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明:追逐千年梦想的创新者

2018-01-12 11:20/江
军工文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型号直升机

文 /江 滨

吴希明:追逐千年梦想的创新者

文 /江 滨

吴希明 航空工业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

人因为一种精神而活着,为梦想而工作,吴希明用30多年奋斗践行着这样的信念。他对直升机的那份爱,细腻、灼热、恒久。

“竹蜻蜓”寄托了宋代中国人飞上天空的梦想。吴希明说,“竹蜻蜓”是人类第一次最接近直升机飞行原理的发明。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受到竹蜻蜓的启示,热爱上了航空。

此生能够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为梦想而工作,这让吴希明倍感欣慰和幸福。

吴希明,曾在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参与直8、直9武、直11等型号的研制并取得突出成绩,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一步步从设计员成长为总设计师。他现任航空工业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直升机总设计师。

2015年,吴希明当选中央电视台“科技盛典”十大创新人物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十大创新人物。吴希明说,这个荣誉应该属于直升机研发团队。的确,正是在他和整个团队的努力下,中国研制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直10武装直升机,这是一个完全立足于自主创新的科研硕果。直10的研制成功,不仅是一个型号的成功,更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直升机工业整体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直升机全行业的跨越发展。

在直10研制过程中,吴希明和团队成员突破了总体、气动、结构、隐身、抗弹、耐坠、信息化作战一体化综合优化设计、三大动部件的地面联合试验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我国直升机研发终于从测绘仿制、参考样机设计的邯郸学步一举跨越到自主研制的新历史阶段,我国直升机产业由此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明媚春光。

为了这一天,吴希明倾注了30年的激情。

直19

10多年前,当吴希明接任直10总设计师时,他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然而现在再回顾那一段经历,吴希明却说,我们用破釜沉舟的决心,全复合材料旋翼系统、航电武器系统等多项技术难关。吴希明说,在直10研制过程中,他曾受到上级的批评甚至斥责,都没往心里去,但是有几次,他却落泪了,那是当整机地面联试取得成功之时,当直10设计定型之时。作为总师,他深知个中滋味,他为我国直升机的每一个进步足迹而喜悦,以至于情难自已。

直10的诞生,成为保卫我国领土完整的重要武器装备,具有良好的飞行能力和超低空机动性能,火力突击和战场生存能力强,可配挂多种对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各项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在全天候、全天时、复杂战场环境、信息化条件下精确打击地面、海面和空中目标,实实在在地成为我军捍卫和平的低空霸主。

在吴希明的同事们看来,他如同一杆旗帜,提供了强大的榜样力量。因为在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强烈的国家意识和使命情怀。吴希明在学习干出了先进的国产发动机,更实现了型号整体性能的巨大进步。当时,为使整机与我国自行研制的涡轴发动机完美匹配,在吴希明的带领下,研发团队对直10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这相当于重新研发一个型号。结果,不仅使直10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显著提升,还促进了国产发动机的研制。吴希明感慨地说,直10今天的卓越表现,虽是在压力下取得的,但也充分证明我们中国人有能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有能力创造世界一流水平。

“型号研制是应用科学,需要在工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技术,解决关键问题。”这是吴希明对工程研制的概括,也是他在型号研制中所秉承的法则。

为了圆满完成直10这一国家重大项目任务,十几年间,吴希明率领团

直10

队把我国直升机技术推上了新台阶,他们解决了机载武器与装备重量的矛盾,攻克了总体气动一体化、笔记里曾写下这样的话:“人,不能没有一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存在,要发展,要振兴,不能没有精神;直升机要衔接技术断层,要超越同业的竞争者,更不能失去精神。”

在直10处于科研试飞阶段时,吴希明蹲点试飞基地,针对试飞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他和团队成员集思广益,争分夺秒地攻克了尾桨振动、空中动力学耦合等问题,同时组织开展多项优化设计工作,最终使直10在接受设计定型审查时,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直10 批产交付部队后,吴希明多次亲临作战部队,亲眼目睹直10在各种实弹演习中的表现,听取广大指战员的意见。近年来,直10先后参加历次我军重大军事演习、集训,充分体现了优越的作战性能,受到了部队首长的高度评价。陆军航空兵“风雷”飞行表演队大队长李魁元大校更对直10一往情深,他说:“直10在飞行操纵上、可靠性上,飞行员的反映一致很好,剩余功率、机动性、可靠性都有显著提高,正是由于这些进步,才使我们有信心去飞这么高难度的世界顶级的动作。”他说的世界顶级动作是指武装直升机在空中的“筋斗”、“横滚”等世界公认的高难动作。

在直10研制任务最艰难的两年里,吴希明仅在国庆和春节给自己放了两天休假。他和全体参研人员长期坚持“611”工作制。某年除夕之夜,为了处理型号问题,他坐上了开往某地的列车,他发现,整节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乘客,这才意识到,春节到了,大家都回家团圆去了。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曾经连续工作三天两夜;为了协调解决型号问题,他曾经一周之内四次奔赴外地。办公室、会议室、试验试飞现场以及候车室、飞机上、宾馆里,处处是他工作的地点。

某次他召集航电问题专题会,会上已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可是到了晚上2点,某所技术人员赶来后,他又当即与对方商量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直到凌晨3点才休息。次日早上7点半,他的身影又出现在试飞现场。

他把每一位技术人员当作智慧的来源,与大家广泛沟通交流。他知识丰富,专业面宽,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学习不辍,在工作中与科研人员深入细致地讨论问题,认真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许多技术人员一致反映,即使不属于他本专业范畴的技术问题,他也能够洞察到问题的实质,往往一打开图纸,他就能敏锐地做出反应,抓住主要矛盾。

2010年,在直19研制工作的紧要关头,吴希明毅然挑起了总师的重担,与全体参研人员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如期实现了型号研制目标,继直10后又推出一款性能卓越的武装直升机。

直升机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都具有十分宽广的应用前景。我国直升机工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具备了完整的直升机主机、传动系统、发动机、复合材料、配套系统及武器研发体系;国产直升机形成了“军民融合、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格局和较为完整的产品谱系。这些成果的取得,凝聚着60多年来奋战在直升机型号研制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的探索、不知疲倦的追求、不计得失的奉献,这其中也倾洒了吴希明30年的心血和汗水。

近年来,吴希明把培养青年一代当作自己的分内工作,经常与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交流,多次到高校举办讲座。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他说,我希望借此宣传普及国产直升机。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他总是尽量抽出时间,向记者们讲述中国直升机的进步历程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直升机,喜爱直升机,应用直升机。

直10设计定型之后,吴希明仍然主管着该型号的后续改进改型工作。同时,他因岗位履新,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责任。2015年,吴希明领衔开展的国家重大专项“先进直升机技术”研究成果通过验收并获专家组一致好评。该项目是国家交通领域的先进载运技术优先主题项目,将突破传动系统核心关键技术,藉此可初步攻克制约我国高速旋翼飞行器研制的技术瓶颈,并进一步构建支撑直升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平台。

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这个穿越千年的梦想,一直萦绕于吴希明的心海。在引领直升机技术进步,推动直升机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吴希明怀抱着远大梦想,一如既往地行进在航空报国的大路上。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型号直升机
直升机?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直升机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