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体面的退场

2018-01-12 21:07蒋一涵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退场屏蔽老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前鲜有接触互联网的老妈,这年头用的也都是智能机了,微信也玩的很溜。

之前看《奇葩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个辩题——“朋友圈要不要屏蔽自己的父母?”

自从步入大学之后,每每都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到家中,对于父母而言,微信是一种很好的与我们沟通的方式。或许是“爱之深、关之切”,起初我的朋友圈并没有屏蔽父母,但是后来总有种变相“视奸”的感觉,无论发布什么状态都会引来父母的唠叨,甚至于有时候发完状态还不到一分钟,妈妈就打电话来不停地唠叨。然而要屏蔽父母我还是于心不忍的,所以,往往在发布状态的时候就会选择进行分组可见,以此来屏蔽父母的唠叨。

对于父母而言,微信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了解儿女的动态。

在智能手机风靡街头巷尾的今天,微信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学习使用微信。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我们信手拈来的简单操作,可能对于某些父母而言可能却深奥无比,在他们熟悉微信之前,一定摸索、学习了很久,他们试图学会微信的各种操作,因为这是走进我们世界的一种方式。

父母很少有固定关注的公众号,但对我和朋友运营的公众号确实异常关注,甚至于一开始会比我还要了解推文的内容。很多事情,我们不会在电话里和父母讲,即使回到家也不会和父母讲,父母深知这点,也会很少主题东问起,能做的就是刷刷我们的朋友圈,从我的公众号推文中了解一下我最近的情绪走向。

我们应该都深有同感,无论是在我们十岁还是二十岁,在父母的眼中我们始终都是一个小孩子,在生活中,很多我们或许觉得只是一件小事,在他们看来却是“惊涛骇浪”。和朋友运营的公众号受众主要是我们同龄的大学生,多发布的内容是一些矫情、文艺的鸡汤文,有时候也会对学习附近的美食、甜品店做一下推荐,发布一些胡吃海喝的内容,几乎都不是父母这个年龄阶段会关注的内容。记得有一次写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写道了“我暗恋的男孩”这样的字眼,其实写下之后自己就完全忘记了这茬。但发布没多久,就收到了妈妈的电话,随意寒暄了几句,突然就开始一本正经地说——“我和你讲啊,你要是有喜欢的男孩子,要和妈妈讲的啊,女孩子不要太主动的,要是人家没有意思么,你就不要喜欢啦……”我两眼晕眩,如果把我的文章比作一部刚杀青的新剧,那老妈肯定是史上最严格的广电总局,想到以后发文写字,总会有一种顶风作案的感觉,心里一阵激灵。

前阵子放假回了趟家,吃饭那会,老妈突然拿出手机,非得给我看一段视频,预期和眼神里充满了暗示——“你看过这个视频么?太感人了,看了的人都哭了!”我想都不用想,无非就是某个以中老年人为精准受众的营销大号定制的消息推送,标题应该就是什么“空巢老人的艰辛隐忍”、“父母之爱的无私伟大”、“子女离家后父母的生活”……

时间长了,我现在都懒得配合她看一下了,她见我瞧都不瞧一眼,便转向我爸,希望他能捧场,看着老爸着实无奈又一副君命难违的表情,我大笑说“老爸,老妈逼你看第几遍啦?”。老妈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又撒娇道“你自己看嘛,这视频里说的不就是你嘛?回到家不是看电脑,就是玩手机,吃饭还得抱着个iPAD看,再看你现在这态度……”

确实,现在人人都是低头族,手机粘连在手上,成了人体的一个器官。可是有趣的是,现在低头族的年龄是有上升趋势的,说不定我们的老妈们都一样,茶余饭后边看电视边玩手机,偶尔冒出一句“红包又没抢到,错过几个亿!”

父母还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发一堆的二维码,让我号召同学一起关注微信公众号,而这波关注却是和她朋友的朋友公司的活动需要,这是我着实不能理解的一点。针对这一点,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我专门与父母进行了讨论。

“老爸、老妈,你们看啊,别人家的孩子朋友圈都会屏蔽父母的,但是我没有是吧?”我慢慢开启话题。

“呵”老妈冷笑了一句,“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分组可见啦?有一次我在你姨妈的朋友圈看见你……”一下子就揭穿了我的惯用手段。

“但是吧,求你们千万别拉我进什么稀奇古怪的群啦,都是你们朋友,你说我退群吧,好像不礼貌,不退吧总显示那么个红点,老不舒服啦。”

“那你抢红包的时候怎么不嫌烦的啦?我看你也每个都抢的可快了。”

“好吧,就当我没说!” 确实,她又无情地揭露了一个事实,让我很是无奈。 “那你生气么?伤心么?”我撒娇道,我怕自己會伤害到她。

“就这点事情我就伤心的话以后怎么办?”她顿了一下,“你以后要交了男朋友会帮男朋友说话,结了婚也会帮老公讲话,养了孩子就更别说了,到时候估计有得我气和伤心的,我和你爸是在学会退出,小孩长大了,我们始终都是要从你的生活退场的!”

妈妈讲完这些,回家的一路都是沉默的,我们各自都在思考着什么。

北大才女赵婕说过这样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养儿似乎就是为了防老,父母老了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孩子。但你有没有想过每个人都是个体,父母永远不会因为觉得自己付出了就在思想上绑架儿女,反而慢慢学会放手,给儿女更多的空间。很多孩子控诉父母不给自己自由,管的太多,只要他们没有为人父母可能就无法理解不管长多大,在父母心里永远都是孩子。放手,对于父母来说其实也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这种对孩子的关切与担心,是伴随父母一生的。

渐渐地、越长越大,发现父母之爱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占有式的爱,生命的缘分随着岁月的演变,缘分的深厚也在不断地变化,父母总是能够权衡好这些变化,在我们童年的时候,不让我们感到贫瘠,在我们长大成年之后,会选择一次又一次体面的退场,让我们不会觉得窒息。我们在前面快步走向未来,父母和过去就注定会被留在身后。就像龙应台的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之爱,是一次体面的退场,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作者简介:蒋一涵,女,汉族,籍贯安徽,就读河北传媒学院,本科学历,专业,广播电视编导。endprint

猜你喜欢
退场屏蔽老妈
退好人生的每一个“场”
朋友圈被屏蔽,十二星座怎么看
去外面吃
屏蔽
如何屏蔽
屏蔽
“眼瘦了”
外出就餐
你会怎样对待“沉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