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察,细分析,勤总结

2018-01-09 09:58黄素媛
中文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讲解针对性

黄素媛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们往往会发现要讲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学生注意的事项越来越多。教师在课堂中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貌似也很配合,可效果却不尽人如意。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针对性地讲解,本文将从“细观察”、“细分析”、“勤总结”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细致地了解学生,以便有针对性地讲解,对症下药。

关键词:细观察 细分析 勤总结 针对性 讲解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1-00-01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改革工作备受关注,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创造力为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突出创新意识培养,不断提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讲了多遍,可学生依然不会,你不禁感叹:学生越来越笨!可事实确实如此吗?通过成功的路大多相似,但失败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学习也是如此,造成学生不会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同学错在同一个点,但造成失败的原因也不同。这就要我们细微观察学生,认真分析学情,这样才能讲到点子上。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有着较大差异性,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其自身特点:首先,新兴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之中,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便是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新的内容,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更多新的内容;其次,工具性。信息技术课程和数学计算一样,具有很强的工具性。通过借助计算机发挥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再次,技术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计算机》课程偏于理论,《信息技术》侧重于技术应用。当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扎实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理论作为支撑;最后,应用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成熟应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产生活、军事、气象、经济建设、教育等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针对性讲解对策

1.细观察,关注操作细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侧重重点难点,在重点难点上用了很多策略突破,但往往忽视了一些操作中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操作关键点,虽然不起眼,但直接影响学生操作的成功率。有些学生在同一个操作步骤上出错,但他们忽视的细节操作却完全不一样。如果老师不区分对待,这就会造成,不管你讲了多少遍,依然会有同学不会做。

比如:在讲解FLASH《球体运动》一课

有两位同学操作失败的同学,他们的时间轴一模一样,如图1。

乍一看上去,两位同学的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一样,但细问他们,其实完全不一样。

第一位同学的错误:插入关键帧时,不小点了插入空白关键帧,然后我想把这个空白关键帧删除掉,结果怎么也删不掉。

第二位同学的错误:画的球,没有转化成元件,发现怎么也形成不了动画,就把球给删了。

第一位同学没有掌握的知识点:(1)如何删除空白关键,(2)关键帧与空白关键帧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位同学没有掌握的知识:动作补间动画的形成,必须将图片转化成元件。

在信息技术课上,类似这种问题很多,如果老师不细细观察,你就发现不了学生直正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我们不仅要看学生的结果,还要细细观察他的操作过程,只有观察了他的操作过程,你才能直正了解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讲解。

2.细分析,关注学生已有知识面

学生以往的知识面,有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但有时却大大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旧知识根深蒂固,很难扭转,这就是为什么不管你讲了多少遍,学生依然不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面,认真分析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才能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photoshop中,我们要选中某个对象进行操作时,要么是选中图层,要不是用工具选中某块选区,但学生往往不会,原因是因为在小学阶段,他们所学的软件,在选中某个对象时,基本上都是直接单击该对象或是拖曳的方式,所以在学生脑海中,选中就等同于单击某对象或拖曳。

再如:学习photoshop中自由变换中,学生变换完后,没有按回车键或在工具栏上按“√”按钮就进行其他操作,他们发现其他操作根本进行不下去,因为选项都是灰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在Photoshop中,自由变换后,必须按回车键或按工具栏上的“√”按钮进行确认后,自由变换操作才算结束,而在学生以往学生的软件中,对图片的大小、旋转等变换时,变换完后,在空白处单击一下就可以了,学生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很难改变。

像以上两种情况,就是学生原有知识阻碍了他对现在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只讲解新知识,学生只会短时间的记住,过几天又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必须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面,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比性的讲解,学生印象才会更深刻。

3.勤总结,注意总结与提炼

有了前面两点还不够,学生很容易把那种操作细节给遗忘,这就需要老师帮同学总结与提炼,总结软件的共性与不同点,这样才能方便学生记忆。

比如:在Photoshop中,很多同學不小心把“图层”窗口关掉了,他们经常忘了在哪里调出来。所以平时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总结:凡与窗口有关的操作都可以在“窗口”中找到。

再比如:在学习图像处理过程中,学生经常忘记对哪个图层处理就选中哪个图层,对哪个区域处理就选中哪个区域。教师要跟学生总结:图形处理其实就是选区与图层的处理,处理之前用工具选区域,在图层窗口中选图层。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把操作步骤教给学生,而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懂得学习软件的规律,用计算思维去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赵大江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2009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朱力达 《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讲解针对性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