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看“N是N”结构

2018-01-11 21:12苗春华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摘要:“N是N”结构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奥斯汀将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分为三个次行为:叙事行为、施事行为、成事行为。从叙事行为角度上看,说话人要表明非字面意义,起关键作用的是第二个名词,表示该名词所具有的某些常見的特征或属性。从施事行为角度看,“N是N”表示的言语行为属于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往往隐藏在另一种言语行为之后。从成事行为角度看,听话人通过语境和相关知识以及合作原则推导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从而产生某种影响或效果。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N是N”同义反复

同义反复是汉语日常交际中经常遇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同义反复是指同一成份反复出现在同一句子里,表面上构成形式和意义的重复。比较常见的有动词的同义反复,如“吃了就吃了”,形容词的同义反复,如“好看是好看,就是不好用”,名词的同义反复,如“孩子就是孩子”。本文将要探讨的是名词同义反复中的“N是N”结构。

奥斯汀说:“常规意义上,我把‘说某种事情的行为叫做完成一种叙事行。”(Austin,1975)叙事行为也就是说出一个有意义的句子或话语的行为,其功能是以言指事。

从叙事行为的角度来看,说话人通过“N是N”这个结构来表明语义,但表示的是非字面意义。第一个名词N使用的是该名词的字面意义即抽象意义。名词一般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具有指称作用,用来指称该类别的全体或其中一部分。一般在词典中可以找到其意义,如“战争就是战争”,第一个名词“战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指“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这里用的是该名词的词语意义。而第二个名词N使用的是该名词的语境意义,往往表示该名词常见的特征或属性,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所以整个“N是N”结构表示的是:名词N具有名词N的某种属性或特征。第二个“战争”没有使用词语本身的词汇意义,否则该句传递的信息为零,显然说话人是想表达更深层次的东西,表达战争的特点。战争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消耗人力、物力,残酷,改变人的命运,由武器装备决定胜负等。所以它可能表达的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需要花费钱财的”,“战争是要消耗人力的”等。

“N是N”结构在表义上有细微的区别,这与动词“是”前面的副词,或一些特殊结构有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表示强调。这种句子强调名词N具有N的某种特征。“是”前面常有副词“到底”“毕竟”“就”“总”“终归”等。

当品质与利益冲突时,商人终归是商人。

汽车到底是汽车,就是比人跑得快。

女人就是女人,看不得别人哭。

2、表示让步。这类句子表示让步,“是”前常用副词“就”,末尾常加语气词“吧”,表示无奈地做出让步,承认事实。语气词“吧”已经含有让步的规约含义,副词“就”更进一步加强了让步的意义。

虎妞就是虎妞吧,什么也甭说了!

小张就是小张吧,就不用另换他人了。

3、表示转折。这种句子有“虽然”“尽管”之意,后面的分句常用“但”“却”“可是”等词连接。

亲戚是亲戚,可是原则不能讲。

兄弟是兄弟,却也要明算账。

4、表示独特性和区别性。这类句子结构整齐,往往两个“N是N”结构对举,强调区别性和独特性,单用较少。

这女的长得真漂亮,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

你是你,我是我。

说话人在表达意义时,第二个名词所表示的意义,是该句的关键信息,往往决定了整个句子的意义。副词的作用是次要的,往往起到了强调或加强的作用。

奥斯汀说:“完成一种施事行为就是完成在说某种事情中所存在的一种行为。”(Austin,1975)施事行为具有一定的语力,代表说话人的目的和意图,其功能是:以言行事。美国哲学家塞尔发展并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他指出:“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另一种施事行为的方式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施事行为。”(Searlle,1979)说话人通过字面意义来表达言外之力,其真正意图往往隐藏在另一种言语行为之后。

“N是N”结构,从施事行为的角度看,说话人表达的是非字面意义,其言语行为往往属于间接言语行为。如“当品质与利益冲突时,商人终归是商人”,表达的隐含意义是:商人看重利益,通过陈述表达贬斥。“张三就张三吧!”通过陈述,表达说话人无奈地承认。“汽车到底是汽车,就是比人跑得快。”其隐含意义是:通过陈述表达赞叹,赞叹汽车的速度快。

奥斯汀说:“说某种事情会经常地,甚至常规地对听话人或说话人或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他们的感情,思想或行动”(Austin,1975)。听话人通过语境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从而产生某种影响或效果,其功能是以言成事。

“N是N”结构由于表达的是间接言语行为,非字面意义。听话人要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才能理解其意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习语论和推理论。习语论是利用习惯用法,只需要对言语行为进行一般性推导,就可以理解。推理论则认为听话人要利用语境和共知的背景才能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图。塞尔更倾向于后者,他认为交际双方共同具有的背景信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合作原则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以及言语行为理论是推导间接言语行为必备条件。推理论比习语论有更强的解释力,因为习语论忽略了语言运用中的语境因素。

综上所述,“N是N”结构是一种表面简单,但其实隐含意义丰富的结构。如果我们单纯从语义学的角度去分析该结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则可以更好地帮我去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该结构。从叙事行为看,说话人表达丰富的隐含意义,其关键作用的是第二个名词N,表示其所具有的常见属性和特征,“是”前面的副词作用是次要的,起强调或加强的作用,可以使听话人表达的意义更明显。从施事行为看,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是间接言语行为,代表了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从成事行为看,听话人根据语境和相关知识以及合作原则,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图,理解话语隐含意义,并对听话人产生影响,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得以实现。这样一个完整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完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使我们对言语行为和语言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99.

[6]Austi,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2nd. ed.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75.

[7]Sesrle,J.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作者简介:苗春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汉语方言、语用学等教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
浅析中英商务信函中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
中韩“劝说”言语行为的界定探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艾丽斯.沃克_紫色中男权话语的显现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
论“言语行为理论”的涵义及其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