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2018-01-12 12:32曾嵘
戏剧之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化,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出现新的挑战,表现在教育信息化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挑战、通识教育理念下艺术通识课引发的教学观念转变的挑战、国际视野中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觉的高素质人才之教育目标的挑战,以及面对留学生的新的教学方式的挑战等,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跟上高校全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129-02

一、教育信息化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挑战及思考

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对教育的渗透,现代大学教育教学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十年来,一种被称作慕课的教学形式,引发教育界的极大兴趣,它对包括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在内的传统课堂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慕课是大型开放性在线课程的音译,最早由加拿大学者Dava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 在2008年提出,随后迅速在全球普及开来,2012年得到井喷式发展。包括哈佛在内的国际著名高校纷纷建立慕课的网络平台,注册人数数以万计并持续发展。2013年慕课进入中国,清华、北大和复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宣布启动慕课建设,加入发展慕课的行列。

慕课相对于传统教学有许多优势,如规模大、开放性、免费或低价、课程种类多、时间灵活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直接受教于大师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有教育者指出慕课的缺点和不足,认为它在教学方式上并无创新,无非是用视频而不是面对面的方式来授课,在一些应用型和技能型的课程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另外慕课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态度是个考验,有数据显示,慕课的开课率虽然很高,但是结课率非常低。[1]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慕课不是任何课程、任何学生都适用的,有个适用度和如何使用的问题。总的来说,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中的鉴赏类课程,由于课程难度和进阶性不太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慕课形式在操作上容易些,特别是来自专业艺术学院有着深厚艺术素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级教师的授课,其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明显高于普通高校教師水平,较为适合引入慕课这一教学方式。当然,鉴赏课中会有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范唱和范奏,面对面欣赏教师演唱和演奏,其效果和看视频是不同的,前者有着更生动的感染力,这也是慕课无法达到的。另外,慕课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笔者思考能否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上,采取基于慕课思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将互动式教学引入并落实在教学各环节,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达到部分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基于慕课思维的音乐鉴赏课包括四大环节,即教学资料的选编、教师导学、学生自学、互动讨论。

(一)教学资料的选编。教师建立网上教学平台,按照教学计划,将相关的高质量视频或文字资料进行编辑,分为一个个类似慕课的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为一个教学点,供学生下载。

(二)教师导学。教师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教学文档和PPT,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和提问,教学文档是对主要教学内容的详细阐述,如音乐艺术的分类,各类艺术的概念、历史、艺术特征、代表性作家和经典作品等。PPT是文档的精要,将主要观点和音乐知识浓缩汇集,便于学生理清每章教学思路,掌握要点。另外,PPT应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听赏,在对问题的探索中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的独立思考和鉴别能力。配套的视频资料编好号码,以供观看和欣赏。

(三)学生自学。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对文档进行阅读,利用视频和网络资料对相应作品听赏后,对PPT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将综述、曲目鉴赏与分析反馈在教学平台上。

(四)互动讨论。教师一方面会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回复;另一方面主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示课件和讨论,对有代表性的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借由点评将本次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面对面讲授,或通过范奏和范唱,强化教学效果。[2]

笔者在教务处的支持下,正在进行网络音乐鉴赏课建设,网络平台还未建成,目前完成了前期教材编撰、PPT制作、音频、视频编辑,通过公共邮箱和云盘小范围对学生开放,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并对教学文件进行修改。教学效果还有待于观察。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艺术通识课引发的教学观念的挑战与思考

艺术通识课是继艺术任选课、限选课、必选课后发展的一种新的课型,是近十年来高校在通识教育理念背景下,随着高校课程改革进程出现的新的教学类型。它既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发展历程中成果的显现,也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挑战。上海市部分高校,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在五六年前开始设立艺术通识课,笔者所在的高校去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分为通识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教学板块,首先开设的艺术通识课是《艺术与人生》,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建立艺术美学、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和戏剧戏曲学专业的师资队伍,每个艺术类型分三讲,进行教学试点。

艺术通识课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观念的更替。所谓通识课,它强调的是非专业、基础性、一般性的艺术知识,在于让学生了解艺术作为一个整体,其基本性原理和规则,继而上升为对美的抽象把握,而不是对单个艺术形态的具体和体系化知识的掌握。目前在高校普遍开设的《民族器乐曲鉴赏》《舞蹈形体训练》《书法鉴赏》《合唱》等,虽然面向非专业学生,但单项艺术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很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通识课。

艺术通识课考验教师的艺术综合素养。目前在大学担任艺术课的教师,通常是各大艺术学院高学历毕业生,他们通常是单一艺术门类的高水平艺术工作者,胜任单一门类教学、科研和演出活动,属于专业专一性教师,而合格的艺术通识课教师应是通才型,要求艺术视野和理论素养达到一定高度。反而是文学、美学或艺术学方面的教师,在学术训练和学养方面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能够讲授《艺术概论》一类的课程,有着讲授艺术通识课的基础。

如何转换教学观念,上好音乐通识课?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是从音乐技术到艺术经验层面,从作品到作品的讲解,更是从作品中见人性,从音响中现文化。如,贝多芬作为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音乐巨匠,他的9部交响曲和32首钢琴奏鸣曲是音乐宝库的典范之作。对贝多芬及其作品的讲授有多种方式,他本人和作品有着令人深思的力量,这样的贝多芬是不是更有启迪和引领作用呢?又如,对于浪漫主义后期各国民族乐派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的讲解,通常会侧重于作曲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价值,这从作品的音乐学解释来看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换个角度,从时代浪潮下不同国家的新音乐在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学习和接受德、法等音乐大国音乐经验时,如何做出不同的选择,如何形成自身风格,是不是更有思考、借鉴之意呢?

三、全球化背景下新的教學挑战与思考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艺术教育要积极参与进来。目前很多高校与国外高校交流频繁,联合培养模式也很常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培养多元文化观,扩大学生国际视野,成为目前音乐教学的目标。而且音乐中丰富的文化资源本身是个优良的教育平台,有着培养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素养的天然优势。如德国音乐的宏大雄伟又精雕细琢,法国音乐的富丽堂皇又简朴纯真,中国音乐的宁静致远又黄钟大吕,都是不同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在音乐中的体现,它们之间没有水平高下或层次高低的区别,有的只是人,不同国别、历史、族群的人的不同。同时,在与西方音乐文化对比中,中国音乐文化的性格和品质更为凸显,学生在对中国和本土音乐了解的基础上,更能保持文化自信和自觉,这在将来的文化交往中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其次,在高校大量招收留学生,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艺术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教学对象,引发新的教学挑战。随着留学生本科教学的规范化,包括武术、书法、中国传统音乐等在内的中国文化类课程正式纳入留学生课程,笔者所在高校下设上合组织的培训基地,凭借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政策,成为招收留学生,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主要高校。教学对象新增了留学生,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目的、课型自然发生很大的变化。留学生们虽然通过汉语四级考试,但听、说、读、写水平差别较大,大部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没有达到大致听懂教师授课的水平,因而怎么教、教什么成为初涉留学生教学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对留学生的音乐教学有以下几点:与总体培养目标相结合,培养有一定艺术素养,对中国文化持有了解、友善、认同态度的文化使者;以体验为主,鉴赏为辅,以中国经典民歌的演唱和传统乐器演奏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民歌的演唱,笛、箫、葫芦丝或者古筝(任选一种)等乐器的演奏,体验式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中国音乐在音调、节奏、韵律方面的美;与语言教学相配合,了解语言课程的内容与进度,民歌歌词的难度适中,歌词讲解适合留学生水平;教师语言表达规范,用语正确,语速合适。

另外,艺术教育经常被赋予德育的职责和任务。上海市教委下发的2016年文教结合计划提出,贯彻“以文化人、以艺育人”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的“六进”机制,并在2017年全面推广全课程德育教学思维,将德育有机融入高校各门课程之中。这是新形势下对高校艺术教学提出的新任务。

综上,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步伐的推进,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熟练掌握网络和其他现代教学手段,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以发展的心态积极参与到艺术课程的改革中来,跟上教育素质化的脚步,应对不同的教学挑战,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晓颖,李美莹. 慕课本质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

[2]曾嵘.高校互动式网络音乐鉴赏课的理念与实施[D].上海政法学院,2015.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