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辛弃疾

2018-01-09 09:58陈伟霞
中文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辛弃疾统一英雄

陈伟霞

摘 要: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更将豪放词风演绎到了巅峰。若说苏东坡的词是豪放旷达,那么辛弃疾的词便是狂放激昂,充满热血之气,读来令人豪气顿生!辛弃疾不同于其他的文人,手无寸铁之力,他能喝酒,能杀敌,在南宋萎靡不振的抗金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辛弃疾 北伐 统一 英雄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1-0-01

一、英雄长成少年时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济南府。他从小习文练武都十分勤奋,尤其酷爱兵书,素好研习古人的兵法。历史上说,辛弃疾天生红颊青眼,目光有棱,健壮如牛。【1】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是一名文官,一心把恢复宋朝故土当做自己的使命。他好读兵书,时常给年幼的辛弃疾讲解兵家谋略,辛弃疾也听得津津有味。 辛赞还尤爱登高望远。有时他会指着远方给辛弃疾讲解,汴京在哪个方向,靖康年间又发生了什么事。但更多的时候,辛赞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眼底是掩不了的悲伤和愤恨。 辛弃疾也默默站在祖父身旁。祖父老了,他的脊背微微弯曲,辛弃疾知道祖父的背上背了一座山,山上刻着一个鲜红的字,那是“国”,是被无数百姓的鲜血染红的。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愿望就在这时在辛弃疾的心里扎下了根,并在他的余生里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在南宋的阴风晦雨里艰难求生。

二、风雨飘摇义兵起

1161年,金国完颜亮一心要南下攻宋,并扬言,要在百日内消灭宋朝。被侵略的汉民分分揭竿而起,辛弃疾率领一支队伍投奔了山东另一支更大的起义军,起义军的首领叫耿京。耿京是个五大三粗的农民,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手下的人也大多凭着一身蛮劲和一腔热血在战场上硬闯,说到排兵布阵自然是一概不会。对于辛弃疾的到来,耿京兴奋不已,军中正缺少一个有文韬武略的人才呢。二人一拍即合,辛弃疾就在耿京的军中做了掌书记,开始了上马击贼,下马草檄的峥嵘岁月。和辛弃疾一起投奔来的有一位和尚,名叫义端。义端是个贪恋荣华富贵的人,听说金兵花了大价钱犒赏投奔过去的汉人,他就动了心,偷了大印。辛弃疾非常恼火,马不停蹄,赶在义端之前埋伏在半路中,将其截杀。辛弃疾一面抗金,一面争取南宋朝廷的支持。终于在这年的12月,耿京派辛弃疾去朝廷表示归附。结果耿京竟然遭到了叛贼张安国的杀害。听闻这个消息,辛弃疾怒发冲冠,带着五十轻骑直趋金兵五十万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又连夜赶路,最终将张安国斩首,轰动朝野。这一年,辛弃疾23岁。直到晚年,回忆起意气风发的岁月,辛弃疾依然豪气万千,写下了《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大意是:听到有人慷慨激昂地谈论功名,我也想起了我年少时纵情恣意的生活,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直指金兵;现在年纪大了,胡子也花白了,眼看抗金也是无望了,我还是把我写的抗金策略,和东边的邻居换几本种树的书吧。

三、回归朝廷志难酬

辛弃疾归附朝廷以后,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一是因为宋高宗本身就是得过且过的人;二是因为辛弃疾的身份也受到了朝廷的排挤,只给了一个闲散的文职。这让辛弃疾难以实现理想,却又无可奈何。他的志向是收复中原,而不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宋孝宗即位后,提拔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这让辛弃疾大受鼓舞。可是朝廷北伐既没有粮草的充足准备,也缺乏运筹帷幄的大将。北伐无疾而终,和议之声又在朝廷上占据了上风。辛弃疾归附南宋朝廷本是为恢复大计,如今北伐之事昙花一现,也一直得不到开解。第二年,辛弃疾写下了《满江红·暮春 》:又到了清明寒食节,年年刺桐花开又花落,我这愁绪,怎么也开解不了了,用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境。

四、任职地方多建树

抗金的又一次失败让辛弃疾感到忧虑和痛惜,但也让辛弃疾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恢复。深思熟虑之下,经过多方考量,他写成了《美芹十论》。《美芹十论》中详细分析了许多问题,比如宋金各自的优劣,恢复故土,如何对待归正军民,如何用将和用相等。在最后一篇《详战》中,辛弃疾提出了对金的策略,如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出兵山东等。而在其后呈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中,辛弃疾强调“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可见其良苦用心。这次上书,虽然让一些人认识到了辛弃疾的能力,也带来了一些升迁,但朝廷对他仍然是不予任用。他去过滁州,治理了荒政。去过江西,平定了茶商军。他辗转各地,担任的都是安抚使、转运使之类的职位,劳心劳力不说,一不小心还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弹劾。他知道自己“刚拙自信,不为所容”的性子得罪了不少人,但他还是固执地坚持自我。宋孝宗乾道六年至八年,辛弃疾在临安任司农寺主薄。元宵佳节,整个临安城张灯结彩,辛弃疾有感而发写了《青玉案·元夕》来表达自己坚定的抗金信念以及必胜的信心。

五、退隐官场盼统一

在十多年的宦海沉浮中,辛弃疾始终无法被朝廷接收,他在朝廷中是背锅侠,是灭火员,是指哪打哪最顺手的兵器,却唯独不是北征的将军。年岁已老,头发花白,辛弃疾终于忍受不了南宋官场的无能,退隐山林。他堂前看山,对花饮酒,拜访知己好友,享受享受天伦之乐,此时他的心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他最爱带湖风光,也爱夏夜景色,这样的生活似乎很逍遥很自由,但那些沉重的梦想呢?已经被辛弃疾遗忘了吗?当然没有!收复中原是烙印在辛弃疾的骨血里的。他在给人祝寿时不忘中原,送别友人时不忘中原,甚至连外出游玩时也不忘恢复中原。开禧元年,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年已66岁的辛弃疾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下了一篇传唱千古之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写孙仲谋的英雄气度,写刘寄奴的卧薪尝胆,这些人虽然也曾经失意,但最终也金戈铁马。写他空有一身本领,却几十年来无法北伐报效国家。他像廉颇一样,年纪老了,饭也吃不下了,更别提征战沙场了。不久,理想破灭的辛弃疾重病而亡。“男儿到死心如铁。”

辛弃疾的一生,是戎马的一生,也是忧虑的一生,是狂放恣意的一生,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大臣的无能,将士的凋零,最终让中原统一成了泡影。我们的民族英雄辛弃疾,在悲叹中,在不甘中,走完了一生。

参考文献

[1]錢东甫.辛弃疾传[M].作家出版社, 1955-09.

猜你喜欢
辛弃疾统一英雄
英雄犬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重走英雄路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