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的华人印记

2018-01-12 11:18徐钊
就业与保障 2017年24期
关键词:马六甲郑和印记

徐钊

马六甲的华人印记

徐钊

马六甲五百年历史的古城门

马六甲扼据马六甲海峡东岸,地处海上交通要冲,从16世纪起历受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统治,至今留有殖民时期的建筑。而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遗存,已成为马六甲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纷至沓来。2012年8月,笔者跟随近30名闽商组成的下南洋经贸文化交流团前往探访。

建于公元1403年的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1405年,明朝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远航西洋船队,乘着强劲的东北季风,劈波斩浪驶进马六甲港,给这里带来中国的友谊、文化和丝绸等。

至今,当地仍保留纪念这位中国伟大航海家的“三保山”,山下还有一口“三保井”。南面还有“三保亭”,此亭里供奉着三保公泥塑像。

郑和是马六甲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也是中马传统友谊的一个标志。郑和,这个闻名中外的名字,在马六甲留下了浓浓印记。郑和纪念馆、郑和客栈等,以郑和命名的地方随处可见。据说,郑和下西洋,过马六甲海峡直达印度洋进抵非洲的时候,就是在这里设置官场,马六甲成为庞大的明朝船队的修养补给站。

“来到马六甲就如同来到马来西亚。”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历史古迹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对于此行的闽商来说,除了感受古建筑的魅力以及深厚的航海文化之外,寻找华人在这里谋生发展的足迹,也意义非凡。

马六甲鸡场街,几乎全貌地体现出一百乃至数百年前中国人生活的全部要素,客栈、餐馆、民居、宗祠、金铺、道观、佛寺等等。行走其中,有时光倒流的恍惚。这里的街道不宽,但整洁而安静,街道两旁多为两层楼房,屋梁很高,并有骑楼,皆为百年以上的老屋深宅。

马六甲特色建筑

位于鸡场街文化坊附近的马六甲永春会馆,创馆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距今两百载有余,是海外永春人最早成立的会馆之一。盖因当时永春县丰山陈臣留乡人于清乾隆丁丑年(公元1757年)游贾马六甲颇有获利之后,遂引其族亲戚友数百人,相继到此拓疆,后接踵纷至定居蕃殖者众,至1800年乡谊凝聚,创馆应缘兴焉。上述史迹,乃依据《福建省志》《永春县志》内华侨志所载,依史可凭也。追溯历史,福建人在此定居经商,可谓源远流长。

行走在马六甲街头,还有一丝的浪漫情怀。这里有许多载客的三轮花车,车身扎满五颜六色的鲜花,还安装了音箱,播放着爵士、摇滚、民乐小调、闽剧唱诵等曲调。还有的播放着耳熟能详的华文流行歌曲,穿梭于大街小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街头巷尾,亦可随处见到80%以上的店铺招牌标有中文,中国文化对当地的深远影响展露无遗。马六甲店铺大部分都是先辈留下来的产业,创业者的后人至今仍继续经营着,店铺的装饰风格还保留着百年前的模样。

置身于马六甲,从英国的石头城堡到穆斯林的清真寺,从亲切的福建话到独特的葡萄牙方言,从肤色黝黑的印度移民到混血漂亮的欧亚族群,从清香的南洋肉骨茶到辛辣的马来烧烤……马六甲,这片充满混搭元素的土地,轻松游走,便可将各色异域风情尽收眼底。

当缓缓步出马六甲历史文化旅游区时,一阵古朴高亢的闽剧唱腔从远处的花车传来,不禁让人在脑海中依稀勾画出旧时福建人跟随郑和下西洋在此的生活场景和万千图景。

因为有物可以追忆,这让追忆者描绘出的画面更加丰富饱满、绚丽多彩。

“只要饮了三保井的水,就与马六甲结下了再会之缘。”在与马六甲道别时,随团导游的话,萦绕在耳边。

猜你喜欢
马六甲郑和印记
几时印记
五彩斑斓马六甲
30年印记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六甲成功举办
油画《马六甲古树》
幸福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