来衡量?靠R&D、专利数量等来衡量是一个方面,这只是反映量的问题,还有结构问题,更重要的是科学家。

顺势而为抓住两大机遇

《决策》:十九大报告中,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还有两大块内容,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何理解这两大战略?

王小广: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三农”问题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一个新提法;二是体现在区域性问题上,有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缺少活力、效率低的情况,有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及其他各方面发展也不是特别充分。这些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我认为这是具有特别意义的。提到乡村振兴,要特别注意“振兴”两个字。我认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我国一些乡村地区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历史性的机遇。实际上看,我国乡村是有文化、有发展基础的。

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提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亮点。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的发展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了,发展重点也越来越突出和全面。我们并不是仅从某一个方面来发展乡村,而是要全面、系统地振兴乡村,这是非常重要的。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本的大结构,是按照十八大或更早一些说法。但是,我们过去把城镇化单列出来或者把城镇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点,而十九大则是把城镇化作为一个区域问题纳入这个部分,在结构上稍微做了一个调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地方上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可以大力探索,要抓住机遇,谋划做好农村的一些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中部地区也有优势。要顺势而为,抓住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猜你喜欢
动力现代化报告
边疆治理现代化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