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囧态,倒逼出行方式革新

2018-01-10 23:10徐世阔
汽车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线网无人驾驶轨道交通

徐世阔

在生活节奏飞快的北京,人们在繁重工作之余就是去享受生活,所以出行必不可少。在拥堵的北京,为了解决大家出行问题,同时也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越来越多的公司投入了大量金钱来解决出行问题。

革命—:按需移动出行服务

按需移动出行服务是指基于移动出行app式运输,简化了运输的调度和支付过程,增加了运输效率。同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推动定制更加专业的新型服务方式。发展网络预约出租车、专车等新型的服务业态,除了可以减少乘客打车的等待时间,还可以减少原有出租汽车的空驶里程,减轻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未来交通部将积极发展汽车共享,方便公众租车,消费者可以不用自己买车就能够享受到私家车的便利,积极发展汽车租赁的信息化,适应社会公众旅游休闲、商务出差等需要,使汽车租赁能够成为满足个性化出行需要的重要交通方式。

目前,滴滴打车、首汽约车等共享服务正快速增长,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拥有车辆的形式正在向共享、按需的模式转变。有评论文章指出,使用一辆汽车用于共享服务,效果大概相当于减少15辆私家汽车。这种新的按需移动出行服务,其市场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在于取得主要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包括消费者、监管者、保险公司、投资人。促进按需移动出行服务增长的因素就太多了:包括拥有汽车的开销、通勤时间越来越长、基础设施无法持续增加、节能减排的需求,我们相信在未来三、五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平台,拼车、快递、汽车共享会负责城市里的绝大多数交通里程的运输。

革命二:无人驾驶和共享出行

说到无人驾驶汽车,人们立马想到的便是谷歌、百度,致力于研究的无人驾驶汽车。当然除了它们,特斯拉、沃尔沃、福特都正在醉心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第一款面向消费者的自动汽车应当要不了几年就能和大家见面了。而那种可以在公路上智能运作的卡车,和智能公交车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但一定会有那么一天。但是无人驾驶汽车的确势在必行,并非由消费者需求所驱动,而是来自一种强大的经济动力,由按需移动服务的市场成功决定。这就是为什么Uber投入重金来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去掉司机的部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服务提供商的经济效益。

从Uber目前的商业模式来看,大概有60%至80%的营收来自拥有汽车的客户。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下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和卡车、公交车,并期望从中盈利。基于这一现实,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到十年里,无人驾驶汽车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移动出行市场的局面。

其实,在未来无人驾驶和共享出行将是一对孪生兄弟。因为当车辆不再需要人操控,出行完全变成一种服务时,人们才更有可能不在乎车辆的归属权问题,于是车辆从自有变成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届时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共享出行状态。所以在未来,有更多的私家车拥有者,会把自己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贡献出来,为自己赚更多的钱。

相对于高速发达的智能电脑,人们要担心的不是在道路上安全问题。届时人们眼光会聚焦在如何保護车辆的网络安全问题。因为一旦智能汽车被不法分子控制,将是毁灭性的危害。

革命三:传统地铁将升级改造

如今的北京,人们在出行上通常会使用四种交通方式,第一种共享单车,另一种是私家车网约车和出租车,第三种是地上公共交通服务俗称公交。而第四种,也是惟一一种可以相信能准点到达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可见地铁已经深深得了人们的信任,在最重要的准时性、快捷性上,地铁要比其他任何交通出行方式都更胜一筹。

在2011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有关情况的汇报。根据 2011-2020规划,北京轨道交通分为三个圈层,分别以地铁轻轨系统、市郊轨道系统、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为主体构建规划线网。到2020年,北京市地铁线路将达30条,总长约1050公里,车站近450 个,形成“中心城棋盘式、新城放射式”的线网格局。线网建成后,轨道交通将实现对中心城全面覆盖及中心城与新城的贯通联接。四环路内站点覆盖率达95%,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4公里,实现居民步行10至15分钟到达一个地铁车站的目标。同时,这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统筹研究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关系,以轨道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发展。在未来地铁会变得更加智能化,Wifi将覆盖整个地铁,多种充电设施将遍布整列车。

在未来人们可以有更多的出行方式去选择。对于个体的需求不同,人们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调节自己的出行模式。

猜你喜欢
线网无人驾驶轨道交通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驾驶公园
新型线网城轨乘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轨道交通COCC线网信号系统设计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
紧凑型大都市区轨道线网形态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