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说理艺术

2018-01-11 13:39曹美菊
山东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习近平

曹美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讲话中处处展现讲话的领导艺术和技巧,讲话富有强烈地穿透力、感染力、影响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是习近平讲话中外格言的运用,形成了言近旨远、明晰机智的文风和思维方式,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关键词:习近平;说理艺术;中外格言的运用

古人讲:“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把立言与立德、立功并列为人生三不朽。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产生了唐诗宋词两汉文章伟大民族的语言、特别是官方语言却变得平庸乏味,假话、空话、套话满天飞,充斥着我们的会议、讲话、文件、媒体,听起来读起来令人味同嚼蜡、昏昏欲睡、萎靡不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往往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许多话题被热议,许多语录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经典和名言警句,既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既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总书记的每次讲话,都让人民倾心倾听。“习式语言”风靡全国。人们似乎久违那接地气有力量的“领导讲话”了。

讲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讲话中处处展现讲话的领导艺术和技巧,讲话富有强烈地穿透力、感染力、影响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是习近平讲话中外格言运用,形成了言近旨远、明晰机智的文风和思维方式,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一、灵活的格言运用

习近平外出访问不仅采用中国古典格言,还灵活的引用外国经典格言,促进文明互鉴,拉近与到访国家的距离,展示我大国形象与风采。

1. “朋友是时间的果实。”2016年6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和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表题为《永远的朋友真诚的伙伴》的署名文章。

原文:塞尔维亚有句俗语:“朋友是时间的果实。”我们不会忘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著名影片曾经激发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啊,朋友再见》这首歌曲至今仍然在中國传唱。出处:塞尔维亚格言。

2. “先跨越,再言语。”2016年6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和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表题为《永远的朋友真诚的伙伴》的署名文章。原文:塞尔维亚人讲:“先跨越,再言语”,中国人常说“行胜于言”。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塞尔维亚的关系,珍视两国深厚的传统友谊,愿深入挖掘互利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出处:塞尔维亚格言。

3.“友也者,友其德也。”2016年6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塞尔维亚《政治报》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表题为《永远的朋友真诚的伙伴》的署名文章。原文: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60多年来,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彼此怀有特殊感情,跨越时空的真情厚谊历久弥新。出处:孟子《万章章句下》。

4.“人不要总看做过什么,而应关注还有什么要做。”2016年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波兰《共和国报》发表题为《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原文:贵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不要总看做过什么,而应关注还有什么要做。”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同波兰领导人一道,加强两国各领域合作,推动“16+1合作”以及中欧关系向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出处:居里夫人。

5.“义以为质”、“信以成之”。2016年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波兰《共和国报》发表题为《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原文: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义以为质”、“信以成之”。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双边关系,相互理解和支持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确保中波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出处:《论语·卫灵公十五》。

6.“只有结满果实的大树才会引人注意。”2016年6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和“扎洪”通讯社网站发表题为《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原文:乌兹别克斯坦谚语说:“只有结满果实的大树才会引人注意。”中乌全方位合作已经结出累累硕果,造福两国人民,也得到两国人民拥护和支持。出处:乌兹别克斯坦格言。

7.“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2016年6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和“扎洪”通讯社网站发表题为《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原文:“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这是600多年前明代中国官员出使中亚后写下的诗句。乌兹别克斯坦的壮美景色自古为中国人所熟知和向往。 出处:明代诗句。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2016年6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和“扎洪”通讯社网站发表题为《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原文: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政治互信是中乌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双方将继续在涉及彼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出处:《论语·学而》。

9.“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之中更美好的事情。”2016年6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原文:贵国著名诗人纳沃伊有句名言:“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之中更美好的事情。”再次踏上贵国美丽的土地,再次亲身感受乌兹别克斯坦人民的真诚善良和热情好客,我感到十分亲切。出处:乌兹别克斯坦诗人。

10.“空口袋立不起来”。2016年6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原文:我上次来访时,卡里莫夫总统对我说,乌兹别克斯坦有句谚语叫“空口袋立不起来”。3年来,沿线各国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深化合作,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出处:乌兹别克斯坦格言。endprint

11.“朋友多了路好走”。2016年6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原文:中国人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议会是各界精英荟萃之地,各位议员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希望大家登高望远,继续做中乌关系的推动者、中乌合作的支持者、中乌友好的传承者。出处:中国俗话。

12.“但愿我们的人民生活得幸福富有。”2016年6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原文:乌兹别克斯坦著名诗人纳沃伊有这样一句诗:“但愿我们的人民生活得幸福富有。”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永恒的追求。中国人民愿同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出处:乌兹别克斯坦诗人。

二、独特的语言风格

格言往往言简意赅、以小见大、通俗易懂、直指人心,具有励志、劝喻、教化、警醒等作用。从广义上说,名人名言、民间谚语、成语警句、诗词对联等,都可以构成格言。习近平系列讲话言近旨远、明晰机智文风的形成,就在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格言警句。试举几例: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一届中央常委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引用这句格言,强调了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决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用郑板桥的这句名言坚定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用这句古语讲清了当官与学习的关系。

格言的运用,构成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的语言风格,不仅形象生动、充满哲理,还起到了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一目了然,易懂易记。

三、深刻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系列讲话不是简单地将格言警句作为说理行文的点缀,而是高屋建瓴、巧妙布局,突出主旨、深化思想。

比如,《参观〈复兴之路〉时的讲话》巧用三句格言式的詩:“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概要地标注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形象地宣示了“我们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由此,引出中国梦的历史目标,激励斗志,振奋人心。

四、 清新的文化魅力

格言的运用,也使习近平系列讲话充满了清秀、清新、清雅的文化气息,倡导了一种“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风,可亲、可近、可读。可以说,格言运用增强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的文化魅力。这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感召力,改进领导干部文风,具有多方面启示。

一是有助于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通俗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任务,要使群众接受,就必须贴近群众,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注重政治要求、方针政策、价值目标的文化诉求,而不是用空洞抽象的概念、大道理“放空炮”,或者居高临下地板起面孔训人,拒人于千里之外。格言通常是一种群众乐于接受的思想隽永、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文气却又通俗的群众语言。“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一勤天下无难事”,这些朗朗上口的格言,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随处可见,多么亲切,又是多么意味深长。

二是有助于增进社会认同。注重文化诉求,是一个政党塑造良好执政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善于塑造执政文化形象,通过传播和运用执政文化形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体现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相比直白生硬的口号、文件、概念诉求,格言的运用更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习近平系列讲话除了运用格言展现思想的文化魅力,还十分重视将政治内涵、历史内涵、理论内涵用文化的形式加以表达。比如,中国梦的提出和进一步阐发,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文化诉求,对于增进社会认同,构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未来目标,无疑具有独特作用。

三是有助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事关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前多元思想文化格局中的竞争力。习近平系列讲话运用格言所形成的文化效应表明,注重文化诉求、强调文化表达、善用文化元素,有助于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就是要通过文化塑造来树立和传播其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这是一条文化规律、传播规律,也是一条重要的政治规律。

习近平十分强调干部要学习各种文史知识。他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远、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格言运用的得心应手,正是他注重文史知识学习的集中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许多重要讲话常常能够让人感受到“情飞扬、志高远、人灵秀”。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了高度概括,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报国情怀等。这些概括所包含的思想内涵、精神气质、民族气节,不是一般的语言描述、概念演绎所能企及的。

总之,习近平通过引用格言形象生动地揭示深刻道理,化真理为春风,绽开璀璨的思想之花,育出累累的精神硕果。格言式的凝练提示,也进一步深化了习近平讲话的思想内涵,取得最佳的讲话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70)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