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构建与创新研究

2018-01-10 10:20潘伟男邓水秀廖跃文
成才之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构建高职院校创新

潘伟男 邓水秀 廖跃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形成智慧服务体系,就要构建好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设备实现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目标。文章对高职图书馆的智慧服务进行阐述,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构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4-0015-02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大学生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发挥高职图书馆的最大功能,是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而智慧化图书馆建设能够实现高职图书馆的高效育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对于高职图书馆创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慧服务的内涵

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此后,与“智慧”相关的概念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推动了相关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所谓图书馆智慧服务,就是能够对图书馆用户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进行自动分析识别,能够按需给用户提供有效、便捷、安全、环保的图书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节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现阶段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获取,他们对于图书馆的功能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构建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芬兰奥卢大学的图书馆研究者提出,智慧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就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而言,首先它应该是一栋智能化的建筑物,必须融入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图书馆技术层面的智能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阅读需求。

二、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智慧图书馆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新模式。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启用智慧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知识素养、文化素养提升。现阶段,一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已经根据本地区高职图书馆实际制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6-2018年行动计划》和《智慧教育“111”行动计划》等相关图书馆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努力打造智慧图书馆阅读系统和智慧图书馆服务应用平台,建设快速、高效、安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如应用RFID无线识别技术,实现图书电子标签的入库及转换、智慧图书馆自助“一步式”借还书操作、24小时智能图书柜的自主开启借阅,操作便捷,取阅自由。一些高职图书馆将馆内功能划分为掌上阅读区、数字图书馆体验区以及微型讲座区,配备图书掌上阅读器、使用云客户端的电脑以及电子借阅机,构建智慧阅读的新模式。大学生可以通过相關图书管理设备和移动终端参与阅读指导课活动,或进行在线阅读或搜索阅读资料等活动。此外,一些高职院校还配置超星电子图书借阅机,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有声阅读、视频播放、游戏互动等,这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阅读平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智慧阅读平台可以多视角跟踪学生的阅读轨迹,动态调整学生的阅读等级,科学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平台上可以浏览书籍信息,记录阅读行为,自我检测阅读题,评选阅读达人,进行书评等。要积极开展互联网+阅读的探索,如搭建“攀登阅读”线下阅读、线上认证的阅读平台,设置“阅读海洋”功能,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图书借阅和参与活动,将枯燥乏味的阅读变成有趣好玩的“游戏”。高职院校通过搭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可以实现校园网站、微信推送、“智慧云教育APP”等电子资源的多元共享,大大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发挥图书馆巨大的教学价值,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的构建策略

1.平台的逻辑框架构建

高职图书馆构建智慧服务平台,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图书馆中的资源进行灵活高效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书目查阅、自动借阅、信息检索、文献下载等智能化的图书服务。要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就要注重构建平台的逻辑框架结构。这个逻辑框架结构必须具备异构性、开放性、移动性、兼容性等特点,构建的原则是坚持用户需求的智能服务导向,通过图书馆有效资源的高度集成,在图书馆资源与用户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要将图书馆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网络平台,便于用户随时随地调用平台中的图书资源。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智能服务平台的逻辑框架结构见图1。

实际上,这一平台架构按照组成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信息汇集、协同感知和深度挖掘三个部分。如信息汇集,用户只需要在相同的检索入口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源,平台即可根据用户要求实现对信息内容的检索和计算,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检索结果。

2.平台的物理架构搭建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物理架构主要由平台层、接口层、应用层和服务层组成。其中,平台层是最基层的物理架构,用来为整个智慧服务平台提供软件操作环境;接口层负责连接底层与外部设备,将平台和相关的应用层连接起来;应用层则负责对各种信息和资源进行处理,处理工作主要包括用户资料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维护、用户留言等;服务层直接和用户对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功能,能够容许各种移动终端的网络访问和信息接入,为高效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提供支持。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汇集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RFID技术等,每本图书都植入传感器节点,能够实现图书的准确定位,也能对用户的阅读兴趣进行感知。云计算技术负责分析用户对图书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利用率,以达到为用户提供阅读习惯跟踪和其他咨询服务的目的。通过将RFID芯片嵌入相关设备中,如将RFID芯片安装在学生的借阅证中,智慧图书馆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图书借阅和归还的跟踪信息处理,实现智慧管理目标。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可以深度挖掘网络资源、专题数据库、分层图书馆等信息,在海量的网络资源和数据信息中挖掘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服务。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进行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除了要科学搭建相关平台架构之外,还需要解决相关的经费问题、标准设置问题、安全管理问题和技术攻坚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应用,为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构建和创新技术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图书馆功能的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学钢.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以“985工程”院校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05).

[2]柳益君,何胜,熊太纯,等.大数据挖掘视角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型、技术和服务[J].现代情报,2017(11).

[3]潘伟男,邓水秀,廖跃文,等.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5).

[4]杜鸶.基于智慧服务的图书馆“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02).

[5]刘瑞瑞.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实践研究——以石家庄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5).

猜你喜欢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