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2018-01-09 09:58草要力图丁燕楠
中文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

草要力图 丁燕楠

摘 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我国北方沿边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随之新生代农牧民工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研究对象,对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落实和宣传力度不到位、企业缺乏长久有效的培训机制等等,针对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政府要加大政策执行和宣传力度、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等加强和改进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牧民工 职业技能 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1-0-02

近年来,新生代农牧民工作为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逐步壮大的群体,也逐步成为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牧民工,他们的个人素质和劳动技能,关系到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因此,解决新生代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对农牧民工就业选择,加快市民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一、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述

1.选题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新生代农民工是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劳动力,同时新生代农牧民工也是内蒙古地区独特的劳动群体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全区农牧民工监测调查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新生代农牧民工大约有98万人,规模近百万。张鑫、王芳在《内蒙古80后新生代农牧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提到:随着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总量的增加,新生代农牧民工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新生代农牧民工在进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在内蒙古:新生代农牧民工面临 5 大问题—自治区总工会发布《关于全区新生代农牧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中提到:专业技术技能素质低、社会保障与服务缺失等都是新生代农牧民工发展中所面临的障碍。因此,研究内蒙古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问题具有以下意義。

从现实意义来看:新生代农牧民工作为一个逐步壮大的群体,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生代农牧民工与老一代相比,他们一毕业就选择外出务工,没有务农及牧区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因此,解决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问题有利于农牧民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从时代背景来看: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新生代农牧民工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群体,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新生代农牧民工的概念

《内蒙古80后新生代农牧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将1980年之后出生的农牧民工称为“新生代农牧民工”。这部分群体主要为80、90后,年龄为18到25岁。他们经历出生、上学、进城务工的过程,较少或基本没有农村牧区经验。近年来,随着新生代农牧民工群体的不断壮大,也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生代农牧民工的群体特征

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类型的人群,新生代群体不再像第一代农牧民工一样为了谋求生计甘愿在社会底层受苦受累,相反,他们有着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新生代农牧民工务农经历短。与第一代农牧民工相比,新生代农牧民工多数不熟悉农村和牧区,他们从学校出来就直接进城务工,没有基本的务农常识和牧区经验;第二,新生代农牧民工具有较强流动性。新生代农牧民工群体大多年纪轻,没有稳定的家庭,并且他们对社会的每一份工作都充满期待,将流动性更多的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机会;第三,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且职业范围相对广泛。第四,权利意识强及福利待遇要求高。新生代农牧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更加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因此,在寻找工作过程中注重社会保障,薪资待遇要求高。第五,乐于享受城市生活且缺乏职业技能。新生代农牧民工具有鲜明的个性,无论在审美、穿着、谈吐、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与老一辈大相径庭。

二、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问题

1.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网数据统计,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73.6亿元,,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总量超过300万人。在城市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新生代农牧民工群体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新生代农牧民工的人口及民族分布情况显示:内蒙古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汉族为多数,人口约为2498647人,占87.16%;少数民族中,蒙古族为主体,人口约为285969人,占9.98%。因此,在呼和浩特市新生代农牧民工群体中,蒙古族农牧民工居多数。

新生代农牧民工的行业规模及分布情况表明:第二、三产业中新生代农牧民工就业比例已经获得了大幅度增加,就业比重已经达到了 46.5%。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组织的——“春潮行动”中,计划培训农牧民工14.8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0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9万人,创业培训1.9万人。 在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饭店、个体、超市、宾馆、快递员、服务员、送外卖、私营企业、摆摊、售货员、美容美发等职业。此外,新生代农牧民工除了继续从事建筑业、制造业,还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服务业。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呼和浩特市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进行了梳理。

1.1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

在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在政策实施与落实过程中,政府注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工作,2012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扶持建设20家农牧民工创业园,通过畅通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以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牧民工就业。这种培训,具有更加广阔的覆盖性,能够对农牧民工进行集中培训,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集中讲解和传授,但也暴露出很多缺陷和弊端。

1.2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保障体系

就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而言,呼和浩特市主要负责培训的机构为市级机构,并且由呼和浩特市的劳务站具体负责。无论培训内容、培训手段,都由其进行直接规划。并且在培训工作中,主要由呼和浩特市劳务市场负责培训师资力量的选择,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从中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从人力资源、相关举措的运用,也为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3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的成效

随着呼和浩特地区对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呼和浩特市在进行农牧民工培训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农牧民工先进生产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培训,与此同时 成效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举办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式,全面提高新生代农牧民工的综合技能。二是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新生代农牧民工就业机会随之增加。三是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在培训过程中,新生代农牧民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促进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

2.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2.1政策落实和宣传力度不到位

政府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含金量不高。2017年呼和浩特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培训重点,并且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力求健全职业培训体系。但政策执行过程中,各部门执行力度弱、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激发农牧民工学习的效果有限。此外,对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新生代农牧民工专业技术培训的一些惠民政策知晓度并不高。

2.2政府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自治区虽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但资金和基础设施主要是地方财政投入,该领域内缺乏完备的外来资金引入机制。例如:内蒙古政府每年下拨2亿元用于各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但实施过程中将全部资金平均投入于每位新生代农牧民工身上,其经费仍微乎其微。

2.3企业缺乏长久有效的培训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始终遵循以最少投入得到最大产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于企业来说,与其培训费用都由自己支付还不如直接聘用有工作经验或者是可以直接上手的员工。因此,即使企业有技术培训但也只是简单、浅显的。

2.4培训机构管理体系不健全

针对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培训机制,不能有效的結合呼和浩特市地域发展和民族特色。其次,培训内容过时、没有针对性、脱离实际。大多培训只讲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性,出现一种不讲教育程度、年龄及性别、职业需求的不同,统一授课的现象并且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不符合现实需求。例如语言问题也是呼和浩特市部分农牧民工群体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培训过程中,用于培训的教材主要为汉文,蒙文和其他语言的教材缺乏,不利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汉文掌握不熟练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5新生代农牧民工自身因素

一方面:新生代农牧民工存在主观意识问题。甚至在培训过程中一些农牧民工认为培训工作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完全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导致实际培训过程中,学习接受力差,缺乏主观能动性更难以进行实际应用。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民工较少或基本没有城市工作经验,比起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他们更倾向于享受不一样的生活,这不利于职业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

三、改善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1.政府加大政策执行和宣传力度

政府要加强号召力,实行多部门共同管理,使政策能够落实到每位新生代农牧民工身上。此外,政府在为新生代农牧民工提供政策引导、技术支持时,应该调整方向,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市场讯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媒体成为政府和农牧民工良好沟通的桥梁。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政府政策宣传过程中应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宣传效应最大化原则。

2.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并充分保障就业

新生代农牧民工教育经费投入上,不应只局限于政府的单向投入,更应鼓励社会各界进行资金支持。疏通各种筹资渠道,动用多种筹资手段,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政府在解决新生代农牧民工资金来源方面应充分考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新生代农牧民工创业的财政扶持和信贷扶持。其次,给予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如呼和浩特市应在新生代农牧民工创业初期,政府应给予一定比例的免税政策,并设置专项扶持资金或者在创业卓有成效时予以一定鼓励来提高创业者的积极性。

3.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使员工可以更高效、最快速的胜任所在工作。其次,企业应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训”。实现企业与培训单位的有效衔接,一站式服务。企业应注重长远利益,使培训输出的劳动力不仅能够走得出,而且能够稳得住。

4.加强新生代农牧民工培训和管理技能

第一,培训内容上,要做到时效性,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在办学过程中,实行教学多元化,使培训后的农牧民工可以胜任多种工作,留有选择余地。第三,要因材施教。使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进行高技术、高难度的培训,使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进行简单的技术学习。呼和浩特市各大培训机构应罗列出多种培训课程及方式,使新生代农牧民工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及状况进行自主选择与学习。还应充分考虑到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群体的需求,加强其语言和技术能力的培训。

5.做好个人规划且提高自身素养

对于新生代农牧民工自身而言,首先应该提高自主学习性,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其次,新生代农牧民工应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积极参加政府及社会各界举办的培训活动,明确就业目标,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彰显自身价值。最后,新生代农牧民工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展一技之长。

新生代农牧民工作为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他们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基于对新生代农牧民工特征及现状做出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目前,新生代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仍是社会研究的重大问题,但限于笔者知识水平、认识有限,对新生代农牧民工问题的发掘还不够深入,因此,很多方面还待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局.http://www.stats.gov.cn/ztjc/xxgkndbg/dczd/

[2]张鑫,王芳.内蒙古80后新生代农牧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J].内蒙古统计.2014(05)

[3]张玺,牛立杰.内蒙古:新生代农牧民工面临 5 大问题[N].工人日报.2010(02)

[4]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网. http://www.huhhot.gov.cn/home/index.asp.

[5]母亚红.西藏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研究[D].天津大学.2016(05)

作者简介:草要力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丁燕楠,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