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古城

2018-01-10 12:00马春生张兵
文史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城门古城

马春生+张兵

代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上馆镇,北望雁门关,南临滹沱河,是中国古代北境著名的边塞重镇和军事重地,也是中国古代南北贸易的重要商埠和文化交流中心,历来为州、郡、道、县行政和军事治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和辉煌的人类历史文明。1984年,代州古城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月4日,代县县城(古上馆城)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历史

代州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文物部门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清乾隆版《代州志》载,这里在西周时属于并州,春秋期间为晋国土地,三家分晋后属赵国。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废封建,行郡县,始建县,名广武县,属太原郡。后历朝各代更迭,多次更名易属,先后称楼烦县、上馆县、雁门郡、肆州等。隋开皇五年(585年),开始设立代州,后多次降县升州置郡,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州,直隶山西布政司。民国元年,废代州,称代县,直属山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山西省忻州地区行署。2001年忻州撤地设市,代县属忻州市。

这里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践行地,西汉和亲政策的发源地,隋代雁门之变的发生地,李克用复兴后唐的起兵地,北宋杨家将抗辽的镇守地,素有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城、朱明重镇之称,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城风貌自然景观遗存丰富。

古城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代州古城的选址与布局遵循了这种建

城的传统礼制。古城所在的上馆城,与位于勾注山北朔州界的下馆城(阴馆城)对举,背倚勾注山,南临滹沱河,继承并体现了古代“背山面水、四方为城”的筑城思想。 上馆城始建于西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是当时广武县至雁门关外的客栈、驿馆。北魏熙平年间(516-518年),距上馆城西南6千米处、面积达5平方千米的北方军事、商贸重镇广武城发生强烈地震,遭受毁灭性破坏,雁门郡和广武县治所遂由广武城一并迁至上馆城,即今代州古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又将肆州州治由九原(今忻州市)移至上馆城。至此,上馆城成为州、郡、县三级治所,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北魏孝明帝时期到北周的70余年间,上馆城不断扩建。从隋、唐开始,这里便被称为代州城。但在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元兵南下时遭到严重破坏。

到了明代,代州古城进入鼎盛时期。元未明初作家施耐庵(1296—1370年)在其《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道“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一连地行了半月之上,却走到代州雁门县。入得城来,见这市井热闹,人烟辏集,车马骈驰,一百二十个行商买卖行货都有,端的整齐,虽然是县治,胜如州府”。其实,北宋时这里已经是代州州治,可见作者误将州治当作县治了。

明万历版《代州志》载,代州城“广武军重筑于洪武六年(1373年),吉安侯陆公亨、都指挥史王臻实庀其事,周八里百八十五步,高三丈五尺,足称金城。壕深二丈一尺,水有时浅深,四面故生莲。城门楼四,角楼亦四,警铺五十,越城、罗城、四门楼称焉。南无关。西关土城,周三里百九十六步,壕深丈许,景泰元年(1450年)参政王公筑。东关土城,周三里,壕深二丈,成化二年(1466年)都指挥同知张怀筑。北关土城,周二里许,南西北壕深丈五尺,东堑沙河,嘉靖三十年(1551年)新筑。” 代州城墙砌砖,始于这一时期。古城呈锲形长方形,东北方缺角,形如“丑”字,丑属牛,故称“卧牛城”。古城设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分别是熙和门、迎薰门、康阜门、镇朔门。城墙顶宽达10米,四套马车驰骋自如,可以错车,外沿上垒雉堞。城门上筑高大城楼,城门外建甕城,瓮城外又建逻城。城门楼高六丈余,五楹二层三檐,碧瓦飞檐,巍峨壮观。瓮城与城齐高,均为12米,筑8个巡敌眺望的城楼,连上4个城门楼,古城墙上共有12座华美的砖木结构城楼,以守望敌兵。逻城高及城半,仅6米,设有暗门。

逻城外又掘护城河,河深两丈,环城带绕,清水长流,内植荷花。护城河四季水长流,其水源是七星河水,由七星河导入护城河中,加之青龙泉清水常涌,流入玉带河中,经西南角城墙根之“大水道”注入护城河。

修筑城池的同时,在城内修建了边靖楼、钟楼、奎星楼等高大阁楼,形成城市的制高点,与北面的雁门关成犄角之势,相互瞭望呼应,传递战事信息。

为了加强代州古城的防御,明景太元年( 1450年) 、成化二年(1466年)参政王英、都指挥同知张怀又分别在西关、北关、东关筑起3 座屏护州城的关城,形成了代州古城特有的“一城三关”的格局。西关周长三里百九十六步,北关城周长二里一百零八步,东关城周长三里有余。东关、北关两关建制相仿,开设城门两座,城头设悬山顶堞楼,护城河深达两丈。南面因有天然屏障滹沱河,故没有设关。

到了清代,代州古城进一步扩建和完善。清乾隆版《代州志》载:“城门楼四,角楼亦四,铺舍五十,越城、罗城、四门楼称焉。四门颜额,东‘屏藩畿甸,西‘车辅晋阳,南‘滹沱带绕,北‘广武云屯。……雁门守御所城,周二里五十六步,高三丈五尺,距山御为险,开南北二门,下无壕。水峪、白草等口则筑于洪武七年,虽称扼塞,然城俱不逮雁门十之七。”

古城特色

代州古城先后为雁门郡郡治、代州州治、都督府府治、兵备道道所和振武卫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和文化名城,史称“屏藩畿甸”“北门莞钥”。

代州古城东西长1400米,南北宽1300米,面积约1.82平方千米。城墙通高三丈五尺,底宽三丈五尺至四丈六尺,顶宽一丈五尺至三丈二尺。整座城墙由墙身、挡马墙、垛口、雉堞、擂石孔、城门以及护城河、逻城、瓮城构成。城墙顶部筑有八城楼、四角楼、奎楼、三枝琉璃玉笔等附属建筑物,逻城内有暗门。城内有马道,城外有深二丈一尺的护城河,四城门前并设有吊桥。endprint

代州古城按照州城的规模形制等级而建,东、西、南、北各设一门。东曰“熙和门”,南曰“迎薰门”,西曰“康阜门”,北曰“镇朔门”。城门外的瓮城呈正方形,墙高与城墙相同,四座瓮城内都建有庙宇和戏台。门额上都有长方形石匾,东曰“屏藩畿旬”,南曰“滹沱带绕”,西曰“车辅晋阳”,北曰“广武云屯”。

代州古城在4座城门和瓮城顶上皆建有楼阁,气宇轩昂,造形稳健,雄伟壮观,即所谓“四门八楼”。每座城楼底层面宽五间,明三暗二,进深三间,三檐两层歇山顶,二层围廊施双昂五彩斗拱,均覆以青灰筒板瓦盖板。城楼四角挑檐高翘、风铎摇曳。在城墙四角拐弯处各建角楼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檐两层歇山顶。

代州古城整体布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思想和礼制文化。街衢以边靖楼为中心,设东、西、南、北4条13米宽的主街,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主街区。为强化军事防御功能,遵循“道路不直通、城门不相对”之规则。鼓楼前后的南、北大街是全城的南北中轴线,但进入南城门后先行西折几十米,后才拐上南北大街。全城的小街小巷也极少直通,多为丁字巷或拐角巷,东城门与西城门、南城门与北城门的方位均互相错开。同时,州署靠近东城门在左,兵备道署靠近西城门在右。文庙与武庙一在东,一在西,体现左文右武之规则;以东西大街为界,州署、兵备道署、考试院等十余处重要官衙位于此街之北,大户人家和各类市肆位于此街之南,体现前朝后市之规划理念;州署与城隍庙一在城东,一在城西,对称排列,体现人神共治之统治思想。

明代扩建代州古城,在规划街巷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城池整体景观的营造,在城池中心或重要位置建造塔楼,以制造立体景观;沿街树坊表,以威壮街景;在城墙上建文笔塔,以制造风水,使整个古城更显壮丽威严。明清时期的代州古城,边靖楼、阿育王塔在城中遥相呼应,城墙上12座敌楼整齐威严,城南奎星阁、青云坊、3座文笔塔巍然耸立,城内50余座警铺横跨东西大街,48处官府衙署散布城内,48座寺庙点缀全城,32座坊表沿街而列,真可谓城池威严,街景壮观。

代州古城内有天宁寺、圆果寺、马王庙、火神庙、酒仙庙、关帝庙、龙王庙、土地祠等庵观寺庙48处;有“兄弟进士”“十俊坊”“五子登科”等精致牌楼32座;城内及周边有南园、映碧园、知园、西园、东园等私家园林6处;有“恒升昌”“大德昌”“天德隆”“天德生”等大小商号30余家;有包括边靖楼、钟楼等在内的各种精美楼阁16座,建筑类型齐全,建造技术精巧,是我国明清时期建城史上的典型杰作。

进入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代州古城日渐破败。

建设与保护

1946年代县解放后,代州古城凤凰涅槃,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1954年以来,先后在城内兴建了机械厂、五金厂、制鞋厂、棉织厂、印刷厂等20多个工业企业。1970年后,工矿企业区逐新向城外发展,除城西的造纸厂、城北的糖厂、酒厂外,新建厂矿如水暖厂、塑料厂、化肥厂、农机厂、木器厂、城关木作厂等,大都集中在平城火车站附近,形成新兴工业区。县城街道主干为东西、南北十字大街。

城内东西大街东端新辟新南街,与城南的京原公路相衔接,形成长方形环行路。东西大街长1371米,路面宽8米,南北大街长1003米,路面宽6.6米,1968年铺沥青路面,为三级标准城镇公路。京原公路与京原铁路皆于县城南侧通过。 1970年以来,不少单位先后在各条大街兴建了办公楼、农贸市场、文化场所等公共建筑。代县党政机关驻地集中布置于东大街路北。东西大街是商业区,城区正南的大教场,1978年被新辟为农贸市场,为农副产品集市贸易中心。县城新南街路东的代州影院,1982年竣工,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0平方米,门庭立面为三层楼,内有1430个座位。1983年竣工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占地面积1144平方米,建筑面积4452平方米。截至1982年底,城区面积达到4.13平方千米。

这些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修建、改建,虽然对当时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但是也极大地影响和破坏了代州古城的历史风貌。

代县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于1984年,规划期限为1984——2000年。该规划对于代县县城的建设、发展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规划要求对古城采取“旧城旧保,新城新建”的建设方针,对古城的定位是以居住、历史保护、旅游观光和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卓越军事成就、悠久边塞文化、丰富文物古迹和完整古城格局。古城保护范围是县城1.97平方千米,加上西关、东关和北关的“三关”合计0.36平方千米,整体保护范围共2.35平方千米。

近年来,代县人民政府不断加强古城的建设和保护。2004年5月至12月,投资50万元,对古城西门洞券进行修复。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投资736万元,对古城西门城楼进行复建。代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实施《代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代州古城分为城东、城西两片,按照“旧城旧保,新城新建”原则,对古城内历史街区、历史城垣、历史地段进行改造和恢复性建设,对古城内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性维修,投入巨资先后改造了东西大街、新南街、大南街、鼓楼后街、炭市街等主要街道,完成了边靖楼、阿育王塔、文庙等3处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大修或重点维修,对钟楼、武庙、城隍庙、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周玳官邸等一批省级、市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或复建,在古城主要道路上恢复修建了13座仿古牌楼。

2013年,县政府投资6200万元对古城西门瓮城和1.2千米长、12米高的西城墙进行全面维修复建,修补毁损墙体,重砌外包城砖。重砌墙砖由代县大烟旺、櫈草沟、东留属村和原平市崞阳镇等地的手工作坊砖场采用古法传统工艺制作,城墙马面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墙体砖长28厘米,宽14厘米,每块造价高达为7元。经过修葺,往日残垣断壁的代州古城墙再次重现了明清时的壯丽雄姿。

(郭 荷 供图)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门古城
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城门城门,我来开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黑夜过桥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凤山水城门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晨钟暮鼓”怎么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