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造性教法优化中职机械教学刍探

2018-01-10 10:20徐燕
成才之路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评估应用

徐燕

摘 要:运用创造性教法能够优化中职机械教学,教师应把握住创造性教学法的要点。要注重开展理论教学设计、开展教学评估、强化教学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问题、修正学习问题、关注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中职机械;创造性教法;应用;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4-0097-02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创造力已成为体现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是人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创造性教法优化中职机械教学。教师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学生学是为了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本文以中职机械教学为例,就创造性教法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

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应用创造性教法的意义

所谓创造性教法指的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发挥辅助作用和引导作用,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中职机械教学强调教学与学生亲身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就为创造性教法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中职机械教学中,教师应用创造性教法,选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空间思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机械课程的学习中取得进步,对中职机械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用创造性教学,优化中职机械专业教学

1.开展理论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发现学习问题

当前,中职机械教学往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的进程中,教师多按部就班地执行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大纲。专业知识的传授方式依赖于教师主观判断,教师对知识传授的进度自行分配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整体素质的因素。在这种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容易产生懈怠心理,不会主动根据自身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机械专业知识的掌握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践技能,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在进行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就会处处碰壁,并且无法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产生畏难心理。所以,教师应当改变这种落后的、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

以绘制六棱柱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俯视和左视两个角度的图形。在课程进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进行引导,让学生观看完整的绘制流程,这样就能基本掌握教学重点。待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视情况由教师提供学习模板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中职学生往往看輕这部分图形绘制的知识,认为通过观看绘制图形的多媒体视频已经掌握了绘制技巧。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模板的操作上却暴露了眼高手低的缺点。他们自认为的掌握只是粗枝大叶的了解,完全不能将种种绘制细节表现出来,关键就是没有掌握截交线的知识点。此时,学生有了困惑,教师再将学生引回对绘制视频的二次学习,带领学生仔细研究绘制细节,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2.开展教学评估,引导学生修正学习问题

机械专业的实践练习会产生任务作品,对作品完成情况的评价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入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从评估者的角度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审视。

以加工轴类零件为例,学生们按照教学要求将任务完成后,教师将学生的产品汇总,打乱顺序后编号,保证每一名学生接收到其他学生的任务产品,由学生对产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教师要让学生们统一评价标准,例如对于零件的测定涉及哪些内容(圆度、锥度、深度、长度、内外径等),测定单位采用什么,测定误差是多少,测定的工具采用什么,是千分尺还是影像测量仪,对于零件质量的评价主要选取哪些指标(完成度、误差、时间等)。唯有统一标准,学生们才能按图索骥,保证评价的一致性。为了提高学生的收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考虑如何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对他人作品的评价,学生将从另一个角度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整合汇。因为如果自身不能对作品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难点具备足够的认识,是很难按照评价标准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结果的。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是发现问题的良好机会。在寻找缺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与自身的表现进行两相对比印证,即自己是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案有哪些。在发现与自我反省的交替循环中,学生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进行了二次淬炼,提升了学习效果。

3.开展强化教学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学习问题

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的着眼点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社会化,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着眼点是发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测量仪器的相关知识传授时,教师可不按照传统的方式首先将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是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作为开场白,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组合为多个小组,分别选定一种测量仪器进行研究。讨论的目标是总结该测量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教师要求各个学生小组上台介绍各自的研究结论。选择三坐标测量仪的学生小组在探讨的开始阶段比较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三坐标测量仪的名字里为什么要强调三坐标?学生们在思考过程中,结合该仪器的实际应用,得出该仪器的结构决定了能够测量三个坐标的用途。教师继续让学生们思考问题:在零件制造的过程中,为什么三坐标测量仪的应用比其他测量仪器要更加频繁?在使用该仪器进行实地测量后,结合其他测量仪器的用法用途,学生们发现三坐标测量仪的操作简单易行,测量精度较高,因此能够比较频繁地被用到。回到讨论的目标上,学生们认为汇报的时候要突出三坐标测量仪的易用性。其中一名学生还提出,所有的测量仪器都能够对零部件进行检测,但是对于存在的误差,是否也可以通过探讨仪器的应用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小组的所有成员一致认可这个想法,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学生们在探讨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不同理念的碰撞,为了佐证自己理念的正确性,他们会主动查找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但是又围绕同一个学习目标,将各自的学习心得进行整合,从而带动每个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对测量仪器的认识。

三、结束语

“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而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会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才能在激发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焕发出自身的生命活力。”创造性教学极具智慧,课堂更添激情和精彩。恰如朱自清先生在写景散文《山野掇拾》里描述的“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创造性教法要求挖掘学生的潜力,耐人回味,余香不绝。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描绘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行为,“让学生震惊,惊奇”,“享受创造的欢乐”。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学生“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创造性教法给学生带来创造性思维方式、学科学习方式、创造精神的示范。学生在感染熏陶之中,学会创造性学习,就会有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把教学视为是“科学+艺术”的融合体,那么创造性教学无疑会给教师带来一生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叶志敏.让中职机械教学插上信息化的高效翅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

[2]张永一.基于媒体展示教学法的中职机械教学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34).

[3]刘娟.基于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职业技术,2014(10).

[4]王芳.基于成才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机械教学再研究[J].成才之路,2014(09).

猜你喜欢
评估应用
每日十分钟 聚焦日常评估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评估依据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