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探寻女性、战争与文学的关系

2018-01-12 22:46何小红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女性

何小红

摘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记录的由女兵对二战的回忆组成的一本长篇回忆录。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女性眼中的战争,写出了战争对女性的毁灭,从更人性的角度来看待战争。本文将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探寻女性战争写作独特的价值,并重新思考战争和女性、战争和文学、文学和女性的关系,从女性的角度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恨、人性与苦难等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女性、战争与文学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一部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名新闻记者,她采访了二战中数百名俄罗斯女兵,录制了几千米长的录音带,真实的记录了女性眼里的战争。本文对《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这类女性革命战争写作题材的独特价值进行了探讨,并且分析了女性、战争与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当代社会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女性的战争和女性战争文学。

1女性战争写作的独特价值

女性战争写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题材,很多人认为在战争写作这一方面,应当尽量表达光辉的、正义的内容。在书中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就有感悟,在一个人身上同时的存在两种真实:一种是被强行隐藏在地下的个人真实,一种是充满时代精神的整体真实,散发着报纸的味道。前一种真实很难抵抗后一种的强烈冲击,在她的眼里,战争写作就是将可怕的事件美化为伟大的事业,将人性的丑恶粉饰为光明澄澈。她在书中宣布,她不是在写战争的历史,而是在写情感的历史。她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这部作品是对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书中既对苏联卫国战争的合理性、必要性和争议性进行了肯定,也揭示了女性参战的特殊性,从而对女性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肯定,烘托出了战争的残酷,唤起人们积极关注战后幸存女性战士,表达出了对和平的渴望。

2女性、战争与文学的关系

2.1战争与文学的关系

战争一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和敏感的话题,在文学上也须得小心翼翼地提及。埃里希·玛利亚·雷卫克的《西线无战事》,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锌皮娃娃兵》……这些曾经被禁的战争文学表明:真实的战争与文学长期处于不可调和状态。战争中个人真实长期被压制在社会真实之下,于是才会有因为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坚持独立报道和战争批判风格而被政府限制活动,本文研究书目《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也经过有关部门大量删减才得已出版。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说文学已经是在为战争服务了,大部分的战争文学不敢表达真实,不敢将战士们真正的话语记录下来。文学应该是诚实的表达人类对世界的观点与看法,战争文学更是要表达人类受到的伤害与痛苦。但目前为止,战争与文学还称不上战争文学,战争中的许多仍被文学避开不谈——那些属于个人真实却不被社会真实所容的。

2.2战争与女性的关系

《我是女人,也是女兵》由一系列的片断性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独立成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这些片段性的故事揭示了战争与女性的关系,见证了女人成长为女兵的过程。这本书一方面表达出女性与战争本是不相匹配的,女性天性柔弱、善良、爱美,这些特质不适合战场,但时代逼迫使得女性不得不压抑自己的这些天性,成为一名合格的女兵。而在另一方面,又写出了社会对女性的惯性歧视,即使女人们在战场上和男人们做着同等的事,后者归来即是荣耀,前者却成为过街老鼠。书中写道,“不少前线女兵现在仍独身一人,没能成家立业,甚至有许多人到现在连住房都没有”,战争给予男性的痛苦和给予女性的痛苦同样多,却在回报上面永远地对女性苛刻。

战后已四十年,男人们依然对女兵沉默不语,女人们冲着她们大喊大叫:“我们知道你们在前线干的事,用你们的年轻身体勾引我们的男人!前线的婊子!”道德层面上的必须参与与社会地位层面的绝对歧视造成了这样一种苦果,女兵们一方面要出于公民的义务来守卫祖国,一方面又被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所折磨,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她们战后甚至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参加过二战。战争与女性不應该如此冲突,战争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残酷,为何人类自己还要使同被战争折磨的女性更加痛苦?

2.3文学与女性的关系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的来源和依据是数百位参战女性的口述录音,总体上看凌乱无序,但是仔细品读就会发现,作者将这些女兵的回忆刻意打碎,用这样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透视出一段完整的历史。女性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女性的感觉和直观感受,其语言更加富有想象力,更加灵活,构思和角度更加独特,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形式和结构。男性作者创作人物多喜欢以旁观者的身份和立场去揣摩,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他们笔下的女性往往比较片面,大多都是根据男性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意图虚构出来的角色,不够饱满和生动。女性作家则多从自身的感受、认识和心理意识出发,对人物有更深入的体验和展现,与男性作者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文学成为女性情感的载体和体现其独特情感和心理的工具。

3结束语

苏联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战争的文学作品,其中也有很多对女性的描写,虽说大多是对女性的赞美,但过于理想化,大多出自男性作者关于女性的幻想,将女性描写的过于完美,脱离了实际生活,充满了男性的欲望和男权主义思想,反映出社会生活中两性关系不平等的现象。反观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人,也是女兵》这部作品,当下社会应该用更加平等的眼光对待女性战争和女性战争文学,追求社会两性平等和自由。

参考文献:

[1]高宏雨.战争中没有女人——我读《我是女兵,也是女人》[J].作文与考试,2017,(Z3):18-19.

[2]荏苒.阿列克谢耶维奇:只盼这人间无需悲悯[J].中学生百科,2017,(Z4):65-66.

[3]金晶.战争·女性·苦难——评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06):57-59.

[4]周玲.《我是女人,也是女兵》的艺术独特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7,(07):31-32.

[5]胡新梅.《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致敬战争中的女人们[J].阅读,2016,(55):62-63.

[6]李玉.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论战争语境下的女性苦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07):40-43.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列克谢耶维奇女性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奖奖金资助年轻作家
复调书写
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及其争议
外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