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语文课堂中的“文化圈”

2018-01-10 00:26徐金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圈心声语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自发互动交流有相对稳定的“圈子”,因为讨论话题不同,这个圈子也会发生一些细微变化,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合作学习。由于是讨论语文话题,而且带有文化色彩,我们暂且称之为“文化圈”,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关注这种“文化圈”的存在,为教学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一、话题启动,学生自由组建文化圈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时,教师不断给出话题,发动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会自发形成交流圈子,这便是最原始的“文化圈”。因为有话可说,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这种“圈子”会随着话题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预判,针对什么样的话题,发动什么样的学生群体展开讨论,关注不同“文化圈”的不同倾向。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用“心声”作为题目呢?你认为“心声”包含哪些含义呢?课堂顿时热烈起来,学生纷纷展開热议。“心声”有什么题外意思呢?老师追问,学生回答:“心声”主要是表达李京京的心理愿望,想参与诵读活动,证明自己,更想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学优生回答第三个问题:这是一篇小说,其教育性是很明显的,就是通过李京京展示心声机会,呼吁我们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诉求。教师给出三个问题,都是围绕题目“心声”展开的,其目标性非常清晰,话题呈现梯度性,适合不同“文化圈”学生探究。虽然教师没有明确分配话题讨论任务,但话题具有针对性,促使学生组建不同“文化圈”,学生都获得了思维历练机会。

二、任务设置,教师规划互动文化圈

课堂自然“文化圈”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师在合作学习设计时,需要契合学生认知心理,将“圈内”人放到一起,其合作会更顺畅愉快。在合作小组成立时,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便是充分尊重学生自然“文化圈”的现实存在。语文合作学习无非是“听说读写思”训练,因为是集体活动,组内团结协作非常重要,如果“文化圈”组建顺应“民意”,其训练质量自然会更高。

鲁迅文章比较有难度,教师在阅读任务布设时,需要提升适合性。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师给出小组讨论问题,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团队,人数和讨论形式都没有限制。学生快速行动,顺利组合成合作团队。教师给出讨论问题:“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呢?作者赞扬他们是什么用意呢?学生进入小组讨论学习之中,教师巡视全班,解决学生个别问题。成果展示开始,各个小组都有个性答案呈现。有小组给出讨论结果:中国的脊梁是指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的人们,他们才是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这些革命先驱者浴血奋战,他们的英雄壮举却得不到应有的宣传,这当然是统治者的恶意掩盖造成的。当时国民党散布悲观论,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意在鼓舞中国人的自信力。

三、训练策划,激活各种各色文化圈

课堂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内容,特别是一些集体操作训练项目,需要学生集体来完成,此时合作学习设计引导更具挑战性了。教师不仅要对训练活动有细致分析,还要对班级中各种“文化圈”有到位的了解,提升训练活动和“文化圈”的匹配度,这无疑是考验教师学情把握的精准度。课堂演绎、实验操作、走访调查、游戏竞赛等活动,需要团队集体力量的高度凝聚。

《杨修之死》具有很强故事性,教师组织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以小组形式展开演绎。学生对课堂演绎有特殊情怀,自然是积极参与。学生自发组合成演绎小组,创编台词、分配角色、设计动作表情、展开彩排训练,课堂互动交流气氛热烈。课堂演绎开始,学生很快便进入角色之中,曹操、杨修、曹丕、曹植等人物,都有个性台词展示,甚至还有一些道具运用,不管是参与演绎,还是一般观众,大家都显得非常兴奋。教师对各个小组演绎表现给出个性评价。学生喜欢课堂演绎,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并不容易,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演绎小组,为演绎成功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学生都希望教师搞演绎活动,这是学生普遍心理,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训练中,则需要科学设计和调度了。“文化圈”是学生交流基本形式,无形存在着,这是极富价值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刻意去开发利用。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已经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合作交流时,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只有“聊得来”的学生在一起,其合作效果才会更为突出。因此,教师要深入课堂,对课堂中各种各样的“文化圈”进行调查研究,促进“文化圈”的健康成长。

徐金萍,山东寿光市北洛初级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圈心声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圈里事儿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