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13 07:09
关键词:脑血管支架阶段

邓 梁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云南 大理 671000)

心血管和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在临床中尤为常见,我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血管狭窄,进而引发中风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逐渐推进,医学技术不断更新,脑血管支架置入得意问世,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创伤小,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然而,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生理反应或是心理反应,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对25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支架植入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3.27岁,所有患者的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排出患者具有意识障碍或是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的可能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3~69,平均(56.2±2.36)岁;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5~79,平均(63.3±2.1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护理,以脑血管支架置入护理程序为基础,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而观察组患者则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疾病特点,采用以阶段变化模型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型。

1.2.1 术前阶段

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展开病情评估,其中主要包括了患者的知识文化水平程度,患者的主要精神状态,患者既往病史等等。然后像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动脉狭窄的病情发展,介绍基本分治疗方法,效果和预后并发症等。并督促其加强注意事项,将治疗成功的案例进行讲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自信心。同时,要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带领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在其术前4~6 h禁食,加强术中协调方法的应用。进行静脉留针,将手术中所需要的相关设备和药物进行充分准备,并注意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控制,主要控制在(110~130)/(60~80)mmHg(1 mmHg=0.133 kPa)。

1.2.2 术后阶段

病情观察:术后,对患者展开病情观察工作,首先需要将患者进行小心移交,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连续心电图监测24~48 h,对患者的意识情况进行观察,其中包括患者的瞳孔和其各项生命体征情况,查看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头痛等问题。并同时给予患者一般护理,与患者展开积极交流,对其心理变化和护理需求等进行掌握,以便于有针对性的给出护理操作。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并定期帮助患者改变姿势,帮助按摩四肢,并做其他生活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62.5±6.1)分,SDS评分(54.1±6.1)分;干预后SAS评分(46.5±5.5)分,SDS评分(44.6±5.7)分;对照组干预前SAS评分(63.2±6.4)分,SDS评分(54.5±6.2)分;干预后SAS评分(51.2±5.9)分,SDS评分(47.5±5.8)分;观察组满意19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2%;对照组满意12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6%。

3 讨 论

脑血管支架术,其实被应用在脑血管狭窄中的有效治疗技术,在近些年得以发展,其应用效果相对显著。但是从患者的角度进行出发,其对相关治疗措施的目的,方法等都不够了解。对预防措施知之甚少,是一种侵入性治疗。在患者完成前做好准备和心理咨询。让患者冷静下来,积极接受并配合手术,仔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取各种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变患者行为。核心是基于干预目标的不同阶段及其相应的心理需求。本研究基于脑血管支架植入各个阶段的特点。根据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护理干预针对不同阶段(术前,术后和出院阶段)。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术后康复的依从性。

猜你喜欢
脑血管支架阶段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