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的敦煌地质风光

2018-01-10 20:21骥伏枥
科学24小时 2018年1期
关键词:鸣沙山雅丹月牙泉

骥伏枥

提起甘肃,很多人脑海中就只会浮现出茫茫戈壁的场景,其实甘肃之美远远超乎你的想象。那里不仅有独特的西域自然风光,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那无数的地质奇觀更是值得你去领略。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便是你了解西域风情的绝佳之处。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甘肃西部的敦煌市境内,地处新疆、甘肃交界处。亿万年来形成的独特地质环境、远离海洋的干旱气候以及近2000年来东西方交往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共同赋予了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文化风貌。总面积达2067.2平方千米的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集中向人们展示了诡异的雅丹地貌、神奇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以及沧桑的玉门关和阳关文化遗址,每一处景观都会让你惊叹不已。

经典雅丹地貌:魔鬼城

当你第一次来到敦煌,置身于雅丹地貌中,你一定会误以为来到了一座没落的中世纪古城,眼前那些形态各异的 “石人”、“石佛”、“石塔”、“石马”、“石鸟”和“石狮子”恰似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物。每当夜幕降临,呼啸的狂风扑面而来,眼前的这些石像犹如一群怒吼的野兽,让人胆战心惊,“魔鬼城”之名便由此而来。

除了那些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石像之外,那里还有一片排列整齐的巨石阵,一块块巨石朝着同一方向次第排开,南北断续延伸上千米,名曰“舰队出海”。从上空俯瞰,它们就像是海洋中的威武舰队,有的体态庞大似航母,有的高耸着桅杆似巡洋舰,有的微露着头顶仿佛上浮水面的潜艇,“舰队”劈波斩浪,勇往直前,蔚为壮观。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石像皆出自大自然之手,属于雅丹地貌。“雅丹”一词是由维吾尔语音译而来的,原意为“具有陡壁的小丘”。我们通常所说的雅丹地貌,泛指由风蚀形成的地貌组合,包括风蚀城、风蚀洼地和风蚀谷等。在世界上许多干旱地区都可以找到这种地貌景观,仅我国境内就有2万多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甘肃省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要形成雅丹地貌,至少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湖泊沉积地层。比如敦煌雅丹地貌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其中由沉积的泥砂和黏性土层形成的岩石距今已经有70万年的历史,不仅有灰褐色、灰绿色、土黄色等多种颜色,而且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二是要有外力侵蚀,例如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敦煌雅丹地貌就是在风的长期吹蚀作用下形成的,有的岩石沿着垂直节理垮塌形成陡壁,有的甚至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了上头大下头小的奇特形态。

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

传说,在一次西汉军队与匈奴在沙漠中交战时,大风骤起,黄沙铺天盖地,两军人马全部被埋入黄沙之中,从此再也不见他们的踪影。但游人走在这片沙漠中,还常常能听到两军交战时的喊杀声和战马的嘶鸣声。

当然,传说不足为信,但会发出声响的沙山确实存在。在敦煌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一带,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片东西绵延40 千米、南北宽约20 千米的沙丘。这片山丘地带最为奇特的是,当游人登山下滑时,常常能听到轰隆隆像打雷或击鼓般的巨响,故而得名“鸣沙山”。

鸣沙山上的沙子为什么会鸣叫?科学家提出过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因沙粒摩擦造成的,由于这里气候干燥,沙子(主要为石英颗粒)彼此摩擦而发声;另一种说法是,沙子之间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当静电释放时会爆发出声响;还有一种说法是沙山之间沟壑纵横,沙峰起伏,形成了天然的共鸣箱,沙子之间摩擦产生的声响经过共鸣箱的放大作用,就形成了巨大回响。可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共鸣箱并不是沙峰沟壑造成的,而是沙粒之间微小孔洞造成的。关于这一疑问,迄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很多游客喜欢在鸣沙山玩滑沙的游戏,即坐在一块滑板上从沙丘高处顺坡滑下,体验那种越滑越快的刺激感。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游客的过度滑沙运动,造成鸣沙山的沙丘坡度、水分条件等发生变化,鸣沙作用一度沉寂,经过几年的封育,才再度鸣响。沙漠研究专家建议,有必要把人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以保证鸣沙山不被破坏。

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于怀中,东西长约250 米,南北最宽处约40米。站在鸣沙山上俯瞰,只见它形如一弯明月,故而得名月牙泉。倘若在月色的映照下,泉水波光粼粼,明月倒映其中,更是一番奇景。每到中秋节的晚上,成千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相聚在月牙泉畔,共同守望难得一见的大漠圆月,良辰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不知道月牙泉究竟出现于何时,但几千年来它从未被漫漫黄沙所掩埋,这一点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看来“沙漠第一泉”的美名毫不夸张。关于月牙泉的成因,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有人认为它是附近的党河遗留下来的一段古河道;有人认为它的水源来自地下岩石断层错动形成的泉眼;有人认为它是大风吹蚀沙漠形成洼地,达到了地下水的潜水面,地下水渗出而成;还有人认为月牙泉的形状太过于完美,像是人工刻意修饰过的,极有可能是古人挖掘而成的。现在公认的说法是,月牙泉的确是自然的造化,它恰好处于几个冲积扇之间的低洼地带,党河中的水通过侧向补给,源源不断地向月牙泉供水,而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的风会向上旋,沙子不会刮到泉水里面去,所以才形成了如此美景。

然而,月牙泉也正面临着危机。从历史数据来看,月牙泉正在逐渐缩小。据文献记载,20世纪初的月牙泉“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可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和耕地面积增加,仅仅依靠河流灌溉农田难以满足需求,人们开始大量抽取地下水,敦煌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月牙泉的水位也逐年下降,水域面积日渐缩小。当地有关部门为了挽救月牙泉,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移民,修建蓄水池通过渗流给月牙泉补水等。2017年9月有媒体报道,月牙泉目前已经长时间保持在1.35米至1.5米之间的稳定水位,而且销声匿迹多年的敦煌土著鱼种——铁背鱼群游的场景也再度出现,这预示着月牙泉将逐渐摆脱消亡的危机,在不远的将来恢复美丽的月牙形状。

通往西域的门户: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敦煌西北90千米处,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等“河西四郡”之时,便有了此关隘。相传西汉时期,和田的美玉就是经此关口进入中原的,故而得名玉门关。

玉门关以南,敦煌西南70千米处为阳关,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必经要道和重要的军事关隘。玉门关和阳关之间通过绵延数十里的长城相连,成为保疆安民、维护西域稳定的重要屏障。千百年来,无数商人、使臣、将士往来于关内关外,也有无数诗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这条横跨亚欧大陆,总长8700千米的古丝绸之路,包括三国境内的33处遗址遗迹,玉门关遗址也名列其中。

虽然当年雄伟的玉门关和阳关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风沙中,只留下斑驳的痕迹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辉煌故事,但我们似乎仍能从呼啸的风沙中听到些许昔日的繁华。

此外,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中还包括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它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其中的壁画、彩塑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被人们赞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果你来到敦煌,你一定会体验到西部民族风情,尽享地质奇观和文化盛宴!

猜你喜欢
鸣沙山雅丹月牙泉
鸣沙山的孤独
远眺月牙泉
守护
分娩
鸣沙山
美丽的鸣沙山和月牙泉
游鸣沙山
魔鬼城
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