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时代琉球同幕府及萨摩藩关系之演变

2018-01-09 23:02陈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陈刚

摘 要 十五世纪初期琉球同室町幕府正式建立起官方间的往来,随着双方间交往和贸易的繁盛,幕府专门设置“琉球奉行”管理同琉球间的贸易。十五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琉球同日本间的贸易逐渐被萨摩藩垄断。此后,萨摩藩又通过炮制“嘉吉附庸”的伪史为进一步侵占琉球做准备。

关键词 琉日贸易 琉萨关系 琉幕关系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国内学者在研究古代琉球同萨摩藩的关系时往往将讨论焦点集中在1609年萨摩藩侵略琉球的“萨琉之役”上。所研究的问题也主要局限在萨摩藩入侵琉球这一单一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对于“萨琉之役”以前琉球同萨摩藩及幕府的关系,却鲜有学者涉及。因此,本文试图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琉球同萨摩藩的研究拓展至日琉官方往来正式建立的室町时代,并对这一时期琉球同室町幕府及萨摩藩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做具体分析,简要梳理这一时期琉球同室町幕府及萨摩藩关系的演变过程,为学界理解萨琉关系提供一种新视角。

1琉幕官方交往的建立与贸易的发展

1336年,室町幕府建立,到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统治时,先是消灭了九州方面的南朝军力,随后又削弱了威胁幕府政权的守护大名的势力。1392年,义满迫使已经完全无力的南朝天皇退位,保留北朝天皇,从而实现了日本全国的统一。1399年,义满又挑起了同中国地方最有势力的守护大名大内义弘的战争,并将其消灭,史称“应永之乱”。“应永之乱”后幕府政权进一步巩固,日本的国内政局也渐趋稳定。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了满足日本商人恢复对外贸易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利用对外贸易改善幕府财政,积极发展日本的对外贸易。1401年,义满以博多商人肥富及僧人祖阿为使臣赴南京,致书惠帝,表明恢复邦交的意愿。1403年,义满再次派遣天龙寺坚中圭密为使赴明争取同明朝订立贸易条规,同年十月,明太祖朱棣收到了日本使臣呈上的国书,欣然答应了日本方面的要求,同日本规定了“勘合贸易之制”,也就是所谓的《永乐勘合贸易条规》,日明间的贸易往来随之展开。在室町幕府积极发展对明贸易的同时,幕府同琉球的官方往来也随之展开。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日本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室町幕府同琉球王国之间官方往来的文件是1414年日本室町将军写给琉球国王的书信。这封书信并不是琉球国所保留下来的原件,而是存留在日本方面的副本,书信具体内容如下:

御文くハしく见申侯、しん上の物ともたしかにうけとり侯ぬ

应永廿一年十一月廿五日

りうきう国のよのぬしへ (盖有“德有邻”字样的印)

这封信件开头部分的“御文くハしく见申侯”是“来函拜读”之意,由此推之,在此之前肯定有琉球国王写给室町幕府将军的书信,也就是说琉球王国同日本室町幕府的官方往来在1414年之前就已经展开。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来信一封都没能保存下来。

官方交往的建立和两国国内政治的基本稳定为两国间的交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后,日琉间的交通往来急速发展,琉球的商人、使者也大规模的前往日本进行贸易。根据小叶田淳的研究:大体上义政时代的文正元年(1466年)以前琉球使节的派遣为每隔3-4年派遣一次,其中永享年间(1429-1441年)频度更是达到每隔2-3年就派遣一次使者来航。这一时期琉球使者的旅行路线为:从琉球出发,沿奄美大岛北上,到达九州岛北部的博多,之后再经由赤间关进入濑户内海、沿内海航行至兵库,然后从兵库上陆地,沿陆路抵达京都。兵库是当时日本的最主要的贸易城市,因其位于中央政权京都附近而得到发展,琉球使者在到达兵库后一部分进入京都拜见天皇,而另一部分在留在兵库同当地的商人进行贸易。

除了兵库以外,琉球官船也在岛津氏势力范围内的港口城市坊津和飫肥进行交易,这两个港口是中国商船和琉球商船的集中之地,商品交易十分发达。后来,位于大阪府的堺市不断发展,堺市是连接畿内和濑户内海的重要港口,兵库的贸易地位在应仁(1467-1468年)之后逐渐被位置更加优越的堺市所取代。十五世纪中期的几十年中,琉球的船舶频繁来往于兵库和堺浦进行交通贸易。为了更好的处理同琉球的贸易关系,幕府专门设置了“琉球奉行”一职掌管对琉球的贸易。“琉球奉行”的设置反映出此时琉日之间的贸易十分发达。

2航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与萨摩优势地位的确立

十五世纪中期以前,琉日之间的贸易往来呈现出极其繁荣的态势,但是,到了十五世纪中期以后几十年中,琉日贸易出现诸多摩擦,琉日关系也出现恶化的态势。

1451年,琉球官船在抵达近畿沿岸时,日本摄津守护挑选货物而拒不付款,琉球使者曾将此时告发于幕府。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琉球商船输入的香料、染料、药种等物是幕府和诸大名的必需之物,而当时,由于近畿之内战乱频繁,幕府及其诸将都陷入财政窘迫的境地,无力购买琉球商船的贸易品。1453年前后,琉球在同萨摩藩的贸易往来中也出现关系恶化的情况,《李朝实录》对此时的琉萨关系有过如下记录:

琉球国与萨摩和好,故博多人经萨摩往琉球者,未有阻碍。近年以来,不相和睦,尽行擄掠。故却从大洋迤逦而行,甚为艰苦。今我等出来时,商船二艘,亦被抢掳,因博多萨摩琉球相距、地图又录,云々。

这一记录出现在1453年(朝鲜李朝端宗元年),是前往朝鲜的琉球使节博多僧人道安的表述。从中不难看出,15世纪中期前后,萨琉之间关系不和,萨琉之间的传统航路受到了海盗和萨摩藩浪人武士的阻碍。所以朝鲜和博多的商人,不得不冒险绕道至大洋航路,航程变得极其危险。

进入15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再次陷入动乱,60年代末终于爆发了长达十一年的应仁之乱(1467—1477年),这场战乱把日本全国三分之二的大名都卷入其中,25万大军以京都为主要战场,在全国各地混战。应仁之乱时期,濑户内海航路变得不安全,琉球商船前往日本国内的商船贸易衰落。琉球王国官船不再进入京畿之地,日本近畿地区的商人受到很大的打击。由于琉球商船停止来航,当时日明贸易的重要输出品药种、香料、染料等南海生产的奇珍异宝入手变得困难。这些物产主要是由琉球商船从南海转运到日本,并且作为日明勘合贸易的重要转运物。琉球商船停止来航,使得日本商人的贸易链条中断,同明朝的勘合贸易也陷入停滞。为了改善这种贸易上的被动局面,堺市的商人不得不为了购买南方的物产而远航至琉球。

在堺市通往琉球的航路上,萨摩藩岛津氏的领海和重要港口是堺市商人和日本国内其他商人到琉球贸易的必经之地。从《萨摩旧记杂录》所收录的文书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堺市商人到达琉球的贸易船非常繁盛。因此,1471年,室町幕府致书萨摩藩要求其管理通往琉球的海船贸易,书信摘要如下:

近年以来,琉球渡海船の堺浦とり發すろもの愈々夥し自今以後舟船印證を带びぢろものは一切禁止し或は钱を带ぶろものあらば悉く之を收あて献ぜよ。

这封书信大意为,近年以来,由堺浦前往琉球的海船越来越多。自今以后,凡不带舟船印证者,概行禁止,若有携带金钱者,当悉行没收上缴。室町幕府的这一命令,实际上把对琉球贸易的管制权发放给了萨摩藩,幕府下设的“琉球奉行”因琉球商船来航日本畿内地区的减少,已经丧失其最初的功能。

随着琉日交往航路的变化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对琉球贸易的特权也由室町幕府转移到了萨摩藩手中。这一转移也可以看做是琉日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变。此后,尤其是应仁之乱后,室町将军大权旁落,幕府式微。萨摩藩开始在琉日交往中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到了后来,萨摩藩要求所有从日本开往琉球的船只都必须得到萨摩藩的渡海印判状才能出航,琉球开往日本的贸易船,也被限制只能停留在九州岛西海岸的坊津等港口,萨摩藩掌握了日本同琉球的贸易往来的垄断权。实际上,萨摩藩对琉球的野心还不止于此,萨摩和琉球的频繁交往中发现了琉球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同时,由于此时日本国内仍处于战乱分裂状态,因此,萨摩藩非常渴望独占琉球的海外贸易来充实自己的实力。1472年,萨摩藩主岛津氏曾经试探性的要球琉球停止与其他国家的船只进行贸易,并以此来宣示自己的权威。1480年,岛津氏又命令琉球国王立刻向室町幕府派遣一个朝贡使团。这个使团是否派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却可以窥见萨摩藩独占琉球的野心。

综上,应仁之乱是日本同琉球关系的一个转变期,应仁之乱以后,萨琉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为日后萨琉特殊关系形成的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3“下赐琉球”与萨摩吞琉野心的膨胀

所谓“下赐琉球”论,是指1441年(日本嘉吉元年),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教因萨摩藩主岛津忠国讨伐足利义昭有功,而将琉球下赐萨摩藩,从此琉球变成为萨摩藩附庸的一种观点,“下赐琉球”论在日本史学界盛行已久,影响深远。

关于嘉吉元年(1441年)岛津氏奉幕府将军讨伐足利义昭之事,日本史籍多有记载。其基本史实如下:嘉吉元年(1441年)三月,播磨守赤松满政、岛津陆奥守忠国等五人,奉室町幕府六代将军义教之命,讨伐在日向栉间院永德寺落居的有“叛逆”之心大觉寺尊宥足利义昭(义教的舍弟),满政、忠国等人迫使足利义昭切腹自杀,并月同月十日将其首级送至京城献给义教将军。将军义教念五人讨伐有功,对五人进行了恩赏。

关于恩赏之物,日本中世期的古文书、古记录中也有详细的记载。如嘉吉元年卯月十三日,义教将军交给岛津忠国的亲笔御内书中的记载如下:

大觉寺事、依记略、早速落居、忠节之至、无比类侯。向后弥愚思食侯。兼亦、一纸披见、殊神抄、旁以心中趣,感悦不少侯。仍太刀一腰·腹卷一领·马一疋遣之候。委曲满政、可申侯也。

4结语

15世纪初期,琉球和日本的国内局势都趋于稳定,琉球通过对外贸易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日本幕府也在此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在这样的背景下,琉球和日本的官方交往大约在十五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展开。15世纪前期,随着两国官方联系的加强,琉日之间的经济联系呈现出极其繁荣的局面。至15世纪中期,室町幕府设置了“琉球奉行”一职专门掌管对琉球的贸易活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两国经济往来的密切。但是,两国贸易往来并非一帆风顺,15世纪中期以后,两国在交往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經济摩擦。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发生应仁之乱,萨摩藩逐渐掌握了对琉贸易的统制权,并在之后垄断了日本国内同琉球的贸易活动。应仁之乱以后,萨摩藩在日本的对琉交往中确立了对日本中央政府幕府的优势地位。通过对日琉交往文书的考察以及琉日交往过程中的实际状态,1500年以前,琉球无论是在同萨摩藩、幕府还是日本其他大名的交往中,始终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地位,同交往对象的关系也都是平等的的关系。所以,近世以后在日本盛行的“下赐琉球”、“琉球自古以来萨摩藩属地”等论调,其实都是萨摩藩或者明治政府的政客们编织的“政治谎言”。在历史的真相面前这些谬论和谎言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参考文献

[1] (日)竹内理三.日本历史辞典[M].沈仁安,马斌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2] (日)喜舍场一隆.近世萨琉关系史の研究[M].东京:国书刊行会,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