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2018-01-10 12:20吕陵
时代经贸 2017年30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消费主义立德树人

【摘 要】消费主义思潮于现代社会的显性作用不可忽视,其极端崇尚物质与消费的价值导向催生着愈加精细化的物质世界,却同样催生了与繁华的物象世界相形的另一面——精神世界的荒芜。大学生浸润于时代风气中,其价值观无疑受到消费主义思潮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物化的现实境况中,大学生对美德与理想的追寻受到了功利迷雾的笼罩。立德树人是高校的育人核心,面对新时期消费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应当因时而新的推进高校德育内容建构,有重点、有目标、有方法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追寻有德性的人生。

【关键词】立德树人;消费主义;高校德育;价值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以来并不乏对社会功利风气的批判,毋宁说,利己本植根于人性之中,不可能简单将其剥离于人类。但时移俗易,现代社会繁华的物象世界所折射的功利风气与过去的历史镜像相比却显得更加复杂而变化多端。究其缘由,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资本的逐利性正席卷着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是,由消费主义所绘制的功利社会图景愈发显得浓墨重彩。鲍德里亚曾尖锐的指出,现代社会便是一个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需要与欲望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人们对物质、身份、地位趋之若鹜[1]。大学生浸淫于时代风气之中,其价值观受到消费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少大学生对理想、信念与美德的追寻让位于名利。然而,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其精神风貌代表着社会未来的精神风貌,其价值追求也将影响社会风气的趋势。消费主义肆虐的社会绝非是人类心中的“理想国”,因此,应当践行以德育人,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捍卫人类的精神家园。

一、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时代风气缩影于每个个体的衣、食、住、行之中,个体无法脱离于时代之外而生活,浸润在时代的各种思潮之中,大学生这个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正在物质与精神、功利与美德、理想与现实、个体与集体之间纠缠摇摆。消费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崇尚物质的校园文化

新闻媒体中不乏有大学生受蛊于物质享乐而堕入歧途的报道,近年来多有高校大学生“裸贷”风波、债务危机等新闻见诸报端。据报道,许多大学生误入歧途的原因多是追求“苹果手机”或者“华服美食”等超出其承担能力的物质财富。而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又为网络金融平台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对大学生极具诱惑力。以裸贷平台为例,其提供的便利放款手续,十分容易刺激大学生物质欲望的膨胀,从而踏入裸贷陷阱,埋下祸患的种子。由裸贷引发的一系列悲剧,固然需要考量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管理的有待完善之处,但更值得反思的是大学生趋功利、逐享乐的消费主义动机。反思裸贷不能仅就经济行为进行剖析,究其原因,裸贷乃是崇尚物质的校园文化的其中一种现象表征。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虽然有其象牙塔的单纯一面,但是社会风气与校园文化的具有互通性。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来自社会的各方影响,每一个人不管是何种身份,都身处社会之中,当今社会的消费主义冲击着每个人的欲望之心。

(二)理想信念受到冲击

在这样的时代风气下,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无疑会受其渲染,校园文化也会产生急躁的情绪——急于成功,而成功的标准则来自社会的风向:重物质、轻精神。对于人生理想信念的认识是单调的,对于读书求学的目的也是功利的,甚至于对择业的标准也是用获取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青年人无疑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青年对于人生有着理想化的认识,也有着浪漫主义的追求。我们不能否定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美好生活并不等同于消费主义,更不是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蔓延是对青年人理想信念的荼毒。大学生作为聚集于校园生活中的青年群体,有其从众的特点和偏好。在竞赛竞争中充斥着的功利主义色彩,在社团活动中存在着的对权力与金钱的崇拜,会严重地影响大学生在群体中建立的认知和价值观取向。当今社会展现的速度和节奏也使得沉思式的生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不再是标杆,有钱、有权、有地位的工作人设成为心之所向。理想屈从与现实,理智屈从于欲望。不再追求德才兼备,不再思考家國情怀,而是怎么快乐怎么活,趋于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抛弃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想与责任。

二、破解消极影响,因时而新的推进高校德育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破解消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时代形势,丰富德育内容

目前,对大学生的德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形式下大学生德育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以目前高校及大专院校思政课堂的现状为例,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其固有印象中的德育课和思政课是以说教和灌输形式呈现的意识形态教育,毫无乐趣可言,更无法吸引学生。而一些照本宣科的教师则化身成为了意识形态口号家,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或因为枯燥晦涩,或因为与新形式脱节,很难引起青年大学生产生共鸣,课程也因此流于形式,未能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究其原因,一是课程内容鲜与时代相融,未能做到因时而新;二是教育过程未有贴近学生,难以达成共鸣。因此,应当把握时代现实,因时而新的丰富德育内容。从教学方案中创新育人形式,从学习途径上丰富育人渠道。于此同时,丰富德育内容也离不开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高校思政教师的培训,通过增强师资队伍剖析和解释新形势下热点问题的能力,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以加深其在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树立青年人的理论自信和民族自信,拒斥消费主义的侵蚀。

(二)创新德育方法,加强实践育人endprint

推进高校德育建设,不仅要因时而新地丰富德育内容,还应当创新德育方法。目前,高校德育仍偏重于理论教学,大多通过课堂灌输达成教育计划。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无疑有失偏颇。高校德育的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德性的人,何为有德性?有德性之人不仅应当知道何以为德,更应当身体力行。

德性是通过习得而培养的。通过日行一善而养成。德性的生活方式在于践行,只有在践行中,才能真正发现美德,认识德性。否则,空谈道德标准,和睡着的不懂德性的人并无区别。而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成为有德性的人。这也正是近年以来,不少学者呼吁德育要回返生活世界,关注日常生活的原因。大学生德性教育不应当停留在构建理论知识和灌输教育层面,而应当面向经验到的现实,将理论付诸于现实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以德育人见诸成效,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三、结语

当今社会,人类为了精细的物质享乐而奔忙,但并非所有人都漠然接受着物欲的膨胀与精神的荒芜。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曾停止,针砭时弊的思想家对消费主义的批判鞭辟入里,并通过这些反思性言论唤醒着同时代的人们。消费主义的白色迷雾模糊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生路途真假难辨,人们受诱惑于名利,将衡量人生的标准让渡于咆哮的金钱。时代的丰盛与时代的荒芜相形相生,即便如此,人们并非麻木不仁,我们依然听到批判的声音如利刃挥舞在迷雾间。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未来,是风华正茂的思想者,是最具理想与担当的青年人,他们对时代的弊病往往有着异常高涨的热血,由此,更应当对他们加以引导,使其认清自我,培养自制与美德,引导其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在对时代的探索的靡靡之音中,我们所坚信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一切从实践出发,从现实出发。消费主义作为发达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其本身便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这种意识则反过来进一步催生着资本逻辑的无限扩张。时代本身无法超越,不代表人类就此不作为。人的主体性永远在于其创造性、实践性。对于意识形态危机,认识其根源之后,身处于时代洪流中的我们,所能做的积极行为便是,积极引导。以先进的意识形态战胜颓靡的意识形态。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将儒家思想精髓发扬光大,践行以德育人,实践育人,破解消费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成为有德性的幸福之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建设一个人人为之向往的美好家园。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443000)

参考文献:

[1]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OL].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作者简介:吕陵(1963—),女,湖北宜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消费主义立德树人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凶猛
最高衣橱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