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近现代画报“新闻性、时效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2018-01-13 00:28冯敏胡明宇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良友

冯敏+胡明宇

摘 要: 画报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文学生产和传播场域,题材时事化、插图常态化、传播大众化、数量规模化等特征预示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大众化的生产和传播时代,近现代画报开创了文学大众化传播的新模式。

关键词: 近现代画报 文学生产与传播 《点石斋画报》 《上海画报》 《良友》

吴福辉在《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开篇第一节的标题即为“望平街-福州路:文学环境的转型”,他在书中写道:“选择从上海望平街这条中国最早的报馆街(相当于伦敦报业中心所在地的舰队街)开始,来作现代文学史的叙述,是为了强调以后延绵一百多年的文学,当年是处于一个与古典文学不同的时代环境里了。这个环境除去经济生产力的水平之外,对文学来说最重要的是思想界的剧变和物质文化条件的重构,而这两方面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报刊出版业的兴起上。”①画报是典型的现代报刊样式之一,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受众喜闻乐见的媒介样式,是“以刊载摄影图片、绘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它用形象的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和知识”②。画报是“画”(绘画与摄影)、“报”(新闻性与文学性)和印刷“三位一体”的大众媒介。陈平原认为:“所谓‘画报,首先应该是‘报,而后才是有‘画的‘报,也就是说,新闻性应是第一位的。”③据不完全统计,在1872年到1910年的38年间,中国出版的带有时事画性质的画报画刊,共有160多种。初创时期的画报画刊多为绘画镂版,工序烦琐,成本极高,时效性不强。继而渐渐被石印画刊取而代之,工序简化,成本降低,时效性增强。后期出现了照相铜版画刊,不但时效性增强,图像的印刷质量也大大提高,设置可以直接印制新闻图片了。民国初年,由于西风渐浸,新知识、新文化在社会上盛行。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由于人们渴望新知的要求强烈,图像出版业发达,各种画报画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11年—1926年期间的画报画刊,目前可见名录的有200多种,其中1911年—1919年期间出版的有100多种④。但由于这一时期(1911—1919年间)多数画刊属于一人办刊或一人办多种刊物,刊行时间比较短,没有造成一定的影响,史料只是闻其名,没有更多的信息。某些刊物由于出版资源有限,出版几期就难以为继,只得停刊。

陈平原在《晚清图像〈点石斋画报〉之外》一书中撰写了二十则短文,介绍了1884年至1911年间(晚清最后近三十年)二十八种晚清画报。他选择画报的标准是:“一是当年重要,二是存世较多,三是制作精美——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至于撰文立场及选图策略,我希望兼及史学、审美以及价值判断。换句话说,此读本是编给今人看的,故多选晚清社会生活、教育文化、民俗仪式等画面,关注重大历史事件的呈现,还有今人很可能依然感兴趣的景观或建筑。至于当年颇为流行的因果报应、神鬼故事、科学新知以及西洋景观等,则暂时搁置。”⑤这二十八种晚清画报具体包括:(1)《飞影阁画报》与《飞影阁画册》;(2)《启蒙画报》;(3)《时事画报》;(4)《赏奇画报》;(5)《北京画报》与《北京时事画报》;(6)《星期画报》;(7)《开通画报》与(新)《开通画报》;(8)《人镜画报》;(9)《醒俗画报》与《醒华日报》;(10)《益森画报》;(11)《日新画报》与《正俗画报》;(12)《时事报馆戊申全年画报》;(13)《时事报图画旬报》;(14)《图画日报》;(15)《醒世画报》;(16)《燕都时事画报》与《神州画报》;(17)《民呼日报画报》;(18)《时报附刊之画报》;(19)《浅说日日新闻画报》与《浅说画报》;(20)《平民画报》与《菊侪画报》。陈平原给上述二十八种晚清画报,每种画报配了十到二十幅图像,图文并茂。

图文并茂的画报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文学生产和传播场域,文学真正进入大众化的生产和传播时代:题材时事化、插图常态化、传播大众化、数量规模化等,呈现出文学大众化传播的新模式。近代文学大众化传播的一个全新载体就是晚清时期出现的画报,如《点石斋画报》(1884)、《飞影阁画报》(1890)、《启蒙画报》(1903)、《北京画报》(1906)、《图画日报》(1909),等等。这些画报大多为时事画报,以刊载时事、传播新学、启发民智为办刊宗旨。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图文并茂、图主文辅,大力开掘图像的叙事功能,由此催发了大众的读图风潮,可谓是“图像时代”的新纪元。在这些画报中,诸多画报在刊载时事之外还配图刊载各种文学作品,其中尤以改编小说最特别,形成一种画报体文学形式,开拓出近代文学传播中以画报为载体、以图像传播为主导特征的大众化文学传播模式。

如前文所述,石版印刷技術的广泛采用大大降低了出版成本,提高了这一时期图像新闻的出版效率;画师成了第一作者,他们会“经常根据报纸消息、通讯、传闻以及现场采绘作出图画,大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景”⑥,只有这样,“图像”参与报道“时事”才真正有可能。而摄影技术的采用更是为图像新闻的采编提供了真实而又迅捷的手段,如此,各种“时事画”在当时中国开放的城市就兴盛起来,一些画报更是将“新闻性”、“时效性”作为办刊的宗旨。

美查在《点石斋画报》创刊时写了一篇序言,自称创办此报有三个目的:一是改变中国没有画报的历史,二是向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三是赚钱⑦。想赚钱,就必须向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这是市民的阅读兴趣所在。要迎合、满足市民的阅读情趣,除了奇事、异事、战事、洋事、洋物、流氓、妓女、和尚、塾师、天灾、惩恶扬善、因果报应这些市民们茶余饭后在饭桌上、茶馆里、厨房里共同谈论的永恒主题外,还要在“新闻性”和“时效性”上做文章。《点石斋画报》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内容贴近大众生活,讲究时效性,“国际新闻”是其内容十类中的一类,其他九类内容还包括:中外交涉与战事、人物介绍、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盛大庆典、社会治安、道德风化、水旱灾荒及奇闻趣事。

晚清上海的画报中,比较重要的有两种,一是《点石斋画报》,二是《图画日报》,而且《图画日报》正处于以手绘图画报的繁荣期。作为中国近代出版史上最早出现的画报类日刊,《图画日报》由环球社编辑发行,于1909年8月16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一日)创刊,1910年8月停刊,共发行404期。《图画日报》虽然只存在一年多,但作为日刊类画报,较之稍早的《点石斋画报》,新闻性更强、信息量更大、涉及面更广。作为清末一份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新闻类画刊,《图画日报》设有12个栏目,大多与时事新闻和社会问题有关,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间习俗,十分贴近时代。既有“大陆之景物”、“上海之建筑”、“上海著名之商场”这样的景观介绍,又有“新智识之杂货店”、“营业写真”、“上海社会之现象”、“俗语画”这样的市井百态,还有“时事新闻画”、“绘图小说”、“曲院现象”内容,记录了国内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智识之杂货店”栏目,主要以寓意画、寓言画、滑稽画、讽刺画、警世画、感时画、想象画等10多种漫画雏形为载体,对社会不平等、官场昏庸腐败等社会弊病进行批判。第2期《缠足不缠足之比较》中有两位女子,一位撑着洋伞悠闲散步,一位以手扶墙痛苦地抚摸小脚。整个文体除标题外不着一字,但作者的意图全然凸显,以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揭示缠足对女性的身心迫害。

与同时期的其他画报相比,《图画日报》的影响更大,蕴含了更多的晚清史料(且并不仅仅局限于上海一地),包括时事新闻、民间习俗、营业写真、社会恶习、官场黑暗、新旧建筑、名人介绍、知识普及、列强侵略等。另外,编辑发行《图画日报》的环球社还特设调查部,负责辨别稿件的真伪,所以其刊登的内容可信度还是较高的。

创刊于1907年的《图画新闻》(其初名叫《时事报图画旬刊》,采用石印技术印刷,每月出三册,随时事报馆发行的《时事报》赠送订阅者,并同时零售)题材上就是以时事新闻为主。从地域特点上来说,《图画新闻》的内容总体分国内及国外两部分;从绘画类型上来讲有讽刺画、景物画和人物画等;从题材上说以时事新闻图画为主,同时连载图画小说,如《自由镜》、《碧血巾》、《工界伟人》等。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忠实记录了晚清期间工、农、商、学、兵各界的要闻奇趣,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内至邻里、外至欧美,无所不包的大小新闻轶事,通过一千三百多个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堪称一幅真实的清末民初的历史风俗长卷。由于《图画新闻》起点低,容易为当时广大民众所接受,因此它是当时中国拥有众多读者、颇有广泛影响的新闻画刊之一。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它是人们了解社会、了解外界的一个便捷途径,因此,该报所刊登的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甚至专门设有一名为“海外奇谈”的栏目,刊登一些国外先进的技术或社会奇谈,以便为读者开辟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⑧。

创刊于1926年2月的《良友》画报十分注重内容的“新闻性”与“时效性”。有新闻价值的名人(如当时广东政府的风云人物)、好莱坞电影近况和国产电影介绍及全国足球锦标赛、远东运动会、奥运会都是《良友》画报重点的报道内容。生活方式(女子时髦的饰品、妇女流行时装发布)、时兴的娱乐,还有当时正在风行的言情小说,也构成了以后《良友》画报的组成部分。对新闻性、时效性信息的关注,符合《良友》画报的读者定位和内容特色。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电影等新兴的大众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新的大众媒体带给人们新的时尚和新的生活方式,首先关注和投入到这些新起的大众媒体中的,都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的年轻人。

除了“新闻性”和“时效性”外,这一时期的画报还体现出鲜明的“文学性”,且三者常常杂糅在一起。在晚清的诸多画报中,刊载文学作品较多,构建出文学生产与传播的新模式的以《点石斋画报》为代表。《点石斋画报》是《申报》的附刊,旬刊,光绪十年(1884)创刊,光绪二十四年(1898)停刊,是中国最早的时事画报,刊行时间长达14年,计有绘图作品4000余幅。画报刊载各种中外时事新闻风俗逸事,本身并未刊载文学作品,为了增加读者兴味,促进销售,画报曾增添附录,内容以文学作品和地图为主,免费赠阅读者。其中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连载,如从第6号(1884年6月底)到第122号(1887年10月),附录了第一部小说,即王韬作的《淞隐漫录》。由吴友如和田子琳等配图,之后刊载的还有王韬的《淞隐续录》、《漫游随录》,李渔的《风筝误》及女子作品合集《闺媛丛录》、徐家礼的《蔼园谜胜》,何桂笙(墉)的《乘龙佳话》(共有《下第》、《牧龙》、《传书》、《屠龙》、《还宫》等八出)。除此之外,《点石斋画报》还刊载了唐朝以来传奇故事的一个合集《点石斋丛钞》,共有约300个故事,刊载时间从1892年7月到1895年6月中旬⑨。

1892年2月,点石斋石印书局出版了由韩邦庆创办的《海上奇书》,共出版了15期,每期20页,设栏目三个:《海上花列传》(占14页)、《太仙漫稿》(占2页)和《卧游集》(占4页)。《海上奇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的小说期刊,“按其体裁,殆即现今各小说杂志之先河”⑩,并且配图刊行,是“图文并茂的文学刊物最早的一种”?輥?輯?訛。其中《海上花列传》即为韩邦庆自撰,吴友如绘图,是中国报刊连载的第一种本土原创长篇小说。《太仙漫稿》一栏则刊载了韩邦庆自撰的12篇文言短篇小说,承继“聊斋”传奇志怪之小说笔法。而《卧游集》一栏则转载前人所作短文26篇,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南怀仁《坤舆外纪》中记载的世界“七奇”,二是前人创作的杂记小说,所刊载者,皆“各小说中可喜可诧之事”?輥?輰?訛。《点石斋画报》下属的附录和《海上奇书》,“杂糅外国画报之内容与中国传奇小说之插图画法与内容,而成点石斋式之画报”?輥?輱?訛。

在近现代画报中,图文结合,新闻性、时效性与文学性三者杂糅,且“文学性”较突出的还有《上海画报》。《上海画报》,1925年6月6日创刊于上海。开始由毕倚虹主编,出版了81期后,毕倚虹病逝,以后由周瘦鹃正式接任《上海画报》主编,直至第431期后才移交给钱芥尘?輥?輲?訛,约500余期后终刊。《上海画报》为上海艺术界的主要媒介,介绍了上海各种艺术节、艺术展览、艺术教育机构新闻、文学活动等,但是也刊载文艺界主要人物的“八卦新闻”,将文学艺术最近动态跟当时的文艺界与社会人士结合,塑造全面艺术形象。画报创刊不久即标榜“文学叛徒胡适”、“艺术叛徒刘海粟”,似乎为“时尚”添了个“先锋”的脚注。不仅这两位“教主”般身影频频见报,其他如徐悲鸿、田汉、邵洵美等“新派”人物也在画报中频频闪亮登场。该报创刊之初,曾登载了一些有关五卅惨案和爱国学生运动的照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该报图文并重,先后连载过倚虹的《极乐世界》、《新人间地狱》,漱六山房(张春帆)的《九尾龟》,百花同日生(张秋虫)的《银海春潮》,张恨水的《春明新史》、《天上人间》等长篇小说。其他作品还有:陈冷血的小说《荡儿》,张冥飞的剧本《云葬娘》,包天笑的《钏影楼笔记》等。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还有杨云史、陈小蝶、火寅等。《上海画报》出版之前,即先于《申报》、《新闻报》、《时报》、《民国日报》等10余家报纸上广泛发布广告,在出版当日又请上海开洛公司用无线电台广播出版消息。为此,画报在创刊号上自豪地称:“中国报纸出版,由无线电话宣传的,本报是第一家。”?輥?輳?訛

“杂糅外国画报之内容与中国传奇小说之插图画法与内容”进行大众化的传播,新闻性、时效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画报开创了近现代文学中一种全新的文学生产与传播形式。

注释:

①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49.

③陈平原.新闻与石印——《点石斋画报》之成立[J].开放时代,2000(7):60.

④彭永祥,编著.中国画报画刊:1872-1949[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4:63.

⑤陈平原.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之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2.

⑥⑧韩丛耀.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第2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421.

⑦《点石斋画报》发刊词.笫1号[A].阿英.晚清小报录.晚清文艺报刊述略[C].上海:中华书局,1959:99-100.

⑨赵宪章,顾华明,主编.图像与文学(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242.

⑩王俊年.中国近代文学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8:217.

?輥?輯?訛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M].北京:中华书局,1959:13.

?輥?輰?訛韩邦庆.《海上奇书》告白[N].申报,1892:4.

?輥?輱?訛萨空了.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A].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C].北京:中华书局,1957.

?輥?輲?訛范伯群,主编.周瘦鹃文集[M].北京:文汇出版社,2010:480.

?輥?輳?訛《上海画报》创刊號,1925-6-6.

猜你喜欢
良友
你有病吗
《良友》的世界视野
从《良友》看近代海派旗袍的造型变革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逃离
逃离
《良友》画报:流韵近百年的现代美学橱窗
再见民国时最潮流的杂志——《良友》画报全编(1926-1945仿真影印本)前言
用《良友》来修复记忆