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腰肌劳损的预防和治疗

2018-01-11 03:30赵敏
体育风尚 2018年2期
关键词:物理疗法预防

赵敏

摘要:本文是笔者根据十几年体育教学经验,从自身体会出发,论述了腰肌劳损发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并根据实践探索论述了腰肌劳损的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

关键词:腰肌劳损;预防;物理疗法;药物疗法

多年以来,高中扩大招生,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多,学生与教师人数之比增大。学生与教师人数比例的巨大差距,导致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工作强度增大,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载,并且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工作能力逐渐衰退、减弱,在承受超强度工作的同时,机体得不到及时休息,天长日久便会产生各种慢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中腰肌劳损所占比例最大。

一、腰肌劳损的概述

腰肌劳损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是一种自觉症重而又无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痛的总称。它包括急性腰肌扭伤和慢性腰部劳损两类。急性腰肌扭伤有明显的损伤史,其病急,疼痛剧烈,骶棘肌或臀大肌有保護性的痉挛,严重者影响腰部主动活动,疼痛局限,有固定压痛点,但很少向下肢放射,如未完全恢复或积累陈伤以至气血偏损,淤血凝滞,则日久天长形成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部劳损无明显的外伤史,是由于反复的机械力作用于肌肉、筋膜、韧带,逐渐发生腰痛,形成腰部劳损。常表现为腰骶一侧或两侧疼痛不舒服,起病缓慢,缠绵不愈,肌肉僵硬有压痛,休息后疼痛减轻,并与气候的冷热变化有关。

二、腰肌劳损产生的原因

(一)急性腰扭伤的迁延

在日常生活中,姿势不正,用力不当,突然做某些动作或改变体位,咳嗽、打喷嚏等使腰部肌肉突然收缩而发生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损伤的肌肉、筋膜、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的瘢痕和粘连,致使腰部功能减低且易出现疼痛,耐力差,力量不足,肌肉僵硬,易反复损伤形成慢性劳损,阴雨天腰酸背疼,长时间持续不愈。

(二)固定姿势

长期弯腰负荷过多或久坐、久站, 使腰背肌处于牵拉状态,特别是深层肌肉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造成局部供血不良,营养及代谢障碍。

(三)其他

先天性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缺陷,可导致腰背组织劳损。体弱、内脏病变也会使腰背部应激能力降低。另外,女性在妊娠晚期腰部负重增加也容易产生劳损。

(四)运动项目

因各运动项目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所以人体各部位承担的负荷不同,受力不均衡,腰肌劳损多发生于:篮球、排球、跳跃、体操、游泳、举重、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体育教师从事篮、排、足、健美操的人数居多,这些项目中跳跃动作频繁,腰部屈伸、扭转、收缩运动多,活动范围大,使得腰椎,棘突周围软组织反复遭受一定的震动、压迫、牵拉,导致细小的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损伤,发生腰肌劳损。

三、腰肌劳损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腰肌劳损虽然不是一种病理性的疾病,但它却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不能轻视。在发放的100份问卷调查中,有过腰痛的人占100%,其中55%的体育教师症状轻,由于工作劳累,站立时间过长,腰痛反复发作,病程时间不等,一般为3天~2周,休息后减轻。这种患者的年龄在28岁~40岁之间,在此年龄阶段,人体的韧带、肌肉弹性降低,机体组织逐渐减弱、衰退。15%的体育教师症状较重,病程长,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男教师的比例高出女教师8.3%,是由于男教师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如:篮球运动中的跳跃,急停,使腰部长期被动牵张或持续收缩,造成局部供血不良。这部分教师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影响,腰部经常疼痛不适,必须用药或定期理疗,方可减轻疼痛。

年龄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腰肌劳损病发的次数就越频繁,症状就越严重。腰肌劳损是一种慢性病,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腰部长期弯腰或承受负荷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而患者对这种情况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长此下去,轻度患者的症状加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本文介绍几种腰肌劳损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供体育教师借鉴。

四、腰肌劳损的预防措施

腰肌劳损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是腰部长期负荷多造成肌肉疲劳而成,其治疗时间长,痊愈困难,所以平时应该注意锻炼身体,积极采取以增强腰肌力量为主的预防措施,常用的预防措施有:

(一)一般预防

1.注意养成良好的站立姿势,挺胸、收腹、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要不断改变体位,减少弯腰时间,使不同的肌群有轮换休息的机会,减轻疲劳和预防劳损。

2.坐位时,上腰部与椅子靠背相贴,臀部尽量后移并保持固有的腰椎前凸及腰骶角,使腰部肌肉不易弯曲,适当活动颈部腰部肌肉,以免腰肌疲劳。

3.搬重物时,屈髋屈膝蹲下,腰部保持挺直,让腿部的肌肉同时用力,分担腰部的力量,避免承受过多重量,引发腰肌劳损。

4.参加腰部用力较多、负担较重、活动幅度大的体育运动以及伤后训练时,应佩戴护腰或宽腰带。

5.积极治疗腰部扭伤。腰部扭伤后应从事积极治疗和必要的短期休息,务必一次完全愈合,避免尚未愈合的组织反复扭伤。

(二)运动预防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加强腰、腹肌锻炼,增强肌力,增加韧带弹性,保护脊柱,预防腰肌劳损。

1.腰后屈

要求:全身直立放松,两腿可微微分开。

运动时,两臂上举,头部躯干随之后仰,尽可能达到后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手尽可能触及双脚,稍停,恢复直立体位。如此为一次,可连续做10~15次。身体前屈时,两腿不要弯曲,弯曲将影响效果。老年人或高血压病人,弯腰时动作要缓慢些。

2.转髋运腰

要求:全身直肌肉放松,两腿开立,略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

运动时,髋部自左向后、向右向前绕环一周为一次,做15~30次,再反方向做,其绕环的幅度,可逐渐加大。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髋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能过分的前仰后合。

3.体育教师在教学、体育锻炼时,必须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机体各器官没进入运动状态,肌肉粘滞性大,做示范动作或运动时容易发生肌肉损伤,准备活动过量超过了机体的负担能力,产生疲劳,易发生劳损。要不断改变体位,及时休息,最好坐有靠背的椅子,脊柱紧贴椅背,并注意使腰部保暖。

五、腰肌劳损的治疗措施

慢性腰肌勞损虽然发生原因不同,但治疗时都应以加强肌力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为佳。如病人肌力强,组织健康,可采用理疗、痛点注射、针灸和药物治疗。若病人肌力差,应在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用太极拳、理疗、药物等。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物理疗法

1.定期去医院,用红外线、超短波、干扰电或微波等仪器理疗,时间为30分钟,5~7天为一个疗程,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2.严重患者可用针灸或拔火罐,缓解疼痛,减少肌肉粘连。

3.可用热水袋或热宝敷于腰部,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注意温度不宜太热,以防烫伤皮肤。也可以经常洗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对缓解腰痛颇为有益。在睡觉时,最好睡硬板床。

(二)药物疗法

1.对有局限性压痛点者,可用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l作痛点注射,5~7天1次,3~4周为一疗程。

2.用止痛解痉药如:消炎痛、阿斯匹林、布洛芬等,在疼痛时可用,但是这种药物勿长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或降低作用。

3.刮痧治疗:趴在床上,两臂由身体两侧向外旋转,两手握刮痧板刮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重点刮脾俞、命门、肾俞、大肠俞以及腰骶部等,然后刮腰部的压痛点,加强刺激直至出痧。尽量让刮痧板与皮肤约成45度角,涂抹刮痧剂,顺经而刮,用力均匀柔和,痛点、俞穴及重点应刮至出痧。

六、结论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人数少,工作量大,并且场地设施不足,开设的各类运动项目只能在水泥地面或碳渣跑道上进行,例如健美操,跑跳动作多,频率快,强度大,在水泥地面上运动,对关节和躯干给予一定的震动和刺激,使脊柱、腰部的肌肉持久地承受负荷,日久产生腰肌劳损。中学体育教师年龄多在40岁左右,腰肌劳损轻度患者人数所占比例大,病症轻,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人们对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的意识极其淡薄。但是从长远看,随着运动时间和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功能减弱,腰肌劳损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加重,所以本文介绍了几种预防腰肌劳损的方法,提醒广大体育教师利用休息时间积极预防腰肌劳损,延缓病情加重。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疗法预防
物理疗法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效果评价
关于中医非药物疗法及物理疗法治疗运动疲劳的研究进展
康复疗法治疗中学生运动损伤肩关节疗效的体会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分析
化瘀散结灌肠液辅以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