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进行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研究

2018-01-10 12:51王晶晶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形势与政策教学方式

王晶晶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了解当前局势、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宣讲阵地。通过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讲授水平、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式设计,以及提高课程的理论性、思想性、科学性等多种方式,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形成能动的正向作用,促进大学生思想和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讲授水平;教学方式;思想理论教育;价值引领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特殊的全校必修课。它既是大学生了解当前局势,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宣讲阵地;也是当代大学生观察时事、分析社会以及明晰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特别关注,每学期开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都要发布《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用来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指导各级高校这门课程的开设和学习。

然而,正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准备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特殊性,使这门课程在教师队伍、学生适用性和课程内涵建设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建设方面的发展,使这门本该最生动、最贴近现实、最与时俱进的课程出现“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复读课件”等现象,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建立。文章拟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讲授水平、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式设计,以及提高课程的理论性、思想性、科学性等角度探索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方式,以期对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形成能动的正向作用,促进大学生思想和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多措并举提高课程教师教学水平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直接决定课程质量和课程水平的关键因素。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特殊性,一般以专题方式进行讲授,每学期讲授四周时间,每周讲述一个专题,专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所以客观上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既要拥有非常宽广的知识面,又要能够对专题进行自我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讲述。然而,由于我国学科设置方面的教与学不完全对等现状,《形势与政策》课难以在大学及以上教育中找到完全对应的专业,因此高校中没有专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现在教授这门课程的专业教师或者从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或者法学转型而来,或者由辅导员或者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兼任。这就造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教学水平和讲授方式千差万别,加上教师要承担这门全校必修课的教学,课时多、任务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学习起这门课程很容易因此陷入困惑和迷茫。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教师教学热情

教师是能够左右《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在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方面,首先要对这门课程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热情进行充分的提升。主要可供选择的方式有,加强教师职业素质的宣讲和培训,各级教学名师的讲课、说课和课堂观摩活动学习,以及进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站在讲台的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不仅代表了个人和学校,更履行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光荣的使命,从而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他们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二)稳定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兼职教师培训

仅仅主观上提升教师的素质和热情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队伍建设和组织结构完善方面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团队的构建。可供参考的方式包括通过人才引进不断壮大《形势与政策》课专业教师的数量,通过高校内部流动引导相关专业的教师补充进《形势与政策》课专业教师队伍,以及严格兼职教师的选拔、加强兼职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上的培训等。通过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比例合适,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为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制定课程教学方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在教学态度端正、人才基础扎实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形势与政策》课课程规范化的工作,让教师有教案可依,有标准可循。可借鉴的方式包括尽快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制定省级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标准,并在此标准基础上,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规范。通过课程标准和教学规范的建设,可以尽可能的实现教学活动输出端的一致性,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教师专业和水平不同而带来的教学差异,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标准化基础。

综上,在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与发展方面,涵盖教师主观态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标准制定三个方面,如果能够实现这三个方面提出的目标,就能在教学活动的“教”方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质量,使其承担应有的思想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

二、因材施教制定课程学生学习内容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直接决定课程学习水平和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是全校必修课的性质,使学习课程的学生来自理、工、农、文、法、医等各个学科门类和学科专业,每年更新的专题内容,在某个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在其他专业很可能反响平平。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一)提高备课质量,设计针对性环节

《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而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师也来自同樣的专业,或者同一个老师掌握多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只有加强授课之前的准备,在备课环节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诉求和可能的兴趣点,引导学生从本专业出发思考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如讲授《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这个专题时,面对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讲述国外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形势的对比;面对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讲授的重点适当向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影响等方面倾斜。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实现有教无类的目标。endprint

(二)增加课堂互动,提升专业代入感

《形势与政策》课由于其内容的时代性、社会性和宏观性,虽然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但也容易造成“与我何干”的刻板印象。未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适当增加课堂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国家的发展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增强课程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授《砥砺奋进的五年》专题的时候,可以在引论部分设计“我的这五年”这一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讲讲自己和身边这五年的变化,使他们对国强则民富,国弱则民贫有最直观的感受。

(三)注重课下交流,重视师生间交流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期待与需求,课下交流能够最快的了解到学生的心声,搭建师生沟通的渠道,为课程教学方式和方向的调整提供最直接的参考。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贯穿大学一、二年级四个学期,教师之间难以完全做到讲述专题内容的实时沟通,所以在每学期课程教学开始之前,通过课下交流,了解之前学期教师的授课内容、讲述风格和学生评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讲述专题的重复,也能得到教师教学效果在学生群体中第一手的反馈,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在通过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与发展方面,涵盖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间课后交流等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如果能够实现这三个方面提出的目标,就能在教学活动的“学”方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质量,使其承担应有的思想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

三、各方参与探索课程内涵建设方式

在“教”与“学”方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就能够切实实现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如果想要进一步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巨大威力,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王牌”和“利器”,只能通过课程内涵建设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科研人员参与,提升课程学术内涵

在高校科研机构,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机构中,有大量的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将这一部分科研人员补充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兼职教师队伍,能够让课程在学术内涵和专业水平上得到较大的提升,促进课程的内涵建设。但在这方面需要注意对科研人员基本教学技能培训,避免出现“自说自话”“深奥难懂”“教、研脱节”等现象。

(二)企业人员参与,提升课程案例内涵

在高校应用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与企业建立比较良好的合作关系,适当选择企业中管理者参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社会生产领域的真实状况,接收最新的市场动向的就业信息,为今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在这方面需要注意对企业人员的基本教学技能培训,避免出現“唯案例论”“经验总结”“员工训话”等现象。

(三)政府人员参与,提升课程理论内涵

治学促乡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使高校与地方政府能够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适当选择各级政府中的官员参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可以从政府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看待社会问题的视角和方法,直观的了解地方政府的所想、所做、所为。但在这方面需要注意对企业人员的基本教学技能培训,避免出现“政府报告”“上级汇报”“部门总结”等现象。

综上,在通过探索内涵建设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发展方面,涵盖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多方参与的机制,如果能够实现适当的多方参与目标,就能在根本品质方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质量,使其承担应有的思想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

四、探索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提升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合理方式

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实现当代大学生价值引领是高校必须完成的重大目标。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与学的水平以及课程内涵建设,是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充分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等各方面需求,实现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水平提升和价值引领方向正确的有效途径,也是回应党和政府对大学的基本功能和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基本要求的有效手段。因此,对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提升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合理方式的探索,是值得尝试和实践的。同时,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也为形塑未来具备较高思想理论水平的大学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形势与政策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