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盐池沙边子沙漠公园规划

2018-01-10 16:04关恒伟周帅余瑞井微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2期

关恒伟+++周帅++余瑞+++井微

【摘要】: 《宁夏盐池沙边子沙漠公园规划》是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国家沙漠公园发展的背景下,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 年)》、《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规划》的总体框架指导下完成的。盐池沙边子国家沙漠公园位于毛乌素沙地的西南缘,距盐池县城 4 公里。公园总面积 627.9 公顷,规划是以沙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目的,在促进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全面挖掘盐池沙地旅游发展潜力,开展进行科学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和公众游憩的特定区域。

【关键词】:沙漠公园;防沙治沙;荒漠生态;

荒漠化是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把荒漠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步伐。沙漠公园建设不仅是颇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也是防沙治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

1、 项目概况

宁夏盐池沙边子国家沙漠公园位于毛乌苏沙地西南缘,革命老区盐池县境内,北靠鄂前旗二道川乡,西至省道 304,东南均接围城林带的巡护道路。距县政府所在地 4 公里。公园总面积 627.9 公顷,主要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部分属覆沙梁地。公园分南北两个片区。北部片区,面积 394.54 公顷,以大片流动沙丘景观为主,地理坐标:东经 107°28'23"-107°31'7",北纬 37°54'53"-37°56'6";南部片区,面积233.36 公顷,以防沙治沙林、古遗址景观为主,地理坐标:东经107°23'46"-107°26'38",北纬 37°49'9"-37°50'3"。南北片区通过盐红公路、乡道柳北路相连接。

2、 规划设计理念与目标

通过盐池沙边子沙漠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使得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使其原始自然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以及科学研究和风景审美价值得到真实完整地体现,逐步改善沙漠公园及周边区域环境。同时,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为广大公众提供寓教于乐、陶冶身心的沙漠区域。努力将宁夏盐池沙边子沙漠公园建设成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具有中国西部沙区特色和国际影响的沙漠公园,成为盐池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中国西部沙漠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设示范点。

3、 总体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项目地北区总占地396.54公顷,沙漠形态分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及固定沙地。沙地广袤,植被稀疏,多分布柠条、锦鸡儿等沙生植物。区域内分布沙地夏绿灌木丛景观、沙地禾草木景观、沙地半灌木半蒿类景观及流动沙丘或裸沙景观,公园分南北两个片区:

北部片区,地理坐标:东经 107°28'23"-107°31'7" ,北纬37°54'53"-37°56'6"。地形为新月形沙丘高地,西北—东南走向,北部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垠,呈现出一派雄浑的大漠景观,沙丘后如盖的树寇若隐若现,像云朵般美伦美奂;沙柳、毛柳点缀在沙丘上,恰似沙湖中的芦苇丛,一簇簇,一丛丛,簇簇色不同,丛丛姿相异,面394.54 公顷;部片区,地理坐标:东经 107°23'46"-107°26'38" ,北纬37°49'9"-37°50'3"。地势较为平坦,200 余公顷的防沙治沙成果,灌丛连片,绿草盈尺,盈尺的绿草犹如湖水般碧波荡漾,为盐池县构筑起一道勃勃生机的绿色屏障。沙、草、树、古遗迹等风景要素在这里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沙漠景观。面积 233.36 公顷。

南北片区通过盐红公路、乡道柳北路相连接。

北部分为沙漠保育区与沙漠体验区。

南部分区为科研科普区域,主要为沙地保育区(148.72公顷)与宣教展示区(84.64公顷),因区域生态环境优良,通过保护管理体系建设、荒漠植被恢复、流动沙地治理、节水灌溉、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遗迹本体保护等一系列工程,维护改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沙漠景观。

并依托现有的防沙治沙林、明代烽火台遗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科技治沙、生态理沙”的治沙理念、展示沙漠生态系统特色科普宣教等活动。

根据《国家沙漠公园總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导则要求,沙漠公园区划为沙地保育区、宣教展示区、沙漠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

(1)沙地保育区,面积 424.44 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 67.6%。南北片区各有分布,该区域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多年来的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规划将其纳入沙漠公园沙地保育区,通过保护管理体系建设、荒漠植被恢复、流动沙地治理、节水灌溉、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遗迹本体保护等一系列工程,继续维护该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沙漠景观。

(2)宣教展示区,面积 56.61 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 9.02%。位于南部片区中部,该区域交通便利,场地开阔,依托现有的防沙治沙林、明代烽火台遗迹,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宣传“科技治沙、生态理沙”的治沙理念、展示沙漠生态系统特色科普宣教等内容。

(3)沙漠体验区,面积 118.82 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 18.92%。该区域交通可达性较好,拥有丰富的生态与人文景观资源,内部已有部分基础设施。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依托草原、森林、沙漠、民族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展以沙漠认知、体验、探索、野生动植物观赏、特色沙生果实采摘、等沙漠生态科普体验活动为主。

(4)管理服务区,面积 28.03 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 4.46%。位于公园南部片区的西侧。规划作为沙漠公园的办公区域和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域。

结语

本项目本着“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原始地貌一律不变,原生植被一律保存,沙漠土壤就地掺合优化,地表径流就地拦蓄利用”的方针,积极保护抢救濒危植物,集中力量治理丘陵高地流动沙丘,旨在创立南北中全境覆盖乔灌草的“盐池生态模式”,合理布局,高规格、高起点科学规划,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目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治理模式,有效保护和恢复沙区林草植被。充分利用资源及区位优势,有步骤、有计划地对非限制开发区域内的沙漠景观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为人们提供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场所。坚持对沙漠公园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自身功能,增进系统内部自然调节和发展能力的原则,协调旅游开发,合理利用与遗迹景观保护的关系,以积极、科学的开发利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实质性的保护,使沙漠公园形成良性的生态发展机制,以保证自然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LY/T 2575-2016 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导则.中国质检出版社,2016.

[2] 吴正. 中国沙漠及其治理.科学出版社发行部,2009.

[3] 成国良.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