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设计与实施

2018-01-10 13:34刘湘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概论探究性探究

刘湘辉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组织开展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性实践,符合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概论》课开展这一教学实践,在内容选择上必须注重探究内容的现实性、新颖性和可行性,在组织实施上必须以团队按步骤严格展开,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实践中,知悉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社会性学习与发展,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并为之奋斗。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探究性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0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30-04

中央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1],“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2]。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也涌现了诸如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四环”教学模式[3]、协同创新框架下分组讨论教学模式[4]等教学创新。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性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建合作学习团队,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程序为基础,开展对某一问题的探究,从而获得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个体社会性学习与成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为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重要的课程,更需要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更需要让学生在積极、主动的学习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在《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性实践,将有助于让学生在积极的文化自觉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一、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性实践的模式导向

1.合作学习模式的效力

学生应当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携手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卢梭、杰弗逊等均有阐述,杜威亦极力推崇。D.约翰逊和R.约翰逊领导的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小组、沙朗领导的以色列研究小组、斯拉文领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小组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颇有特色的研究。约翰逊研究小组认为合作学习能产生改善学习的效力,同伴互惠教学能显著提高团队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斯拉文研究小组认为,团队成员的分工能使学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并增强其学习积极性;沙朗研究小组认为,学习团队的合作气氛越浓厚、团队构成越复杂,越能增强学习积极性。[5]

现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团队,明确分工,相互督促,相互指导,相互配合,一起分享成果,共同承担责任。较班级而言,合作学习团队人数大大减少,合作团队凝聚力大为增强,从而为成员提供和谐、愉快的人际环境,学习任务的合作完成使团队成员的相互依存感增强,更容易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队中人际互动带来的社会支持与认知复杂性增长的结合会对内容的学习和技巧的掌握产生适度且迅速的影响,使学习的秘密不再是秘密,而似乎公开散发在空气中,学生们会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产生更多的、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智力活动。同时,随着合作学习的开展和深入,团队成员的情感交流逐步精进,人际孤独感和疏远感逐步消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对别人的关爱,学会对别人的肯定。在合作环境中,由于得到相互之间更多的关注、尊重和肯定,团队成员的自尊、自信不断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而且,合作学习使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使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减少对自我的关注,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从而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2.探究性实践的实质

探究性实践是指引导学生在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时进入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学会如何确定问题并通过正确方法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或获取的过程,并丰富自己的知识。人都具有好奇心,一个人在面对困惑或异常时会出自本能地想去解决它。探究性实践就是利用学生这种内在的探究渴望,设置问题情境,按照压缩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因素和程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解决问题,其实质是引导学生直接进入到科研的行列,通过直接的科学研究训练,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关于归纳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认知和能力,从而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发展创造性思维。探究性实践意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处理信息的方式和努力探究的精神。而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真理必定是相对的,科学探究总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多问题总会有多个似乎都合理的解释。面对问题的解决,借助合作学习团队的力量开展探究性实践,则团队成员的相互启发、相互指导、相互批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观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目标

杜威认为,通过亲自验证而逐渐懂得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人类社会,这是为成为民主社会成员所做的最好准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仅仅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认知理论、创造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敏感性并提高学生反映环境的能力。在《概论》课中开展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性实践,目的在于把复杂的社会性学习和枯燥的课程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为之奋斗。任务的完成和团队的分工使学生必须相互依存、互惠相长,这就要需要团队成员协商建立秩序,学生的行为必须符合这种秩序,伴随着探究的过程,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模式将得以改变,从而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学生在合作、民主的氛围中按照科学探究的范式探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探究实践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印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endprint

二、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教学设计

1.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内容选择

基于个体本能地产生探究动机的信念,探究性实践的内容选择非常重要,探究性实践是基于问题情境的智力冲击而展开的,必须提供给学生产生困惑并引起探究兴趣的材料,然后学生才能采取探究的实践。

《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内容选择应该具有现实性,要实事求是,特别要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选择社会实践中学生感到困惑的教材内容。比如2015版教材第一章第三節第一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没有分别展开做过多的具体阐释,故学生经常提出一个疑问:我们党为什么一届领导一个思想?对此,为了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解,可以设置探究活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比较研究”。

《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内容选择应该具有新颖性,要与时俱进,弥补教材内容修订不及时的弊端,特别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将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拓展到探究性实践中来,增加鲜活的教学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6],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形成了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导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前行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7]。《概论》课就应该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比如,2015年全党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三严三实”,这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创新。对此,在学习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可设置探究活动“‘三严三实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研究”,以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

《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内容选择应该具有可行性,要量力而行,综合考虑探究实施的主客观条件,从学生的学识水平、身心特点和学校的支持系统等出发,保证探究性实践能顺利开展并达到目的。学校应该在图书馆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帮助,并为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提供支持,保证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获取所必需的信息。探究的兴趣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探究的兴趣不一样,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来提供问题情境。比如,台湾问题是青年学生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而且关于台湾问题的资料也比较容易获取,因此,在学习教材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时,为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可设置探究活动“中国共产党几代主要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主张研究”。

2.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教学步骤

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关键在于其实践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可按六个阶段逐步展开(如表1)。

表1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步骤

阶段一:面对问题阶段二:确定团队合作学习

讲解探究步骤提供问题情境组建合作团队分配角色任务

阶段三:独立工作和团队研究阶段四:探究成果展示

搜集信息,确认问题情境收集资料,分析验证假设组织材料,提出规律或解释汇报探究进展和过程,展示探究成果分析探究方法并研究更有效的方法

阶段五:师生问辩阶段六:总结指导

针对问题情境开展讨论团队解释应答老师现场点评,指导拓展

第一阶段,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或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步骤,这一问题一般应包含有与我们观念或现实相冲突的疑惑,且有探究的必要。

第二阶段,可通过学生自愿组合、随机组合和教师指导组合等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团队,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多样化以及潜在的协同作用。合作学习团队以小组的形式组建,一般而言,大学的班级在30人左右,可按6人一组分成五组,并明确界定每个成员的探究任务和协同职责,明确组长负责统筹督促。

第三阶段,合作学习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探究的主题并组织研究。首先,学生要搜集关于问题情境的相关信息以确认问题;然后,要提出问题假设并收集资料,通过归纳推理来探索和验证假设;最后,学生要组织材料,对问题情境进行充分的解释。在此阶段,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所需信息、资料的类型,指导学生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出可检验的假设,指导学生归纳推理。小组成员围绕探究主题,可小组集中讨论和分散学习相结合。

第四阶段,合作学习团队在课堂上展示探究性实践成果,主要考察其探究过程及成果。由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运用PPT进行口头陈述,第1名学生阐释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2名学生陈述该主题国内外研究综述,第3名学生汇报团队探究性实践的成果,第4名学生分析本次探究性实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探究设想,第5名学生陈述探究性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收获。

第五阶段,由任课教师、其他小组同学就该主题探究性实践过程的相关内容包括探究内容、探究成果、探究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展示小组进行现场解释。

第六阶段,任课教师结合《概论》课程内容和学生探究性实践,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拓展。教师要对学生探究过程、成果及方法进行点评,梳理学生探究及互辩中出现的各种观点,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提升探究成果,引导团队将探究成果整理成学术成果。

三、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教学效果与策略endprint

1.教学效果

在《概论》课开展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性实践,蕴涵着三重价值:训练探究、认识真理和培养合作。探究性实践的核心是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对探究技巧(包括搜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提炼假设并验证,归纳推理等)进行充分的体验和训练,学生熟悉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和技巧,运用探究性实践将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亲身的探究性实践中,学生通过对某一主题逐步深入的探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最新成果将有更深刻的领会和感悟,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团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与别人协作的能力与技巧,可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赫尔费施和P.G.史密斯认为社会技能的发展需要具有对表现在社会活动中的观点进行综合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论》课探究性实践的训练,学生在今后面对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或困惑时,会勇于提问、善于追问,会逐步明白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当今社会、如何改善人类社会,社会性探究也就成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个人获得社会性发展;团队探究中集体力量的显示与人际互动的加深,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明白温情与信任的重要性,会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接纳他人;探究性实践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团队成员分工负责的基础上,需要学生在团队气氛中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会使学生提升独立学习的能力,并养成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2.教学策略

教师指导学习团队的组建必须注重团队合作的效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有利于合作的团队氛围。合作团队必须小型化。团队成员越少就越容易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团队人数过多将产生许多需要协调的问题,这对缺乏合作经验的大学生来相当困难。因此,一般而言合作团队不超过6人为宜。在小型团队中完成探究性实践可获得合作的经历,为今后适应更复杂的合作做好准备。团队构成必须多样化。斯拉文认为,团队构成情况对成员的学习以及对待自我和他人态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团队成员的构成成分越复杂,学生获得的信息就越多,对学习的态度就越积极,与成员之间感情越融洽。合作学习团队的成员应该考虑学习、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性,可由学习优秀的学生、学习一般的学生以及学业不佳的学生组成,一起探究,共同进步。团队分工必须明确化。成员不同的分工将使其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多次探究性实践任务的完成可变换其不同的分工,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组织开展探究性实践必须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产生于个体感到困惑且有待解决的问题,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是把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转化探究主题的关键。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情境不能太简单,问题情境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或教学内容,应该使学生看到后产生困惑并无法无动于衷,诱发学生本能地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地、努力地想去解释这一问题,最终在主动探寻中获取新的知识。

教师指导进行探究性实践必须注重对程序方法的指导。《概论》课合作性探究性意在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技巧和合作的精神。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为此,在探究实践活开始时,教师可加入某一合作学习团队,教师亲身示范探究的步骤、过程和技巧,给学生演示如何合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利用自己获取的资料来和团队成员及老师进行探讨,要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展情况适时指点获取资料的途径或者提供学生无法获取的资料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8-9-23.

[3]刘湘輝,常丹.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环”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71-74.

[4]刘荣材.协同创新框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组讨论教学模式创新探讨——以“毛中特概论”课程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71-74.

[5]乔伊斯(Jcyce,b.)等.教学模式(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6]李洪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N].光明日报,2015-10-26.

[7]徐飞鹏,方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首都发展的实际行动[N].北京日报,2017-8-4.

[责任编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论探究性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