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思需往句底寻

2018-01-11 17:28郑朝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李太白犬吠仙境

郑朝晖

假期的時候,有了一次欧游的经历,在阿尔卑斯群山环抱的湖水边静坐,不觉有了一种惬意的怅惘——这大概就是人类这种生物有意思的地方,从道理上说,这“惬意”与“惆怅”是不相容的,但实际上却又偏偏纠合在了一起,让我在那一片宁谧的山水之间沉醉。不知怎么,就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里有个“愁”字,按照诗歌的主旨来解释,这种“愁”应该是寻访好友不遇的失望吧。不过,如果我们真的很认真地去体会这首诗的时候,觉得在此之前的每一句话似乎都不是太愁,而最后一句突然来了一个寻访不遇的惆怅,似乎前后就脱节了。于是就会让人觉得李太白的诗也太过没有章法了。再加上很多人以为既然太白是浪漫主义,自然是随心所欲的,不在乎章法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这真的是冤煞李太白了。浪漫而为主义,只是表明一种创作的风格,有没有章法则是作为作家的基本要求,设若章法都没有,李太白也真的不用奢谈什么浪漫主义了。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啊,前面三联的确不是太愁,最后似乎真的变成一个陡转了,又是为何呢?所以还是要细细地去咀嚼诗句才好。李白写诗其实真的是天纵奇才,单看他选择的情境,就很有意思了。劈首一句“犬吠水声中”,“犬吠”往往是和宁静的村庄、悠闲的邻人相关联的,不过,诗中的犬吠有些特别,它是混杂在水声之中的。哪里来的水声?其实是瀑布溪流的喧哗,溪流的喧哗充满山谷,探寻好友的诗人在溪流声里谛听远处犬吠的声音,将寻人二字隐隐说出,而且还将溪谷的幽深也展示在了我们面前。紧接着的一句“桃花带雨浓”,既有了色彩上的点缀,又告诉我们水声潺湲是因为春雨时至,这两句和“飞泉挂碧峰”是遥相呼应的。这两句一简淡,一浓丽,将作者访友观景的悠闲心情展示了出来。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与首联的近景不同,这两句是“中景”。要寻访的友人是一个隐逸之士,所以有了“树深”,但是“时见鹿”,却有着发现的惊喜,“时见”二字充满情趣,然而,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遇,其实也隐含了“不遇”的预感。而“溪午不闻钟”是颇具哲思的一句。站在溪边,即便是时间已经过了中午,但还是听不到钟声——钟声来自哪里?应该是道观。为何不闻?再次暗示友人不在。不过更重要的是,在这样自然宁谧的氛围里,又何须时间的催促呢?大概也只有久处尘世的人们才对于有没有钟声会如此在意吧……以时间为尺度的一定是世俗的生活,意味着思量、计划和安排,然而在这清幽的山谷里,一切计较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所能够见到的只有青霭缭绕的野竹,还有碧绿山峰上的一挂瀑布,那是远景,仿佛仙境。

李太白从眼前景写起,有一个逐步放眼远眺的过程,从寻访友人到预感不遇,最后用一个缥缈如仙境的远景作结,真的是章法井然。而同时又将仙风道骨的友人那种远离世俗、潇洒隐逸的气度展现了出来。而一切的背后,不要忘了,还有一个矻矻于寻访、对于时过中午而不闻钟声感到诧异的、从尘世奔来的诗人,此时他也被眼前的仙境所打动了。

这个时候,友人去了哪里,何时能够返回已经不再重要了。如果有考据癖的读者一定会想,诗人去打听友人的行踪了吗?因为按照诗歌的字面意思“无人知所去”应该是多方打听的。但是,如果我们细心揣摩诗句,就会发现,敏感细心的诗人,还没有进山就已经感觉到自己此行一定是落空的了。以诗人的浪漫,如果挨家挨户去打听,那才是俗透了的俗人,“无人知”是作者的心意所向,“所去”是指具体去的地方,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或许连他的好友戴天山道士自己都不知道吧。那既然如此,诗人的“愁”又从何来呢?当然首先是访友不遇的失落,这不是没来由的,这种心绪在颔联里已经有所体现了,更重要的“愁”则是由于诗人从自己仙风道骨友人那里忽然发现了自己的世俗态度,这对于一个以谪仙自居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有些沮丧。靠着松树极目远眺那云烟缭绕的远方,诗人将沉浸于美景之中的安宁、寻友人不遇的失落和对于自身世俗态度的反思纠合在了一起,使得那个“愁”字有了更深的意蕴。其实这里最合适的评价,就是易安居士的“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之所以忽然会对这首诗有了新的了解,也是因为在阿尔卑斯的山谷里,我也一样被眼前的美景与红尘中的烦恼所纠结着,于是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太白犬吠仙境
神韵李太白
盛夏,享一场浪漫的“仙境”之旅
塔纳达办事处 日本,千叶市,釜沼
The Dog in the Manger
茶山仙境
8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李太白全集》
范东学
漫步在冬日仙境
胡汉华
山中与幽人对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