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农村村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杞木村为例

2018-01-10 12:11李水清陈志刚
时代经贸 2017年30期
关键词:木村供给培育

李水清+陈志刚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就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工作的主线。

一、杞木村村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农村村域经济。发展农村就要发展村域经济。目前很多农村的村域经济发展并不理想。为了弄清现状,笔者多次到杞木村做调研,取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杞木村,是我国中部的一个典型的温饱型行政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流丰镇内。杞木村包括老屋自然村,井头自然村,打油何家自然村,杏村自然村等4个自然村,2015年末杞木村有2040口人。全村共有耕地218 hm2人均耕地0.11hm2,其中,农田83hm2,人均0.04hm2,可耕旱地135hm2,人均0.066hm2,全年种植水稻、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129.71hm2和蔬菜52.87hm2,种植烟叶等经济作物35.42hm2。果林业的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畜牧业收入约10万元。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经济收入也很少。杞木村属于典型的农业型、温饱型村域,也就是当下中国大部分村域的类型①。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分析井头村村域经济,可以看出井头村村域经济发展有如下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分布在单一产业和单一品种

杞木村的经济产值集中程度非常高:三次产业比重为98.53:0.08:0.99。农林牧渔业比值为98.79:0:1:0.21。全村都从事种植业,而且种的都是单一的常规品种,如水稻、蔬菜和烟叶,很少有其他经济作物。家家户户都搞种植,极少数农户兼营其他的产业。杞木村的村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单一,品种也单一。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比重过大,会给农业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一旦农产品价格有较大的下跌,农民将损失惨重,农民增收也将困难重重。

(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充分

目前在村域经济中,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还不够充分。在杞木村中,这类新型经营主体,还只有一家专业合作社(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值也不大,全年约12万元,占全村的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19%;种养大户,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的只有一个人,30亩的有一个,20亩的也有一个,其他人都是种自家的几亩责任田。其他的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类型还没有发展起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极不充分。

(三)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

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少数人则成为创业者。杞木村常年在村子里的,不到三分之一,多是些老幼病残。外流的劳动力,占到了总人数的70%,同期湖南省桂阳县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17.3%,杞木村外流人口比例远远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劳动力外流非常严重。这些在外地的劳动力,有的开公司办厂,有的开淘宝网店,有的搞搬运,还有的打零工。这些外流人员大多是同辈人中的精英,精英外流,严重影响了当地村域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四)观念落后,精英人物的缺失,使得农产品创新不足

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创业去了,剩下在村里务农的都是超过50岁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老幼病残在家搞农业生产,往往思维老化,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有创意的精英人物的缺失,使得村域经济无论是农产品研发,营销模式,还是农产品品牌的创造等方面,都很难有大的创新。现代社会,缺乏创新,是发展经济农民增收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二、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促进杞木村村域经济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的几个要素入手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农业供给侧的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培训农业劳动力、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等要素入手改革,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杞木村村域经济发展,最终增加农民收入。

(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很多村域经济都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而农业内部,是种植业一家独大,种植业内部又是水稻种植一家独大。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加大了经营风险,农民收入的提高受到局限。这种结构下,一旦由于气候或市场原因,造成水稻的收入减少时,整个村域经济的收入就随之减少,农民的收入就会骤减。要避免这种状况,就是要加大二三产业的比重,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而种植业中,又要加大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的比重。杞木村可以利用旱地,集约化经营,种植烟草,大蒜等经济作物;充分利用河流、水塘和水库,发展渔业;利用坡地,发展养殖业,养殖山羊、牛、猪、鸡,形成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其区域优势,便利的交通网络,发展物流运输业;培育更新桔林枣林种苗规划山林,发展果业和林业;发展豆腐,粉面等产品的加工业;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些就可以降低农业经营的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體系

发展村域经济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它们是农业发展的新动力。目前杞木村只有一家刚起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放养山鸡、山羊。可以把这个合作社做大。先集中优势,在鸡羊猪等产品中选一个技术力量最强、好养又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创出品牌,扩大规模,发动广大农户参与,形成“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农户生产,合作社提供技术和营销支持,合理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同时要加强研发,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培育自己的特色品牌农产品。还可以培育其他种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等。通过大规模生产,产业化发展,降成本;特色化品牌,高质量生产,增长收入。

(三)以创富空间吸引培训外流的农村劳动力endprint

发展经济,人才是第一位的。如果能改善农村村域经济的条件,结合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政策,让这些农村青壮能人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村里给他们提供大好的发展空间。有了舞台,就有了创富空间,在家里也同样能赚大把的钱,就能吸引他们留在村域组织中,为村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对于杞木村外出的能人,要区别对待。首先,对那些在外地开公司办厂的,有资金有经济条件有经验的能人,给予他们土地政策方面的优惠,让他们在村里投资创业,培育发展成农业龙头企业;其次,对于那些多年来在外地开淘宝网店的村民,给优惠政策,让他们做网上贸易,培育成专业的营销大户,销售本村域经济组织的产品;其次,对于那些在外地抱团搞搬运的村民,可以让他们回乡合伙办物流公司,利用自身对搬运业务的了解,以及本地便利的交通优势,培育成运输专业大户;最后,那些外出零散打工的村民,给优厚的工资待遇,使他们留在本村的村域经济工作,也能赚到外出一样多的工资。

(四)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创特色产品,差异化经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目标就是要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增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因此,要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农产品创新,创特色产品,差异化经营。农产品创新体系,既可以有农产品品种上的创新,培育农产品品牌,也可以发展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创新。首先是农产品品种的创新,就是要提高其项目的科技含量,创特色农产品,差异化经营,并打造地标性的农产品品牌。其次是要培训特色农产品品牌。杞木村的周边村镇,就先后培育出了太禾贡辣,方元西瓜,东江鱼,临武鸭等知名地标性的农产品品牌。最后是要发展农产品营销上的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等网络营销方式,微商营销等,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全国各地,电商让农产品销售‘利润飞奔”。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就是从供给侧的各个组成要素入手,落实到农村村域经济发展,解放生产力。广大农村村域经济组织,应该抓住中央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政策条件,吸引培训优秀人才,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并通过这些新型主体来带动广大农户,提高积人们发展农业的极性,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努力创造,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的。

(1.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注释:

①数据来源:作者实地调研收集整理。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Y2015LX316);玉林师范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14YJYB16)。

作者简介:

李水清(1973—),女,湖南桂阳人,玉林师范学院助理馆员。

陈志刚(1972—),男,湖南桂阳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玉林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发展与农业经济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村供给培育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搬酒工木村翔:这棵“杂草”打败邹市明,卫冕金腰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供给侧”何以流行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