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大龙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18-01-10 21:27幸文生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调查

【摘要】:本文介绍了宁都县大龙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加强保护区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调查;旅游资源 ;宁都县大龙山

为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编制总体规划,我们对大龙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源调查,现就宁都县大龙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宁都县大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北端,距宁都县城90㎞,地处雩山山脉中段,西连乐安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北毗宜黄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宁都、乐安、宜黄三县交界处,人为干扰少,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赣州市及宁都县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赣江的源头之一、梅江的发源地。保护区地理坐标东经115°59′41"~116°5′22",北纬27°2′56"~27°9′8"。主峰大龙山海拔高1326.2m,次峰王陂嶂海拔高1266.8m,分别为宁都县第二和第三高峰。保护区总面积5238.16公顷。

2、调查情况

大龙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保护区内气候宜人,常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5℃;这里 “四面名山环抱似众星捧月,一峰群岭耸秀万壑朝宗”, 森林景观奇特,名胜古迹众多,宗教寺观悠久,神话传说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是理想的旅游休闲避暑胜地。

2.1 自然旅游资源

2.1.1水文景观

大龙山保护区位于梅江上游,是长江支流——赣江的发源地,区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呈树枝状分布,多为短小的山沟小溪,主要有朗際溪、龙归山河、美佳山溪、芒东坑溪、界上溪等。较著名的景观有:

高山涌泉:“高山涌泉势缤纷,佛泽长流一道通。池潜蛟龙藏变化,帘悬旭日照乾坤”。

寺后东侧有一小山沟,别看山并不高,一股清泉却不小,似乎从神龟肚脐下流出来,取水质化验,仅含杂菌36.5个/ m3,霉菌50个/ m3,无大肠杆菌,符合饮水标准,可作矿泉水饮用,常年川流不息,够上千人饮用。现在下游装有1kw水轮发电机,供应寺院用电。

龙湫印月:“龙湫秋水碧蒙蒙,新月初钓掩影中。恰似玉环敲两断,半沉水底半浮空”。秋月朔望的上下弦日,金乌西沉,玉兔东升之际,月影池塘水中,呈现冰盘玉轮,杏树尾倒映池中,游鱼搅水,动中添静,景观奇异,令人赏心悦目。

2.1.2山地景观

保护区内在各种内外应力作用下,群峰耸拔,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有的象人,有的类物。大自然鬼斧神工,造物神奇,其形象逼真达到栩栩如生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较典型且闻名的主要有:

真武踏龟:“踏上真武第一峰,神龟倦伏在其中。风云变幻疑为吐,搦管难描造化工。”站在真武脑(大龙山顶峰)西眺,就像自己骑在神龟背上,有头有尾,龟头伸向庵堂后,嘴巴就在泉边。秋高气爽,九月九日重阳节早晨登上此山,东望晨曦日出,蔚为壮观;西眺南昌西山万寿宫,历历在目,有高倍望远镜看得更清楚。

仙鹤展翅;“风啸云滚心不烦,削壁垒森严悬崖若等闲。纵处漩涡为人正,能乘仙鹤渡重关。”山外之山三仙嵊,在仙人亭以西两华里,独立一峰,顶上尽头有一座条方石建造的“三仙庙”,游客到此顿觉自己仿若骑在仙鹤的丹顶上飞翔,双翅招展所向无敌。脚下深谷陡壁悬空,且风吼云滚,令人心惊胆战,地转天旋。

木鱼挺秀:“香炉峰外一山峙,自古留名号木鱼。倘似长鲸声振壑,定成鳞甲奋须眉”。在左前山与眠弓山相隔,有一圆长秀峰飞峙,状如木鱼;东边又有一山突出,形似敲木鱼的棒槌,又名为“木鱼诵经”,似敲非敲,情趣深长。

2.1.3 生物景观

据调查,保护区内有蕨类植物 23 科 53 属 100 种,裸子植物 7 科 9 属 11 种,被子植物 146 科 554 属 1092 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 2 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5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23 种。

保护区内有鸟类 15目39 科 134 种,哺乳动物7目 16科 40种,鱼类有 5目9 科23种,两栖类 2目 7科19种,爬行类2目10科27种,昆虫15目137 科600属902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1 种,II级保护鸟类26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 32种;哺乳动物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豹、云豹2 种,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鬣羚(苏门羚)、穿山甲、豺、小灵猫、大灵猫、金猫、水鹿、河麂8种,被列为CITE附录物种14种。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成92.3%。林中树木参天,有第三纪元遗植物“活化石”南方红豆杉、水杉的英姿和珍稀树种钟萼木、香果树、闽楠等的身影;如运气好,你还能发现豹、苏门羚、水鹿和鹰等的靓影。较著名的景观有:

古杏双株:“双株银杏接层空,秀色参天耐朔风。淡扫云烟浓挹雾,标志着高挂夕阳红”。在香炉山右翼塘堪上,天生一对银杏古树,一公一母,一高一低如夫妻相守;高二三十米,胸围五米有余,青翠参天,枝繁叶茂,犹如伞状蓬蒿,有联云:“谒佛访龙山人在五云中稽首,参禅寻鹫岭客从双杏里低头”。寺背神龟嘴边,有一株杉柏树与银杏相呼应,像旌旗高举。

2.1.4气象景观

区内由于海拔高,相对湿度大,使得景区经常为云雾笼罩,茫茫荡荡,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意。在冬季,区内雪景更是诱人,千里冰封,银妆素裹。此外,在许多景点,还可观日出和日落:清晨,火红的日影飘曳在轻纱般的雾霭中,使青山碧水显示出朦胧的美感;傍晚,夕阳又给浓绿的群山披上瑰丽的色彩。这些气势不凡的气象景观,使景区具备了独特的风光魅力。

2.2人文旅游资源

2.2.1唐龙寺

大龙山上部有百余亩平旷之地,其中有水塘数十亩,恰似荷花现荷盘,奇丽无比。千古名刹唐龙寺就建在这海拔1136m的“莲盘”之中,为宁都、乐安、宜黄三县群众所建,常年有僧尼居住。古寺亦叫“龙泉古寺”,始建年代不清。相传初建寺院时,曾挖掘出一块残碑,上刻有“唐龙寺”三字,为颜真卿手书。据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编印的《大龙名山志》,最早的记载为明永乐十八年庚子(1420年)、由袁旭撰写的《大龙山记》。该寺沧桑兴衰,或毁于兵,或毁于火,几经修葺。现寺于1979年由邓姓村民筹资复建,重塑三宝诸佛60余尊,1982年竣工。目前,该寺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左右钟鼓楼、斋房、膳厅等20余间,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可供百余人膳宿。两殿内泥塑木雕铜铸各种佛像50余尊。自此,千古名刹重放异彩,香火缭绕,日趋兴旺。寺内名诗佳联也很多,如“人生原若梦,许多寿夭穷通又向梦中指点;佛法本是空,一切因缘感应悉从空里怀胎”,“天上有人家剩得烟霞留客住,山中无历日全凭花鸟报春来”等,耐人寻味。endprint

2.2.2优美传说

位处深山的唐龙寺,总是给人以神奇或神秘的感觉,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它的传说。

其一,李世民遇难易姓。相传李世民南游遭兵变,逃至唐龙寺前杏树下,情急中钻进杏树枯洞中,顷刻,洞口密布蛛网,追兵见此不疑竟擦边而过,世民得救后面謝救命之恩,古杏竟然开口:“尔莫先口谢,只要你改姓杏(谐音邓)就行。”世民藉口讲:“若吾改姓邓,尔能倒参天?”杏树讲:“吾若倒参天,尔毋食其言。”世民不信,随手折枝插于树旁,不料立即长大,枝垂叶反,茂盛出奇。历经数代之后,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其弟邓王李从镒之子李天和为避宋兵,举家由安徽宣城乘舟遁水道到江西洪沂新干桃花溪隐居,从父封存易李姓邓,后人散居于乐安、宜黄、宁都一带。现在那棵倒垂树枝,叶脉朝上,高达30余米的倒栽古杏,人称母树(可惜在1995年被香火飞入树洞燃烧,烧掉了上半截)。最原始的那棵公杏树在上世纪40年代老倒,其萌发的幼枝长成新的公树。

其二,关云长择址建寺。相传普庵菩萨曾游经大龙山,因天寒择地捡柴烧火,七天之后,火势仍旺,又见山势奇异,本想在此建寺,但考察后叹道“柴够千人烧,水够千人喝,可惜无良田,难度千人饥”,因而取消此念,继续云游他方,行至宜春,巧遇关公也欲择地建寺安身,遂告之,关公道:“我只要能容几人侍奉香火即可。”因之普庵又陪关公重返大龙山,途经火堆,云长见余火仍存,心甚喜,便托梦四方信众,兴建此寺。故现在寺中仍存关公铜像,与诸佛同坐正殿。

其三,梦娘娘劝善送子。相传目前大殿西侧供奉的一尊貌若黛玉的佛像,是观音菩萨的妹妹,或者称“九天玄女”,当地人称“梦娘娘”。早年,梦娘娘为软身,膝盖上装了机关,用手一按就会站起来。梦娘娘极为灵验,有求必应,求梦者在梦房住一宿,如得劝善之梦,三年准能圆,但心恶拒改者除外。目前该寺仍保留梦房,其门联为“善信所欲求婚求子务当诚心一片,吾神决定或早或迟自然梦送三更”。

此外,还有“竹筒装水,巷淹三尺”、“紫崖求雨,单脚下跪”等传说。

3、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3.1旅游景点现状:景点几乎保存原始状态,景点进出自由,未产生经济收入。

3.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仅有少量资金投入,缺少旅游所必需的饭店、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

3.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自然风景资源较好,但基本无景点建设,还未得到开发利用。

4、建议

4.1 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机构级别,完善体制,搞好规划编制和具体实施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以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尽快申报争取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4.2 坚持资源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保护区内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在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必须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饭店等,合理开发森林旅游,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大森林的怀抱,使人们在欣赏和体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学习自然知识。

4.3 加大投入,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一是实行扶持政策,改善山区人民生活;二是异地安置,以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三是控制区内人口增长,推广新科技,促进山区人民依靠科技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在严格管理、发挥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薪炭林、药材、木本油料及干鲜果品等名优新经济林基地,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解决农村能源和山区农民脱贫问题。四是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力度,增加林农的收入;五是挖掘文化内涵,组织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幸文生,男,大学,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推广、林业司法鉴定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调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