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018-01-09 09:58王美艳
中文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思维语文

王美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1-0-01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课堂效率之目的。

然而,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师思想上认识上去了,教学方式却没有转变。往往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学生在课堂上不思考,不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有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可是他们对教师依赖惯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上课只知道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课,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这完全不符合现今的教育理念,也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改变以上种种现状,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一、情感激发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和改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处于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唤起学生的各种正面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1.以飽满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上课时的情绪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教师的激情是课堂情感渗透的基础,无论教师授课前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和状态,上课时都要调整自己的情绪,激情饱满地去上课,或激昂,或深情,或活泼,或喜悦,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参与性也会逐渐提高。相反教师的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也会精神涣散,感觉这课越上越没有劲,只希望早点打下课铃。

2.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使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应尊重学生,树立民主意识,还要注意激励学生,对于回答问题学生予以热情的赞美,高度的评价,即使学生回答的并不准确甚至错误,也应该对于他的积极思考、思维活跃、大胆发言予以肯定,绝不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才能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现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

运用图片、音乐、动画、影视等手段,营造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沉浸于特定的情绪中,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学《说和做》一文时,我播放了电影《建国大业》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的视频片段,闻一多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演讲使学生肃然起敬,一股热血在心中涌动,再来感情朗读,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爱国情怀,学生会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学《三峡》一文前,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当学生被三峡秀丽的风景所陶醉的时候,让学生学习课文,看看郦道元是怎样描绘这奇丽的景色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行动参与

语文课的常态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或问,学生端坐在下面听或答。这种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持久参与,有些学生貌似听课实际上在神游太虚,有的学生听一会玩一会,课堂了无生趣。因此教师要设计多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首先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质疑。自主学习充分才能更好的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合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集体 的力量和智慧。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标新立异。

2.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开展角色表演、辩论比赛、接龙活动、朗读比赛等特色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卖油翁》一课时,我让学生表演陈康肃与卖油翁的对话,学生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了人物的心理和人物描写的表现力。学生积极参与 ,在欢笑中完成了学习。

三、思维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培育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制高点,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才能使学生不依赖于教师的分析讲解,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参与课堂。

1.落实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

部编版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侧重训练,如勾画关键词句、关注标题、关注开头结尾、体会抒情性的句子、做标注、略读、精读、品味细节描写等等。在教读课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这些阅读方法,学习自读课文时让学生独立运用这些阅读方法进行自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自主高效地阅读,教师也就不必满堂讲,满堂问了。

2.学会质疑,以读解疑

质疑是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途径,学生对于自己心中的疑问,才真正愿意自觉主动地思考解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如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质疑、抓住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等等。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进行整合与提炼,形成核心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文本通过反复阅读,重点细读,在读中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活动是一项特殊的劳动,学习对象的参与程度对学习效率影响巨大。只有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设计多种活动方式,重学生思维的引导,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探究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情感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