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

2018-01-10 00:22张国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孔乙己蜜蜂同学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加快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和艺术,改进提问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提问效果呢?

一、注意问题切入角度,提高问题的实效性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角度,提高问题的启发性和形象性,将学生引入到文本内容中来,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节课的时候,我们要新颖巧妙地提出问题,如果直接提问:“作者写蜜蜂伏在菜花上干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这样的问题平淡无奇,学生想都不用想答案就能脱口而出:“因为蜜蜂要采蜜,蜜蜂颜色是黄的。”所以这类问题并不具备任何启发作用,反而还会让课堂氛围尴尬,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提问的话就能起到相反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用‘伏来描述蜜蜂的状态,而且作者为什么要说是一只‘肥胖的蜜蜂?作者这样做有什么用意呢?”这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一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既可以锻炼学生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对学生写作具有指导意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为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根据文章主题设问,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了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是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情冷暖的關注,或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或者高歌人性的美好品质,又或是蕴含了深刻的世人警示等等。这些主旨往往蕴含于文章的深层,有待于教师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提高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在分析主人公性格特征之前,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内在含义。通过分析学生得出:孔乙己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他生活的窘迫而造成的,而孔乙己生活的窘迫,正是因为他有着古代文人特有的性格。当学生正确分析孔乙己的生活状况后,再对其进行性格分析就水到渠成了。

三、注重提问的渐进性,力争问题层层深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形成逻辑上的顺序排列,教师要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帮助学生逐渐深入文章本质,正确掌握课文宗旨。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涵,从而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并敢于回答问题、大胆质疑。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奥楚蔑洛夫斯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回答:“善变。”教师继续引导:“哪些特征体现了他的善变?”学生纷纷回答:“反复无常、变得快、好笑等。”教师顺势引导:“他虽然非常善变,但自始至终有一点没变,哪一点没变?”由于之前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所以可以毫不费力的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师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为什么他一变再变?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由此可见,通过这样一组层层深入、逐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使得学生对文章重点和难点有了更好的把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抓住教学重点提问,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能把握提问的重点,提问带有很大随意性,这样学生根本就不可能冷静思考,提问的效果自然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注意精讲精问,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有效提问,通过思考问题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生物入侵者》这节课的时候,以互动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助老师解答开头视频中的那个疑惑吗?”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献计献策,这样一来,不但在结构上实现了文本首尾呼应,同时在内容上也跨越时间段完成了对接。然后,又提出问题:“同学们,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其它的生物入侵现象呢?”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认为的答案,接着又说:“同学们,现在就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解决生物入侵这种现象献计献策,为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一来,教学内容就不再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要讲究提问的技巧,用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张国兴,山东高青县实验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孔乙己蜜蜂同学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孔乙己(下)
蜜蜂
蜜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