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贤学校的外籍牧师

2018-01-10 12:08介子平
文史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孔祥熙保罗柏林

介子平

1907年夏,孔祥熙在完成欧柏林大学与耶鲁大学学业之际,欧柏林大学中国同学会举办了一次小型欢送会。(欧柏林大学是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开办的一所私立大学,地处美国俄亥俄州。)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柏林大学的一些毕业生组织小分队,以传教士身份来到山西。在1900年我国爆发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中,太谷的6名欧柏林传教士被杀。一位美国传教士试探孔祥熙可不可以借返乡之便,带一笔捐款,为那些被杀的传教士建立一所纪念堂。孔祥熙表示此意见很好,但建纪念堂和立碑垒石是死的纪念物。死的纪念物固然重要,但不如设立一所学校,造就人才,以传播“欧柏林精神”,并保证回国以后谢绝一切邀请,牺牲一切优越就业条件,“致力于此校之创设”。欧柏林大学同意孔祥熙的建议,随即成立“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或称欧柏林山西纪念社),负责筹资建校。

1907年秋,孔祥熙携款项回到故乡太谷县,拒绝了清廷邮传部和湖南省的邀请,一心办学。并与公理会商妥,占用公理会所办的明道学堂校址,创办了铭贤学校。“铭贤”二字,也为孔所命名,“盖取纪念庚子为道殉难中西先烈之意”。学校初建时,是一所包括初小和高小在內的完全小学,后增设中学班次,并迁入城东孟家花园。1925年,孔祥熙赴美募集75万美金,成立铭贤学校办学基金。1929年,接收贝露女校,改为铭贤学校女子部。

欧柏林大学则每三年选送一位毕业生或未毕业的未婚男性代表来学校担任教师职务,每人任期三年。后来,逐渐改为每年选派一男一女,每人任期两年,这样便同时有4人在学校任教。学校从1907到1927年的二十年间,先后从美国引进了18名教师。另外,还有12位美国人携家眷长期住校办理校务。美籍人员中还有终老于此者,每当这时,校刊《谷声》便会辟出专门的篇幅予以悼念。其1933年2月出版的第34、35期合刊上,刊登了韩明卫的史略与遗嘱。

史略云:“韩公明卫,字敏修,于1874年4月1日生于美国利挪省,热心基督徒也,天资聪颖,德学兼备,师长友好均器重之,由大学卒业后,曾任义勇布道团团长,当时即萌来华服务之志,旋入医科大学专攻医理,造诣最深,于1903年结婚后即偕夫人来谷,在东关孟家花园创设医院,施诊救人,嗣因地址狭隘,不便发展,遂移至南关明道院旧址,后又在清源设立支医院,博施济众救世之心,可为殷矣。晋省数罹旱灾,迭遭鼠疫,韩公募款助赈,躬任防疫会,蒙上宪颁奖励热心公益,于兹可见。不幸积劳成疾,于1932年11月8日与世永诀,中西人士莫不悲悼。公有一男三女,男早亡,女均次第成人。公一生尽瘁公务,不治生产,故身后萧然。”

遗嘱云:“我死后,愿吾二女继续努力我在中国未尽之事工,更愿中国同胞,勿学美人之奢侈生活,俭为美德,殷勤求学,以助中国社会进步。对于医院同工,应本基督牺牲服务博爱的精神,作事到底。愿吾妻,平民化,节省余资,扶助一班有志青年刻苦求学,及清源支医院之困难。此嘱。”

入列铭贤学校“双八景”的“韩楼灯火”之“韩楼”,即为韩明卫之弟为纪念其母捐建的一座二层洋楼,其建筑豪华,设备先进。一到夜晚灯火辉煌,蔚为壮观。韩氏楼于1924年落成,主要是供学校男学生居住。楼内上下二层各十个房间,楼梯分设左右两侧。地下室有暖气锅炉,可供热水,还有淋浴室、洗衣间、理发室等生活设施。除却韩氏楼,韩弟为纪念父亲还捐建了大礼堂。

1904年,韩明卫到达孟家花园的次日,就在花园中利用“瓦屋数间,床桌数具”开办诊所,给人看病。翌年,一位信教的中国老先生根据《孟子·梁惠王》中“无伤也,是乃仁术也”,为其诊所命名为“仁术医院”。铭贤学校创办后的1909年,经太谷公理会研究决定,“仁术”与“铭贤”互换地址。韩明卫随医院迁至南关,而铭贤学校迁入孟家花园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建设。如此,医院解决了地处偏远的不便,学校则解决了地界局促的困难。

仁术医院迁南关后,韩明卫即全身心地投入医院建设和医疗活动中。在获得美国的募捐后,首先盖起了妇科和小儿科就诊、住院楼,继而又用更换地址补贴之款,建起了手术室及男病房。与此同时,还在医院内设立了“戒烟局”,且深入附近设立戒烟支局,每年退瘾人数可达五百人次。1918年前后,仁术医院附设了护士学校,附设了清源支医院。韩明卫经常骑着自行车上街,遇到有老弱残疾即主动帮助,用自行车拖着病人去医院。1929年,仁术医院建院25周年,太谷各界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韩明卫受到广泛的赞誉。然三年后,韩明卫即因病在太谷逝世,年仅58岁。根据遗嘱,其二女儿韩义德一直在仁术医院服务,直至1948年,太谷解放才返国。后又去印度服务30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即韩明卫的侄子。海明威于1941年4月来华报导中国战事,由于他的二叔韩明卫与孔祥熙的关系,在重庆受到孔的接见。(韩明卫,海明威,只是译法不同而已。)

1934年12月31日,铭贤学校举办三老“庆寿会”。“三老”指康保罗牧师、贺兰芳教师、韩明卫夫人。庚子之后的1904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派康保罗夫妇、韩明卫夫妇和贺兰芳女士来太谷县。那时铁路未通,他们从石家庄到太谷走了整整八天,落脚点即义和团杀洋教士后割让给基督教公理会,让其埋葬被杀教徒的孟家花园。随后他们创办了太谷仁术医院、贝露女子学校、毓德妇女学校。韩明卫去世后,其夫人仍留居。贺芳兰是贝露女校校长,一次,贺校长气冲冲地找到孔祥熙质问:“你的学生常常偷看我的学生,在礼拜堂里,这成什么样子?”孔祥熙从容不迫地反问:“贺女士,如果你的学生不偷看我的学生,又怎知我的学生在偷看你的学生呢?”贺女士先是一怔,然后自觉理亏,一笑了之。当时男女学生尚不同校。此次“庆寿会”,意在表彰他们在校三十年来,献身教育,传播教义的作为,“其志可嘉,其行可佩”。会上,特赠康保罗牧师“智仁勇”三字。“智者,因廿余年前,铭贤校董数人欲移校址于太原,康牧独以为不当,使铭校果移太原,焉有今日之发展,康牧有先见之明;仁者,康牧平日特爱贫苦无告之人,留养孤寡老弱,不下数百人,并爱贫寒之青年,辄以金钱助之求学,故蒙康牧栽培之青年,亦不下数百人;勇者,庚子大迫害大惨杀始过,而康牧师奋不顾身,抱为道牺牲之决心,毅然敢来谷布道,非有大勇盍克臻此。”endprint

“铭贤校董数人欲移校址于太原”一事,盖因太谷地陬一隅,未有省城之繁华、之便利,而“康牧独以为不當”,其理由无外乎繁华之所未必适合于学业等等,铭贤学生能远离政治,安心课堂,与校风有关,与地域也有关。但就经济发达程度而言,太谷为全省之首,当时的山西商会即设于此,在全国找不到第二例省会以外的地方设立商会的。1934年11月10日,蒋介石夫妇在出席了山西各界人士欢迎蒋莅并大会后,便在孔祥熙的陪同下,乘汽车来到铭贤学校,受到铭贤师生的夹道欢迎,接着在学校操场举行了隆重欢迎大会。

1936年1月8日,康保罗牧师去世了。为此1936年4月出版的《谷声》第42期特辟为“康保罗博士纪念专刊”。

康保罗与孔祥熙是欧柏林大学的同学,其原名保罗·考宾,在孔的影响下,有意来华布道。为此,孔祥熙还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康保罗,字乐三。康牧师生于1875年9月28日,毕业于乌西大学及欧柏林大学,庚子后的1904年自愿来华布道,是公理会神学生至中国之第一人。1918年,晋北发生鼠疫,范围自大同至太原,其间死人无数。山西省聘请中西医工前往防疫,康牧师虽非医士,亦在被聘之列。1921年,华北五省大灾,陕北灾情尤重,其又前往赈救,因劳瘁过度,卧病赈地,几至不起。1932年退休时,夫人下世,子女返美,孑然一身,难以娱老,因而,孔祥熙为之购置四合院一处,康自占正厅,其余房舍专供贫苦学生之用,所得退休薪俸,除极俭约之自奉,其余悉数周济寒苦,而他在美国上学的子女,尚须勤工俭学。

1918年1月1日,山西省政府接中央急电,告知归绥属境五原发生肺型鼠疫。1月5日,山西省之疫情首先在右玉县爆发。省政府召集省城各医院以及军警机关所有的西医医生及曾留学东洋或西洋之医生,“无不优礼致之,派往各地担任检查”。北洋政府内务部介绍美籍医生杨怀德莅晋,被聘为“防疫总顾问,授以医务全权,领中外医员,以树设施上之模范”。据统计,参加防疫工作的中外医生及看护员共有67名,其中有36个医士,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他们分别派往代县、宁武、偏关、五寨等各防线所经之县,构成防疫的主要技术力量。据《山西省疫事报告书》载,1918年晋北的疫情之所以能以极快的速度控制,办法有几条:第一,公开事实。接到疫情报告,立刻通电晋北各县,实行遮阻交通,严格检查。阎锡山根据西医之说,确定鼠疫为“有防无治”。在通令全省遮断交通的同时,“先后撰白话电示数条,俾官民依照清洁隔离、埋尸封室各办法,严切执行,并聘请各国医生、牧师、教士分头帮助,委派宣讲员,乘机利导,其注重之点,在使人自防卫,家自引避,村自隔绝。忍一时之痛苦,保万姓之安全”。第二,当机立断。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了主防不主治的决策。第三,相信一切社会力量。疫情出现后,阎锡山立即做出了聘请当时在晋的各国医生、牧师和教士,请他们来帮助。政府对于此次鼠疫的预防工作,卓有成效。疫情虽蔓延28县,导致2667人死亡,但在蔓延74天后,即被扑灭。韩明卫、康保罗参与的即这场防疫。然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大灾频仍,肆虐不断,紧接着于1920年,直、鲁、豫、陕、晋华北五省发生四十年未有之旱灾,很多地方赤地千里,寸草不生。造成千余万人的死亡,三千万的灾民。康保罗参与了此次赈灾。

康保罗去世后,学校为之组织了治丧委员会。由于其生前不置产业,身后一贫如洗,故第一件事便是募捐,其间募得609.43元,其中孔祥熙500元,代理校长梅贻宝10元。1934年秋,欧柏林大学毕业生梅贻宝被聘为铭贤学校代理校长,1936年,改任燕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后离任。

其间收到挽辞、挽联、唁电、悼辞、悼诗、悼文无数。这时已是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还为之发来了《祭文》。文曰:“惟熙早岁渡洋,识君于海外,每共晨夕,便接绪论,见君慷慨义气,志量宏远,敬主爱人,奉道最笃,私心钦仰,窃以交友如君为幸,时君已有意来华布道而熙亦以国事蜩螗有奋然兴起效命邦家之志,时道衷曲,益增契好,逮熙学成返国,创铭贤学校于太谷故里,君已先此来华布道是区,由是旧雨重逢,朝夕与共欣慰之情,犹可一一追忆。时太谷教会,方经庚子之乱,堂舍为墟,信徒流散,惟君振颓起废,救残补缺,建一代中兴之业,树百年不拔之基,太谷教会之有今日,君之辛苦有非恒人所能缕述者矣,而惟熙知之,非特于教会为然也。时铭贤学校方当草创,其困顿艰苦,熙固历任而不辞,惟熙有一得先见辄苦不为时人所谅,而惟君许之,世言知己之交,金兰之好,熙于君有焉,迨后君致力教会,迄未他适。”这段文字有助于后人了解该校早期的发展。

1月18日,为康保罗牧师的殡葬之期。是日清晨,将其灵柩自其住宅移至贝露女校礼堂。灵柩前有男女学生数人,有信徒各穿孝服侍立。礼堂内外挽幛、挽联、旌旗、花圈无数,追悼会于午12时举行。会毕发引,葬礼是按照中式进行的,杠工抬着棺木,上披龙头罩,前有鼓乐开道,后有信徒尾随,浩浩荡荡,城里城外,抵铭贤门前时,特下半旗致哀,最后到达茔地。此次安葬所费568.4元,节余的41.03元,则拨入“康公纪念奖学基金”。

公平地讲,孔祥熙经营铭贤是卓有成效的。经营一校,可以经营票号的方式进行,但经营一国,此思路却糟糕得很。1940年12月30日,孔祥熙在范庄召开训话会。当谈及货币问题时,孔曰:“刚才委员长说:‘沦陷地方多,税收短少,战费大增,财政上要多想办法。我答复他:‘不怕物价飞腾,我只在票币上加个圈圈,10元就变成了100元,不过花点印刷费而已。我保证中国绝不会像美国的绿背纸币和德国的马克那样糟糕。至于多开财源,我就交给你们想办法,只要提得好,无不重赏。”这不是笑话,是史实。一个圈圈,竟将民国圈到了台湾岛,谶也。endprint

猜你喜欢
孔祥熙保罗柏林
汽车冲进柏林闹事酿惨剧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保罗老师病了
孔祥熙如何成为孔子后裔
感恩那份心
废弃柏林
孔祥熙巧化干戈
柏林
参考译文
寻觅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