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 Conservation Program 教学模式之思考

2018-01-09 12:42魏国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教学模式

魏国锋

摘 要 通过对UCLA Conservation Program教学模式的回顾,作者认为该模式对国内高校考古专业的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面向文科背景的考古专业学生,授课教师应强化实验教学和现场教学,相对弱化自然科学的理论教学,注重文献阅读,并尝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科技考古 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文物保护学、科技考古等考古学分支学科的相继兴起,考古学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国内很多高校先后组建考古实验室和文物保护实验室,面向考古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科技考古概论、文物保护技术等文理交叉课程。

考古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文理分科的模式,决定了考古学科的学生大多为文科生。虽然很多高校对考古专业的招生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招收了一批理科生,但还无法改变考古专业的学生以文科为主的现状。科技考古概论和文物保护技术等课程的内容庞杂,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等问题,如何面向文科生讲授好这些文理交叉的考古学专业课程,已成为相关领域授课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人在国家留学基金委“2014年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录取文号:留金发[2014]3012)的全额资助下,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扣岑(Cotsen)考古研究所的Conservation Program访学一年。访学期间,本人有幸参加了他们的教学活动,对其教学模式感触颇深。在此,将这一年的访学体会稍做整理,以期对国内同行有所裨益。

1 UCLA Conservation Program的教学特色

1.1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明确

UCLA的Conservation Program的培养目标极为明确,是为考古、博物馆等行业培养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在此目标的指导下,他们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理念和基本原则,掌握常用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工艺、材料以及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用途,相对弱化自然科学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应用性、实践性是该计划的教学特色。

1.2小班教学、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Conservation Program的招生人数不多,本人上课的班级约10人左右,是典型的小班教学。应该与美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学生在课堂上均极为活跃,时刻会针对老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讨论。如此的课堂授课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必然极高。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讨论热情的能力。可以说,他们的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师生互动、研究式的教学模式。

1.3课堂教学注重文献阅读

每次上课前几天,教师经常会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学生发送几篇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最新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提前阅读。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安排一定的時间,对所发的文献进行专题讨论。如此,学生将会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成果,并可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

1.4注重现场教学

每学期的教学活动中,都会安排学生参观一些文物保护工程或文物的复仿制作坊,对一些保护修复技术进行现场讲解,以加深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技术工艺的理解,效果甚佳。本人访学期间,有幸跟随Conservation Program的师生一起参观了洛杉矶市华兹塔(Watts Towers)的现场维修,对其保护维修工艺印象深刻。

1.5课程实践性鲜明

因为Conservation Program是以培养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人员为目的,他们的课程设置特别强调实验教学,开设了纤维鉴定、金相分析、岩相分析、文物的光谱分析、文物摄影、壁画的清洗和加固等大量的实验内容。UCLA与盖蒂保护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一个保护实验室,仪器设备较为齐全,专门作为Conservation的研究生上实验课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基础实验,均可以在此实验室完成。每次实验课的时间,长达4个小时以上。

2 UCLA Conservation Program教学模式的思考

UCLA Conservation Program教学模式,对国内考古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一名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1明确教学目标

鉴于文物保护学和科技考古学多学科背景,考古专业开设的此类课程应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以文物保护学为例,与科技考古相比,文物保护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更偏重于自然科学。那么,考古专业的文物保护学授课教师应认识到,考古学专业的文物保护技术课程,不应以培养高级文物保护技术人员或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人员为目的,而应以为考古、博物馆行业培养掌握常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考古人员为主。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授课内容的主次进行调整,强化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相对弱化理论教学,从而选择一种有利于文科生的授课模式。

2.2强化实验教学

当前,国内的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大多偏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较为不足。国内开设考古专业的高校,已经组建了考古或文物保护实验室,具有开设实验课的硬件条件。可参考UCLA Conservation Program的教学模式,大力强化文物保护技术和科技考古课程的实验教学。有些教师认为限于文物样品的珍贵性,文物保护实验课程很难开设。UCLA的文物保护实验课所用的壁画等样本,全部都是学生自制的。今年,本人开设的文物保护技术课程,石质文物清洗实验所用的石材样本,均由学生模拟制备各种常见病害,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实验教学的强化,应从制订实验大纲开始,合理设置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复合型考古人才的需求。endprint

2.3注重学生的文献阅读

限于本科生的学科背景,他们阅读理科文献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授课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经常性的向学生发放科技考古领域和文物保护领域的最新或重大科研成果,以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学科前沿和最新的发展动态。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献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师生互动,尝试采用启发式的授课模式

UCLA的学生在课堂上极为活跃,国内高校与之相比有明显差距。这固然有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与我们的学生从小的教学环境有关。国内大多高校考古专业的招生人数并不多,以安徽大学为例,每届只有15-20人。这种典型的小班教学,有利于进行教学改革。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的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小班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上尝试采用启发式的研究型授课模式,加強师生互动,启动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2.5强化现场教学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内的操作,并不能完全再现施工现场的工艺,尤其是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其所用技术工艺更是随文物保存的现状和环境因素而改变。因此,文物保护技术的教学,除了必要的实验教学外,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临文物保护修复现场,并在现场对所采取的方法和工艺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物保护技术工艺的理解。

3结论

本文通过对UCLA Conservation Program教学模式的回顾,认为该教学模式对国内高校考古专业的文物保护技术和科技考古课程的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面向以文科背景为主的考古专业学生,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等文理交叉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培养掌握相关技术、方法的考古人员为主,相对弱化自然科学的理论教学,强化实验教学和现场教学,注重文献阅读,并尝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水平。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xjjyxm14010)。

参考文献

[1] 陈铁梅.科技考古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等.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教学模式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