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探讨

2018-01-10 21:56石艳文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石艳文

摘 要: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中,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已成为历史趋势。提高国际话语权对维护国家利益、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以及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国必须提高国际话语权。而提高国际话语权需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既保证我国在国际上“有理说得出”,又保证“说了传得开”,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话语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C2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7.04.018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怎样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国际话语权一词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伴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来临而被国际社会各国提出并日益重视的。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原先世界各国竞争主要依靠的军事实力也逐渐被经济、文化等“软实力”所取代,国际竞争逐渐转向了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 影响力) 。[2]

(一)提高国际话语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中,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愈发凸显。因此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世界各国有合作也有竞争,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虽然按照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国家最终会走向消亡,但是只要有国家的存在,就必然有国家利益的存在。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世界舞台上,国际事务的规则一开始便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事务的话语权也因此掌握在其手中。时至今日,虽然许多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壮大,但是国际事务中依然沿用着以前的规则,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话语优势为自己的行为提供合理的论证,影响和操纵国际事务朝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不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为了维护我国的合理利益,提高国际话语权就成为必然要求,只有掌握了国际话语权才能制定规则而不是被动适应规则,才能在参与国际事务时掌握自己的命运。

(二)提高国际话语权是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

国家形象是一国内外公众对该国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历史、生态、国民、领袖等各方面状况以及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一个国家自我认知以及国际社会对它的认知的综合。[3]国家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国际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欢迎。一个拥有良好国际形象的国家能在国际事务中获得认同,在有利的舆论氛围中为国家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在实际人们对该国的认知和评价时,不同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印象,既受到主体世界观、价值观等主体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各国信息获取的影响,并不一定总是能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真实情况。当前,我国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平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产生了许多差异,必然会引起众多的质疑和挑战。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话语霸权,广泛制造“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不利于我国发展的舆论,严重影响我国的和平发展。为了能让国际社会各国客观真实地认知我国,我们应该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主动地表达自己,客观阐释中国特色、讲中国故事,在传递中国好声音的同时逐步提高中国声音的分量。

(三)提高国际话语权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间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等各项硬指标,还包括以文化为核心的软指标。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占据一定地位,然而文化软实力却与经济发展很不匹配。我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在全球化的发展中,我国的民族文化并沒有能在国际话语中占据主导地位,反而受到西方文化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冲击。为了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得以完整保存、传承和持续发展,使我国的民族文化精髓积极参与国际价值系统的建构,我国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是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的国家话语权,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社会语境中具备怎样的话语言说地位,在多方或双方的话语交流运动中是处于一种纯然被动、单向流入的地位,还是双向互动、能够向外有所输出和贡献影响。[4]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提高国际话语地位能促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国际话语交流运动中实现与其他文化的双向互动、交流和融合,使我国的民族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广泛认可和接受,不断提高影响力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

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4]

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立我国自己的话语体系,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提高国际话语权,使我国在国际上有“说话”的权利,首先就要“有理说得出”,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事情最有发言权,只有立足我国实践的话语体系才能客观、合理地解读中国实践,才符合我国利益,才能更好地获得理解和认同,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如果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我国的实践就只能用西方话语体系的思维和逻辑来解释,有可能会陷入“西方话语陷阱”。为此,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需要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的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用理论加以总结提炼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的理论,阐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模式、中国价值观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阐释中国特色、讲中国故事。endprint

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我国话语体系的影响力,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提高国际话语权,不仅要有“说话”的权利,更要提高“说话”的影响力,要能做到“说了传得开”。有自己的话语体系,能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如果无法广泛传播开来,不被其他主体所了解,也就等同于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中,如果自己不主动表达自己,别人就会替你表达,由于东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被表达的过程中也就不乏歪曲、丑化和误读,更何况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会对我国有客观的解读。当前,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薄弱。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68%,经过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有10%,仅有22%的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5]所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就非常重要,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把中国理论传播开来,在国际社会的合作交流中主动地表达自己,把我国的发展特色表达出来,传递中国好声音,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国际社会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特色,提高我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三、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探讨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就要彻底改变失语的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一)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形成中国理论,目的是要解释中国实践,在国际上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能否到达预期目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话语体系能否在世界各国不同文化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能否让国际社会各国公众听得懂、愿意听。为此,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就非常必要。

1. 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首先要正确做好“融通中外”。融通中外要求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所传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一方面要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又能与国外的话语体系有共通之处,能实现很好的对接,在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方面比较容易。为此,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并且在对外传播中时刻体现我们的实际情况、立场主张和价值理念。与此同时,要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国外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充实我们的概念范畴和表述,以保证我们的话语体系与国外更好地融通;另一方面,易于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就是要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国外大众的话语习惯、接受方式相结合,以符合他们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的方式加以展现,特别是要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寻找与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

2. 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重在“新”上。新,就是指新形势、新变化,即我们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要能更好地顺应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首先,新就是要把我们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准确阐释,特别是要将我国有关改革开放、对外交往的新理念、新主张准确地介绍、阐释。其次,新就是要及时关注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质疑和偏见,及时提出我国自己的主张、表明我国的态度和立场,把我们的客观情况说清楚,把我们的主张说明白,把我们的进步介绍好,引导国际社会客观理解和认同。对长期受到外界关注的我国民主人权、新闻管理、民族宗教、司法体制等问题要特别关注。最后,新就是要针对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中国观点、表明中国立场。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上要做出相应的贡献,针对需要全球合作、共同治理的有关气候变化、金融安全、全球治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我国要及时在这些问题上提出观念、表明立场,并与国际社会展开广泛的合作。

3. 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有学理支撑、理论突破。要推动对外传播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重大理論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争取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在更广泛领域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能与国际社会开展有效对话的话语体系。[6]

(二)提高传播力,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国际话语权,一方面要靠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体系,一方面要提高话语体系的传播力,要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1. 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媒体在传播中处于主力军的地位,要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提高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为此,要将我国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不求数量,关键强调质量,抓住媒体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良好机遇,实现向媒体强国的转变。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发展,以传统媒体为依托,进一步开发和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实现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的有机结合,以赢得在新一轮传播能力竞争中的主动;要关注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好这些事情,把中国价值理念融入媒体的报道之中,为国外受众提供观察国际社会、国际事务的中国视角,引导他们准确理解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主张。

2.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的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力,在激烈的信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需要创新“走出去”方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融入国际传播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要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出并牵头组织研究项目,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扶持面向国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对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文章,要给予支持。”[4]endprint

3. 在传播方式上下功夫。话语体系如何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可,传播方式不可忽略。好的传播方式能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接受,让人记忆深刻,还能达到口口相传。要使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得到很好传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话语连着故事,故事连着人物,人物连着心灵,讲故事可以直通人心。因此,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要用事实去感染人、影响人、说服人,要用故事潜移默化地提高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讲故事、话友好,有利于拉近中外听众的心,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7]在讲故事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讲故事一定要分清听众是谁、在什么场合,如果我们对下面的听众一无所知,不了解他的国别、身份、职业、知识结构、政治阅历等特点,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好去讲故事,甚至将一些大话、空话、套话用在故事中,这样的故事必然会变成自言自语,不仅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更不可能达到传播中国话语体系的作用,还会破坏我们的国际形象。因此,我们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讲我国的真实事情,讲我国的真实的国情、民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且在讲述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为我们在国际上主张尊重各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只有对听众加以区别对待,再加上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将中国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才能获得听众的认同、形成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主动设置关于我国的国际议题,营造利我的国际舆论氛围

话语体系建设包括话语内容、话语技巧和话语平台等方面,话语内容决定着是否有话可说,话语技巧决定着如何表达,而话语平台则决定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我国的话语传播给国际公众。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资源,掌握着信息表达的平台就掌握着主动权,传播我国的话语体系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即在人们关注的国际事件、国际议题中自然地表达和传播。而一定时期内,人们所关注的国际议题是有限的,一国要提高本国的国际话语权,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去设置有关本国的国际议题,并与本国的战略利益巧妙地结合。因此,我国要积极主动地设置关于我国的国际议题、及时关注并引导有关我国的国际议题,在特定的时期将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在我国,并在这一时期及时提供与该议题相关的权威信息、观点和立场,将我国的话语体系传播给国际公众,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氛围,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更好地推进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原则和总体外交战略的运行。当前,我国应该主动设计和提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国际话语议题,例如,关于习近平同志“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关于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关于 “一带一路”倡议,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关于中国通过反腐而实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的东方大国形象,等等。[7]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不可避免要参与到国际社会各国的竞争和合作。在此过程中,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成为大势所趋。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需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既保证我国在国际上“有理说得出”,又保证“说了传得开”,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软实力[EB/OL].人民网,(2014-01-01)[2017-05-04].http://he.people.com.cn/n/2014/0101/c197034-20279453.html.

[2]陈正良,周婕,李包庚.国际话语权本质析论[J].浙江社会科学,2014,(7).

[3]陈正良.国际话语权对国家软实力影响效用探赜[J].观察与思考,2017,(1).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6-05-18)[2017-05-0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html.

[5]董云虎.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EB/OL].东方网,(2016-05-06)[2017-05-04].http://shzw.eastday.com/shzw/G/20160506/u1ai9347962.html.

[6]蔡名照.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EB/OL].人民网,(2013-10-10)[2017-05-0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10/c1001-23144775.html.

[7]张国祚.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国际话语权[EB/OL].光明网,(2017-03-03)[2017-05-04].http://theory.gmw.cn/2017-03/03/con-tent_23879715.htm.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