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8-01-11 20:32邵文川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深度学习

邵文川

【摘要】深度学习数学课堂倡导为理解而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建构.它关注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经验的联结,促进学生的自然生长;关注知识的探索经历与体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关注知识的变式,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的把握;关注新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在迁移应用的过程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它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丰盈知识、生长智慧、完善人格.

【关键词】深度学习;自然生长;意义建构;把握本质;迁移应用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7-296).

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倡导为理解而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勇于质疑、不断创新,力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到智力活动的欢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生长智慧、完善人格.本研究结合数学课堂提出深度学习的四种策略.

一、关注联结,力促自然生长

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它都与前后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脚手架,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一)知识联结,自然生长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应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再将这个联结点作为新知生长的支撑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自我建构新知,实现知识的自然生长.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时,让学生计算如下三道题:243+54,4.78-2.46,38+28.通过三道复习题,激活学生已有旧知,促使学生温故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明白整数相加减与小数相加减时“数位对齐”的道理,明白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就是求几个相同分数单位的和或差的道理.通过三道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共同规律,即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加减.这一规律就是学生学习新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生长的支撑点.此时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很容易受到正迁移,可以顺畅地悟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算理,新知的自然生长水到渠成.

(二)经验联结,自然生长

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正逐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教学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应抓住知识与生活的联结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实现知识的自然生长.

二、关注体验,力促意义建构

深度学习数学课堂应善于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成为一个探索者,他们在探索中经历、体验,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增强成就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建构.

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发现、猜想、验证,最终自主建构出知识框架,当学生自己发现到规律时的惊讶、喜悦是刻骨铭心的,此时的知识建构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是极具个性化的、是深刻灵动的.

三、关注变式,力促把握本质

变式是指在教学中用不同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1]深度学习数学课堂应善于运用变式,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特征,全面把握学科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授课教师运用变式策略,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推进,促进学生真正地掌握分数的本质意义.

(一)图形相同,折法不同

下面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14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图形折的方法不同,所以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14.理由是它们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14.

此环节的教学意图是:一个图形不管怎么分,它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分数的本质属性是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二)折法相同,大小不同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5份分别涂上颜?钜惶睿狄凰?.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五个图形尽管都平均分成5份,但是涂色部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涂色部分分别是这张纸的15,25,35,45,55.此环节的教学意图是:一个图形尽管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每份的形状与大小也都一样,但涂色的份数不同,它们的分数仍然不同.

(三)图形不同,折法不同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16.

分数的本质属性是平均分成的份数和取的份数,非本质属性是图形的形状和折的方法.学生在对比沟通中抽象出分数的本质属性,归纳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6.

四、关注情境,力促迁移应用

迁移往往是以新的方式或者在新的情境下应用知识,它强调产生新的东西,而不是重复使用先前的工具.[2]深度学习数学课堂应善于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主动地迁移到新情境当中,并能在新情境中不断改造、完善知识结构.

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不能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在迁移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定能在今后的各种现实情境中活用这一知识.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时,教师提供如下生活情境:“王师傅家有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金鱼缸,鱼缸里两条金鱼在水里嬉戏,水中还有鹅卵石和水草,在每块长方形玻璃的四周都嵌上金色的不锈钢条,既美观又牢固.”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以上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1.制作这个金鱼缸需要金色的不锈钢条多少分米?

2.制作这个金鱼缸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这个金鱼缸的容积是多少?

4.现在鱼缸里鹅卵石、水草和金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條件?让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再独立解答、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将刚学过的长方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整合起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知识在运用中理解得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

总之,要创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应该适时激活已有知识或经验,寻找新知的生长点,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建构;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到知识的温度,形成个性化建构;应该运用变式策略,多层次、多维度地丰富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更好地把握住学科的本质;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活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萧恩颖.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例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4(12):44-52.

[2]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深度学习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意义建构对预算管理演进的影响
建构主义下的高等数学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