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矛盾因子提高剧本教学效果刍论

2018-01-10 10:20孙惠琴
成才之路 2018年34期

孙惠琴

摘 要:剧本教学要以故事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感知矛盾、体悟矛盾、解释矛盾的过程。要联系统整,在辨析真意中感知言语矛盾;深度对比,在映照行为中洞察人物矛盾;梳理逻辑,在厘清关系中解释认知矛盾。

关键词:语文教学;剧本教学;矛盾因子;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4-0089-01

《公仪休拒收禮物》是小学阶段学生遇到的第一篇剧本,作者以独幕剧的形式描写了喜欢吃鱼的公仪休拒绝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展现了公仪休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优秀品质。作为剧本,矛盾冲突是其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依托剧本中存在的冲突元素,引领学生感知情节、洞察主题,体悟剧本表达的独特魅力。

一、联系统整,在辨析真意中感知言语矛盾

有人说:“没有矛盾就没有剧本。”矛盾可以说是剧本创作的核心元素,即便是在结构相对简单的独幕剧中,这种矛盾依然存在。为此,在初步感知剧本形式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人物的对话中,梳理情节发展的脉络,进而感知文本中的矛盾之所在。

剧本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对话中探寻、揣摩人物的内在意蕴,丰富学生对剧本内涵的感知。在深入细读中,学生发现公仪休在前后对话中的语言存在着较大矛盾。例如之前以“回味似的”状态表明自己非常爱吃鱼,甚至“只要有鱼吃就心满意足了”;但是,当管家送来鲤鱼时,却又说自己不喜欢吃鱼,“见到鱼就想呕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两句话进行深入对比,并紧扣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口吻、语气进行想象,在多维诵读中对比这两句形成的强烈反差。当情感随着语言逐渐生发时,教师则相机引领学生进行深入质疑:公仪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为什么在面对管家时,突然改变了自己的说法呢?借助这样的质疑,学生能够快速地走进文本的世界,感受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便于学生深入感知剧本创作的内在规律。

二、深度对比,在映照行为中洞察人物矛盾

由于剧本创作中主要是人物对话,因此情节的梳理、人物个性的体验都必须要借助人物的对话展开。这就需要学生能将原本僵硬机械的语言转化成为人物鲜活的表演语言,让他们能够逐步感受人物情感趋向和价值认知的核心矛盾。

以这篇剧本中管家与公仪休的对话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分别朗读两个人物的不同语言。首先,管家的话中满是殷勤小人的嘴脸,学生可以抓住对话时的“满脸堆笑”以及语言中的“太辛苦”“特叫小人”“补补身子”想象管家极力讨好的谄媚情状。其次,在朗读公仪休的语句时,紧扣对话中“谢谢盛情”“请你务必”“你不知道”等核心词语感受公仪休的有礼有节、智慧婉拒的高超艺术。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将这两个人物之间的表现进行对比,通过男女生的配合对比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让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交融碰撞,领会并感知公仪休的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关注点停留在人物语言上,而是让学生在深入映照的过程中学会洞察人物内在矛盾,在深入对比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剧本特色,体悟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

三、梳理逻辑,在厘清关系中解释认知矛盾

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人物内心以及彼此之间的矛盾都会经历从开始到高潮,再到缓和的逻辑发展过程。因此,剧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矛盾的产生根源,更要让学生沿着矛盾产生的线索,感知矛盾拆解的逻辑过程,从而形成对文本内容全面而通透的把握。

如在子明追问了公仪休之后,公仪休解释的这一段话可谓是这一剧本的核心之处。在教学这段话时,教师可首先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板块中梳理语段内在的层次,即分成“假如收了人家的鱼”与“现在不收人家的鱼”两个不同的维度展开解释。教师可以依循这样的逻辑主线,将学生的认知向深处追溯:假如收了人家的鱼——为人办事——违犯法纪——成为罪人——无鱼可吃;假如不收人家的鱼——不需为人办事——遵纪守法——正常生活——一直都有鱼吃。教师依循这两条思路,可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揣摩,更好地走进文本的内容之中。随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探讨:这些元素和信息,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式串联、组合在一起的?很多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关联词语,教师则相机突出“正因为……所以……”“如果……那就……”“如果……还能……”等句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关联性词语在展现语句逻辑关系时的表达作用,将学生的认知能力真正浸润在文本语言世界之中。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通过对核心语段内在层次和逻辑的梳理感知,展现了关联词语的表达魅力,使学生内心所形成的困惑和障碍迎刃而解,完整地经历文本的内在认知过程。

综上所述,在当下倡导关注文体的教学中,剧本教学需要以故事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感知矛盾、体悟矛盾、解释矛盾的过程,逐步深入到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洞察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对剧本这一体裁形成初步的体验认知。

参考文献:

[1]徐霜叶.小学中高年级开展语文课本剧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5).

[2]梁昌辉.剧本读写演,体验舞台感[J].语文教学通讯,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